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国近代史-通过讲故事让你了解近代风云

纵横百科 37 0

  聊聊中国近代史

  一直对历史感兴趣,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好吧,最近失恋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写点东西。

  现在史学家公认的中国近代史从时间上来说是从1840年清政府开始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正确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10年之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的,但是被普遍认同的是从1840年开始这一观点。期间历经清政府、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期间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旧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段记录中华各族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历史。

  第一章 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大家都知道,中学历史课本里都有记录。那么虎门销烟具体发生了什么?是谁主导的?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什么?当时的清政府对于虎门销烟是明确支持、明确反对还是默许?那咱就好好聊聊。

  先说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是什么样的,谁强谁弱,强的对弱的做了什么。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是闭关锁国,不与外界接触,严格限制了当时的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觉得自己的已经是最好的了,根本不需要向别人学习。因此中国后来逐渐走向了下坡路,整体国力和科学、政治、文化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此时的英国早已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国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为了赚钱,英国准备向中国出售工业产品,但是当时中国奉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加上当时中国的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自己的东西可以满足大众的日常需要啊,我为什么要买你英国人的东西。有史料统计,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和外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出超这个词大家可能不懂,其实意思就是贸易顺差,就是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总额大于进口商品总额,简单来说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对外贸易商是赚钱的。尤其是和英国的贸易中,中国每年能赚至少二三百万两白银。那这样一来英国人就不高兴了,凭什么只有你中国人赚钱我英国人赔钱。正经的工业品生意你不做是吧,行,那我就给你来下三滥的手段,我给你中国人卖鸦片,我要和你中国政府做正经生意你不做,那我就和你中国的无业游民、吸食鸦片的烟鬼、利欲熏心没有正义感的商人做。于是英国人就把纺织品卖给印度,再把印度的鸦片卖给中国,然后把赚来的钱买来茶叶和生丝、瓷器等东西再送回国内,由此,英国、印度和中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形成,由于低价进高价出,因此英国人从中赚了不少钱。鸦片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吸了是会上瘾的,一般没有坚强毅力的人沾上是不容易戒掉的,因此在中国受到了无业游民的热烈欢迎。许多不吸鸦片的人也为了赚钱开设烟馆,赚取不义之财。这样一来中国就乱了。

  这时候清政府中的很多高官就看不下去,这还了得,这样下去我的大清岂不是要亡了。一方面清政府的经济快处于奔溃边缘了,这种不等价、畸形的贸易必然会导致鸦片的大量输入而引起的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已经严重干扰了清政府的国库和货币流通。另一方面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明白人终究还是少,任其发展,中华民族或许就要灭亡了,我大清朝几百年的江山社稷就要毁于一旦。于是以林则徐为首的许多大臣自发组成禁烟派向道光帝上书说,皇上,您要下令禁烟啊,鸦片让咱大清的白银白白流失,腐蚀咱中国的统治机构,况且咱军队将领和士兵也吸鸦片,这样一来,谁来保卫咱的大清啊,再不禁烟咱们的大清就亡了。问题是这皇上即位前也吸过鸦片啊,后来发现这不是什么好玩意就给戒了。你让一个吸过鸦片的人带头抵制鸦片,这事估计不太好办。于是那几天的道光帝肯定特纠结,一边是鸦片,一边是他的祖宗基业乃至他的皇上的幸福生活,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呢。幸好当时朝中主张禁烟的官员也有很多,然后这些人成天在皇上跟前吹耳旁风,加上林则徐在当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的时候禁过烟,扫除了一切烟贩和瘾君子。有了成功经验,道光帝觉得禁烟这事有门,一拍大腿对朝中官员说,行,那就听你们的,禁烟。先是革除了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的爵位,又把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了级。更是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和林则徐说禁烟的事,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便在当时的中国开展起来。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来到广东禁烟。他先发出告示,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部鸦片,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贩卖鸦片,但是这样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只有很少一部分交了鸦片,绝大部分以为他就是来朝廷派下来走个过场,不会来真格的。这下林大人生气了,放出狠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可是不知道谁是烟商啊,怎么查。这事对别人可能是难事,对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林大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知道读书人都是抵制鸦片的,是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于是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名为考试,实际上是给广大知识分子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试题只有四道: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禁绝之法。由于广大读书人的踊跃参加和献言献策,咱们林大人就知道了烟贩和贪官污吏的名单。名单在手,天下我有,于是中国人的鸦片全部被收缴。中国人的鸦片处理完了就该处理外国人的鸦片了,外国人也不是傻子,只象征性地交了一千零三十七箱。林大人有的是办法,先是派兵包围了十三行,断水断粮断通信,还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说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要求英国国民放弃鸦片交易。又给商务总监查理·义律发了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内外压力之下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不过这厮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让外国烟商不直接把烟给林大人,而且经他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上交鸦片,这样一来,这个商业冲突就演变成了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以至于后来签订《南京条约》的时候英国人把之前的封锁十三行事件加了进去,以此又黑了清政府600万银元,当时,这是后话。这下中外鸦片都到手了,林大人开始想办法销毁。本来他准备全部运回京城之后销毁,但是御史邓瀛害怕运输途中被换了,如今这世道什么都可能发生,不如就低公开销毁。林大人表示同意,然后问题就是怎么销毁。当初在江苏禁烟的时候他用的是传统方法“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全部销毁,有些会渗入地下,那那些瘾君子很有可能在林大人走之后挖土取鸦片,这个办法不彻底,于是林大人苦思冥想出了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就是在海边挖一个大坑,把盐水河石灰鸦片都倒进去,石灰遇水沸腾,这样鸦片全部就全部溶解了。据说当时销毁的时候林大人还请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来参观,然后有些人就被林大人细心忠实感动了,以至于传教士裨治文在《中国丛报》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 据史料记载,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好了,虎门销烟到此结束,感谢林大人,特别鸣谢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这件事一下子让林大人成了广大人民心中的大英雄,虽然说林大人人没有把中国的鸦片销毁完,但是起码抵制了这一不正之风,大多数人开始明白这不是好玩意,吸它干嘛。除此之外,估计当时经济战线的官员可能会思考还要不要继续闭关锁国。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成为了历史上以国家的名义抵制毒品的一个范例,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

