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迹

纵横百科 51 0

  楊景衡瑞安藉福建左参政为郑和七下西洋作出重大贡献这是浙江瑞安人民的骄傲永樂元年(1403年)調任福建左參政,主管財政、民政。其仕途雖波折,但幾乎全程參與鄭和下西洋行動的後勤保障工作。史記載,鄭和率船七次下西洋,時間自永樂三年(1405年)始,至宣德(1434年)止,楊景衡於永樂十年,已為鄭和下西洋籌畫了三次下西洋的財力和物力。永樂十四年(1416年)楊景衡複任福建左參政。次年,又是鄭和第五次,繼之第六次下西洋。杨家清朝道光年间〔杨氏族谱〕记载“遣中貴偕公卿大臣,率海艘、奉敕、往勞供輸之費動以億萬計,公從容籌畫適中肯事,集而民而不廢業菅”。宣德三年(1428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詔命已達,楊景衡為策劃修船的樹林從應籌備方案,多次親臨長樂等實地巡視檢查,曾幾次夜宿天妃行官,與住持楊一初道人促膝長談,並建議立碑記志。此建議得以採納,終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揭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天妃靈應之記》(俗稱“鄭和碑”),碑文1177字,詳細記錄了前六次下西洋的時間、到達地及與各國貿易交流的史實。此碑幾經磨礪,沉淪荒山野林之中,至1930年才被農民挖土時發現,一直保存至今。由於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于成化年間銷毀貽盡,研究這一段歷史幾乎空白,僅憑稗官野史,這一碑文重見天日,即成為鄭和下西洋的史料和實物依據。楊景衡在閩施政30年,歷經六次下西洋,為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供給方案付清實施後才被恩准告老還鄉,時年高齡73歲。臨行時,郑和请楊一初道长將一座曾隨六次航隊漂洋過海的船模贈給楊景衡,表達其敬意。回鄉後楊景衡將該船模供奉在瑞安鎮海南門天后宮。船模抵瑞入宮時,地方轟動,一路鞭炮迎送,香案接迭,儀式十分隆重。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隊起航後,楊一初又將《天妃靈應之記》碑刻拓片〔郑和碑拓片〕專程送給楊景衡,楊十分欣慰,作《壬子春·接聖碑拓墨、借季蘭坡清韻答正一一初道長》詩,以表謝意,詩雲:“門外春風拂柳條,耒鴻喚憶贈航艚,天臨閩水奎光近,雲湧南山聖位高。清廟新碑宜作頌,丹書舊跡有留毫。安濤鎮浪天妃在,盼見舟師凱雁毛”。 〔杨景衡存诗瑞安天后宫〕由於楊景衡與航隊交往非凡,又與漕運、海運往來密切,因此為官時,每年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必到當地媽祖廟祭祀天妃娘娘,以求航海順利、逢凶化吉、遇險求安。回鄉後,他每年此日亦劃舟到天后宮拜拜郑和船模及妈祖娘娘。到现在瑞安民间还有流传〔唱龙船儿〕的,他们代代相传说来也有五百多年了。

  2005年1月19日我在瑞安西山巷15号看到在唱〔唱龙船儿〕时,为他进行了录音、录像。瑞安日报2008年4月8日曾报道“杨景衡与瑞安唱龙船儿”。共两篇〔“唱龙船儿”的由来〕及〔穿村走巷“唱龙船儿”〕。郑和宝船船模即将复原,南京、郑和家乡多次与我联系,要迎取此船作为永久记念。

  作者杨瑞典〔杨景衡第十八代后裔〕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