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说:秦穆公出兵与晋国争霸这事真的只是头脑发热吗?(原创)

纵横百科 63 0

  秦穆公的特点是广纳贤才,重用百里奚、蹇叔这些人才,把秦国搞得十分强盛。在很多人眼里,秦穆公是一位有为的国君。但是他在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不久,却不顾大臣的反对,出兵想和晋国争霸,结果秦军被打得大败。这事上,被很多人评价秦穆公是头脑发热。但就我看来,秦穆公的出兵,并不完全是因为头脑发热,他心里面可能也有自己的盘算。

  先抛开这场战争,大家先来看看秦穆公任用人才的特点,他用人用得多的是非本国的人才,开创了秦国任用客卿制度的先河。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本国的贵族,也就是说,秦穆公不愿意让自己的臣子有太大的权势空间,这是他的一种治国思路。按这种思路来审视出兵这事,我们就有点琢磨劲了。看看秦穆公怎么安排这次出兵的:第一,他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视(一称百里视)为大将,命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出征,从孟明视第一次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那时候并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能手,屡屡中计。如果秦穆公真想要一举拿下晋国,那他会派这么个“半桶水”的人做大将吗?第二,这支出征部队并不是一只训练有素的队伍。队伍在经过成周北门的时候,因为轻佻无礼,举止随性,被周大夫王孙满断言,这只队伍铁定打败仗,这样的队伍素质,秦穆公会不知道吗?难道当时秦国的士兵都是这样的吗?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秦穆公一开始就预着这仗会打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孟明视他们“壮烈牺牲”。他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很简单,分权!百里奚和蹇叔已经是“二相”,掌握着相权,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有兵权,相权和兵权一结合,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他才会不顾蹇叔的劝说,在明知道有严重战略错误的前提下,贸然决定出兵。后来,在蹇叔哭师论战时,他也还是一意孤行,甚至还训斥蹇叔。如果他真的是这样的动机,那么这次出兵对他来说,那就是“一石二鸟”之计了。先说好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真的侥幸取胜,那秦穆公就真的可能称霸,皆大欢喜。如果战败了,那么“二相”的势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可能有些看官会质疑我这种假设——如果说要分权的话,那还不如当初就不要起用百里奚和蹇叔的儿子。我是这么看的,秦穆公是做一个很会做人事工作的国君,所以他一定要用各种方法来稳固人心,他启用“二相”的儿子,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让“二相”感恩,更有积极性。二是因为孟明视本身就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而且早前又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这样的人最好是控制在自己的身边。如果不把他拉进队伍里面,可能孟世视自己就会有想法,要是隔三差五地在家里面鼓动他老爸百里奚另外图谋“大业”,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了。(蹇叔的两个儿子我学习到的史料不多,不多作评论,不过估计也是比较有能力的吧。再说了,秦穆公都用百里奚儿子了,蹇叔的儿子怎么也得一碗水端平吧。)

  回到出征这个话题上,孟明视他们三个人打了败仗被晋国人俘虏了,万幸是能逃脱回国。这个时候的秦穆公,应该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但是他在处理这问题上,我真得写个大写的“服”字。他穿着丧服亲自迎接孟明视三人,原谅了他们的战败,还作自我检讨。这是在干什么?笼络人心呀,一是给“二相”一个完美的回应,让他们不怨恨秦穆公。二是让孟明视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感恩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呀。而从这一刻开始,我觉得秦穆公的人事工作算是作到家了。此时孟明视他们三人的心已经是属于秦穆公,所以秦穆公再次交兵权给他们,已经是属于比较放心的了。他心里面那种顾虑臣下权势过大“搞事情”的想法就会消退很多。而实践也证明,后来孟明视他们真的是玩命给秦穆公打仗。

  可能我这么说,已经把秦穆公说成一个“心机男”,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秦国在外交上惯用的伎俩就是离间计,总是想办法让对手自己内部产生矛盾,然后再趁虚而入。这种思维体现在内政上,就是君王驾驭群臣的“南面之术”,秦穆公在由余和绵诸的戎王一事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所以,个人觉得哈,秦穆公出兵与晋国争霸这事真的不是单纯的头脑发热。

标签: 秦穆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