  第二章 鸦片战争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就是有一天你做了一件大家都认为正确的事,而这件事损害了个别小人的利益,那这些小人就不高兴了,伺机去报复你。当时的英国人就是这样,你不让我赚钱,还烧了我的鸦片,好,那我就打你,于是英国人就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有两次,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鸦片而产生的战争,咱们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咱们中国的教科书对这一次战争称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而英国人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者“通商战争”。这场战争的参战国就是英国和中国(当时的清政府),时间普遍认为是从1840年6月开始直到1842年8月结束,结果大家都知道,英国获胜,逼迫中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然后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就开始了,中国也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近现代的西方列强的惯用伎俩就是利用中国对他们国家不利的一个政策作为借口蓄意跳动战争或者自己使个坏,然后污蔑是中国人做的,然后发动战争,比如“柳条湖”事件,英国人也是一丘之貉。1839年8月15日,两广总督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中英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人出境。这下可了不得,成了战争的导火索,中英战争一触即发。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和大英子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由派军舰去中国海。1840年6月英国军舰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整个战争可以分为英军首次北上、清军抗击英军、虎门广州之战、英军再次北上、清军溃退这5个阶段。

  当时的英军统帅是我们的老熟人,就是之前的商务总监义律。1840年6月,他带兵到达广州海面,封锁了广州、厦门等地方的海口,截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按理说这时候的中国应该同仇敌忾抗击英军,但是实际情况是上到道光帝,下到地方封疆大吏,除了林则徐一人稍作备战之外,其余人都慑于英军兵威,在战和中摇摆不定,丧失战机。虽然清廷重臣琦善最后准备收复定海。但是1841年1月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琦善放弃了,随后与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这个协约主要是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第二天英军就占领了香港岛。但是万幸的是这个条约自始至终都没有经过道光帝的批准,而且琦善没有在这上边盖上自己的关防打印,就像咱们今天去学校开了一个学籍证明,但是这个学籍证明上没有盖学校的公章,那这个证明外面是不认的,《穿鼻条约》也是这样,没有法律效应,当时条约的其他内容都没有执行。英军首次北上大体上算胜利了,占了香港岛。不过东南沿海的人民不是吃素的,政府不和英军组织正式大规模战争,那好,我们自己组织。于是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这里边比较有名的就是浙江的“黑水党”,在长江沿岸狠狠地打击了英军,可谓是英军过,被拔毛。

  讲到虎门之战,我们先讲一个人,关天培,他是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广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这个人中学历史课本有提过,是虎门之战中国方面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力战殉国,让我们让英雄致敬。我们回到第一次英军北上,琦善因为私自和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而被道光帝革职,派亲王奕山赴广东指挥作战。老熟人义律那边也不满意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内签订的条约还不被中国皇帝承认,怎么办,那就继续打,打到你中国政府和我签正式的条约。1841年义律发起虎门之战,清军在奕山的带领下英勇抵抗,但是还是失败了,奕山举了白旗,和英国签订了《广州合约》。当然这也不能怪奕山指挥水平不行,也不能怪清军不够勇敢,仓促应战,必然是惨败收场。

