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纵横百科 141 0

郑和下西洋,不是“赔本赚吆喝”。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获得的好处如果仅仅从经济方面进行考量,那眼光未免太过于狭隘。

从政治、文化交流、地理、航海技术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至少给大明王朝甚至后世带来了诸多的好处。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一)重树“天下共主”的权威。

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篡权上位,一直面临国内外合法性的质疑。他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得到海外王朝的承认,采取了向四夷布德的外交方式,于是派遣了郑和下西洋。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大规模外交活动,与亚非36个沿海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经济政治往来,构筑了华夷秩序,重树“天下共主”的权威。

“朝贡”和“册封”是“天下共主”的主要体现形式。每次“郑和还,西洋诸国皆谴使者随和入朝”,通过“朝贡”,宗蕃关系更为密切,地区秩序更为稳定。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二)加强海权的观念。

郑和七下西洋,不断提升海洋意识,明确提出了海权观。郑和在向明宣宗上书保留下西洋舰队:“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战船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不幸的事,郑和一语成谶,后世的长期闭关自守,差点亡国。当今的中国,海军力量正在崛起,中国的明天,非常值得期待。

六百多年前,郑和提出的“海权观”非常的高瞻远瞩,比美国海权论(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就是控制海权)的倡导者马汉早出500年。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三)加强了对遥远的非洲沿海各国的了解,对后代发展与非洲的关系有历史的借鉴意义。

郑和四次远航非洲,建立了平等相待的友好关系,从此非洲沿海诸国人民的心中深切感受到了大明王朝这个礼仪之邦的魅力。

并且,郑和下西洋的部下马欢、巩珍等访问非洲后,先后著述了《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制》等书籍,描述了非洲的人文、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后人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四)郑和下西洋加深海洋地理的认识,逐渐确立了南海诸岛的主权。

在《郑和航海图》中,将南海诸岛依据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分别命名为“石塘”、“万生石塘屿”和“石星石塘”,与当代对应的就是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大大提升了对海洋地理的认识,并且使中国一直保留了在南海的历史权利,宣示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五)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使用了地文定位方法,有对景定位、测探定位、推断确定船的位置,航海技术非常先进。船队共开辟了42条航线,总航程16万海里。

郑和下西洋,经济上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政策,大多是无偿赠送或高买低卖交易。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无疑是得不偿失。

郑和七下西洋,无论从政治、海域权属、地理、航海技术、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于影响深远,直至今天。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