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代的“北京保卫战”?

纵横百科 41 0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明朝统治日趋腐化,政 权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且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而此时,北部蒙古草原上的瓦剌部族统治者脱欢统一了蒙古诸部。脱欢死 后,其子也先继续扩充实力,积极准备南犯明朝。正统十四年 (1449年)七月,瓦剌军兵分四路南下,也先亲率兵士攻打大 同,明朝北部边陲烽火绵延。

  英宗在宦官王振的策动下,便轻率 地下令“御驾亲征”。抵大同之后,由于惧怕也先的兵力,’于是 又率兵转回宣化。明军在土木堡与瓦剌军相遇。英宗朱祁镇被 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便是明朝 历史上的“ 土木之变”。

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

  文臣武将大多惊惶失措,不少达 官贵戚主张南逃迁都。与此同时,瓦剌的也先也挟持英宗作为人 质,以“送驾还朝”为名,一路夺关而入,直压京师。就在这 千钧一发之际,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他与主战派一起,力排 和议,阻止迁都,并认为北京的存亡,维系着整个明朝政权的存 亡,必须保卫北京。

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提出了几项紧急措施:

1。如再有主张南迁的,要按军令斩首;

2。诛杀王振的党羽;

3。立英宗之弟郷王为皇帝,即明代宗;

4。驰书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令其快调兵来京支援。

当王振的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的尸首被拖到街头示众时,群情激奋,一时间人心大振。

这一年十月,也先果然拥英宗进入紫荆关,一路烧杀掳掠, 直抵北京城下。于谦身披甲胄,驻营于德胜门外,以示抗战的决 心。瓦剌军猛攻德胜门,于谦率领军民迎敌,激战中砍杀其 “铁颈元帅”,也先的兄弟孛罗也被“神炮”轰死,瓦剌军死伤 万余人……瓦剌军转战西直门、彰仪门等均未得逞,被迫退却良 乡。

  于谦率领军民保卫了北京,也保住了明朝的江山社稷。这就 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北京保卫战”。

标签: 北京保卫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