  这时候的英国政府不满意了,费了这么大劲,投入了这么多兵力,才换了这么一点钱,这么一点利益,不行,绝对不行。于是我们的老熟人义律就以能力不足为由被撤职,璞鼎查接任。于是又一次发动战争,清军在吏部尚书奕经、盛京将军耆英的带领下激烈反抗,但是很遗憾,最后的结局还是英军胜清军败,虽然我也很想写通过中国军民的激烈抵抗,最终收复失地,将英军赶出中国。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我们有一次失败了,最终和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有6点,一是割让香港岛给大英帝国,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完整的封建主义国家走向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 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这样一来,中国已经丧失了贸易主权,之后的贸易不再是公平的;三是中国还要向英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四是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这就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五是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六是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这就让英国人凌驾于中国法律之上,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这些条约都是对英国有利,对中国有害。可是没有办法,你一个手下败将,你有什么资格和人家谈条件。就像你小时候和别人打架输了,被别人打怕了,那别人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因为你不想再挨打了。个人对个人是这样,国家和国家也是这样。虽然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了,但是有许多英勇的细节流传至今,例如中学历史课本提到的三元里抗英、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任何时代总有一些英雄人物被大家铭记,被历史铭记,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致敬。

  回顾整个鸦片战争,一开始清军没有组织严密详细的作战防御计划,只是英军打到家门口了,不打不行了,于是临时从各地抽调了万余人来到广东打仗,这些人还没好好休息就上了战场,战斗力肯定不行。而且从装备上来说,清军肯定比不上英军啊。国外一位著名的将军曾经说过这么著名的一句话,现代战争,其实打的就是装备,按他的说法那清军必败无疑,当时他的也比较片面。除此之外,当时的八旗子弟兵已经不是清朝入之前骁勇善战的勇士,这么多年一直太平,这些人估计都忘了仗应该怎么打了,当然,我是开了一个玩笑,可是当时清军的现实大体如此,各级将领已经不善指挥,而且战法已经不适应近代化战争,还是过去冷兵器时候的老一套。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战争的意义还是有的,这是中国军队面对外族入侵而发动的第一次反抗战争,还有关天培,必然载入史册。

  鸦片战争结束了,可是中国人民的苦难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这其中香港人民最苦,不能再听清政府的,要开始听英帝国,因为香港岛已经割让给英国了。除此之外,中国还要向英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那这钱谁出,从中国人民的身上出,清政府还是要剥削广大人民,原来人民的生活就苦了,这下更苦了,可能以前还能吃糠咽菜,这下连糠也要交上去。别笑,这可能真的是事实。

  凡事都有利弊,当然如果历史能重来,我们肯定不希望有鸦片战争,但是历史是不会以我们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那鸦片战争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觉醒,这个很重要。不怕你穷,不怕你惨,就怕你还不知道你穷,还不知道你为什么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开始有希望的标志就是知识分子的觉醒。鲁迅就是这样啊,希望用手中的笔去唤醒当时麻木的中国人,扯的有点远了。鸦片战争之后,一些政治目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提出了一些确实比较可行的能挽救社会的良方。像我们熟悉的林则徐和魏源之类饱读诗书的有学之士提倡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但是放眼望去这个清廷,这样的明白人还是少,大多数人或是因为利益,或是因为乌纱帽,或是因为别的原因,依然我行我素,依然闭关锁国,依然觉得“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经常在想,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都是林则徐这类人,开始对全国进行改革,开始全心全意向西方学习,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可是历史没有假设,清政府选择了继续烂下去。

  第三章 金田起义

  我们接着聊天平天国,太平天国事件大家都知道,上到史学家,下到黎民百姓,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一点,这个事件可谓是妇孺皆知。金田起义时太平天国的起点,在介绍金田起义之前我们先聊聊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和他们领导的组织-拜上帝教。

  洪秀全这个人在当时来看也能算个英雄,以至于后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以“洪秀全第二”自诩,这足以体现了洪秀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立了太平天国,拥有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中外的反动势力。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耕读世家,熟读四书五经和其他一些古典书籍。二十几岁的洪秀全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决心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可是上天似乎连续开了四次玩笑,屡试落第,四次在童生试种的广州府试种均失败。

  这里简单和大家说说清朝的科举制度,清朝国家举行的科考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正式科举之前你要先取得入学资格,也就是那你要先成为生员。成为生员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童试的县、府、院三级考试,这是大部分士子采取的方法,一般被认为是正途,另一种是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这个有点难,一般家里如果没有做官的是不可能实现的。遗憾的是,我们的洪秀全同学一直没有成为生员,连入学资格都没有。

  那这时候的洪秀全对自己的人生就有些迷茫和失望了,连入学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进京赶考、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就是我们的洪秀全在前三次生员落榜之后生了一场大病,梦中有一个老人说上帝让他来人间斩除妖魔鬼怪,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行为怪异。不过这时候的洪秀全还是想考取功名,然后又一次的打击让他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选择。

  1836年的某个下午,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仔细阅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再联想到自己生病时做的那个梦,他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他逢人便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是耶稣的弟弟,可笑的是居然有人信了。

  洪秀全一开始在广州附近传教,但不是很成功,大家又不是傻子,你说你是上帝的二儿子你就是上帝的二儿子,我们连上帝是谁都不知道怎么知道他老人家有几个儿子。自己一个人传教影响太小,索性就拉了自己的哥们冯云山入伙,哥两一起宣传。他们先去了广西,不久洪秀全觉得自己的宣传没有文字东西不行,于是留冯云山一人在广西,自己一人回到广东写了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作品。不得不说冯云山是个人才,这时候广西已经有很多人相信这个了。这时候洪秀全觉得自己号称是耶稣的弟弟,耶稣的弟弟怎么可能不是基督教徒呢,于是洪秀全去了广州一家基督堂请求他们给自己清洗,但是人家觉得洪秀全对基督教义理解的不是很通透拒绝了。洪秀全怒了,那我自己创办一个组织,于是“拜上帝会”应运而生,各地会众纷纷集结金田。

  接着聊聊洪秀全的几个哥们。先说杨秀清,他和洪秀全不同,洪秀全还起码算个读书人,读过四书五经,杨秀清可是大字不识一箩筐,出生在广西桂平紫荆山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加入拜上帝会之前一直以卖煤炭为生。不过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深谙人情世故,喜欢交友,所以他的人缘不错。加入拜上帝会之后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会员,不过后来的机缘巧合他成为了天平天国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一把手,这个我们后面再讲。再说冯云山,他和洪秀全一样都是个读书人,自幼家境殷实,和洪秀全是一个县的邻村人。和洪秀全关系很好,最早和洪秀全一起传教,后来一起创立“拜上帝会”,在组织内部属于元老级别,曾因传教被捕入狱,永安建制的时候被封为南王,最后在和清军打仗时战死,没有参与众王的内讧,算是善终,当然这是后话。和杨秀清一样,萧朝贵也是穷苦出生,亲手父亲早死,自幼跟着养父长大,他和杨秀清是好朋友,冯云山最早在广西传教的时候他和杨秀清一块加入拜上帝会,后来也在天平天国身居高职。和以上的都不同的是,韦昌辉是个富二代,家庭条件很好,也是个读书人,很有才华,加入拜上帝会之后迅速成为中坚力量,在太平天国内部和群众中影响巨大,以至于清政府在发布讨伐太平天国的文书中竟然把他的地位凌驾于洪秀全之上。最后说石达开,石达开算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古时候的人们都比较迷信,特别是广大农民。如果你和他讲道理,他估计聊都不和你聊,但要是你和他讲迷信的东西,讲神话故事,他估计很相信,估计就会被打动。在传教的时候洪秀全和大家说自己是天父也就是上帝的儿子,因为耶稣号称上帝的大儿子,所以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这个故事如果和明白人说人家可能会觉得你是个神经病,不和你聊了,可是你要是和没有知识的农民说,一遍不行说两遍,两遍不行说三遍,说的时候再加一些其他东西尽量神乎其神,那估计就有人信了,洪秀全就是用这个让大家信服并且发展了许多信众,成立了拜上帝会,进而建立了太平天国。不过这个方法后来也被杨秀清和萧朝贵用过,效果还很好,不过对洪秀全来说不好,以至于他后来的一把手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如果洪秀全生在现代,他估计要去注册一个商标,洪秀全专属,他们勿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的时候说起。当时冯云山在广西发展地越来越好,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树大招风,不久冯云山就被清政府通缉了,这时候老大洪秀全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正在马不停蹄赶往广西,此时只能遥祝兄弟平安。此时杨秀清和萧朝贵为了稳定军心,学习了洪秀全那一套,假借天父和天兄下凡,效果还很好,一下子稳定了军心,大家一致对外。杨秀清对大家说自己是天父也就是上帝,萧朝贵对大家说自己天父的大儿子耶稣。等洪秀全回来之后发现木已成舟,自己也不能揭穿这个事实,否则大家觉得你是天父二儿子也是假的。这件事为太平天国内讧埋了伏笔,在此后的太平天国,政治上来说洪秀全是一把手,可是在宗教上杨秀清是一把手,萧朝贵是二把手,洪秀全是三把手,以至于后来在朝堂之上杨秀清要杖责洪秀全,臣下打君王,这可是闻所未闻啊,不过洪秀全也只能默默忍受,积极配合,当然,这是后话。

  好了,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咱们就造反吧。

标签: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