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纵横百科 77 0

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肖贵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政课影响力标兵人物

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龙柏林,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再次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不仅影响到青年自身成长和人格完善,更关系到人心聚散、国家兴亡和民族兴衰。

本期《理论周刊》邀请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龙柏林教授,围绕“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展开探讨。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最根本的是让青年坚定“四个自信”

广州日报:什么才是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新时代如何理解其内涵?

肖贵清: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总体上来说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的总体看法,都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都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否的区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等相关问题而形成的理论和观点。因此,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又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或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新时代科学理解唯物史观的内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既正确看待过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也认真对待当下,更要以此为前提展望未来、把握大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新时代科学理解民族观的内涵,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科学地认识我国的民族形成、发展等问题,正确理解我国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科学理解国家观的内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了解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其核心就是要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到爱祖国与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新时代科学理解文化观就是要科学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既要认识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也要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宇文利:思想影响认知,思维影响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出发点和思维逻辑性,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是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从科学规律和实践理性角度对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抱有正确价值判断、准确思想认知和客观道德觉察的观念体系,是一个人在对待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问题上能够摆脱狭隘和偏误的思想认知的观念表现。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应当是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基础、实践历程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科学观念,是具备正确思想基础、宏大思想视野和开放心胸的观念体系,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反映人民主体意志、体现新时代实践价值的观念。新时代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是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民族狭隘主义、国家消亡论和文化一统论的科学观念,是尊重历史、把握现实、服务社会、反映实践的观念。

广州日报: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肖贵清: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最根本的就是要促使当代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中,历史观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民族、国家、文化等相关问题,才能坚定“四个自信”。民族观和国家观是关键。民族观、国家观是联系更加紧密的两个问题。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处理是否得当,事关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国家的发展则要求各民族团结奋进。文化观是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关国家发展是否拥有充足持久的精神动力。

宇文利: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分别是对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念。这四种观念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是融为一体的观念体系。其中,历史观是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是人的世界观在历史缘起、历史发展、历史目的和历史价值等基本历史问题上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对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判断。与此同时,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也反映历史观、体现历史观。从根本上说,这四种观念都映射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三观”在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问题上的外在表达。

龙柏林:历史观是民族观与国家观形成的认知前提,文化观则为其提供精神力量,而民族观阐明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为国家观的形塑奠定基础。这四者相互联系、互为表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个体的价值判断与社会认知。就此而言,树立正确“四观”对于青年成长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四观”,要有准确、不狭隘、不偏执的态度

广州日报:怎样认识和理解青年人树立正确“四观”的重要价值?要避免哪些认识误区?

肖贵清:首先,认识论价值。树立正确“四观”从根本上涉及如何认识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等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根本上还是一个认识论上的问题。树立正确“四观”就能从根本上指导青年人正确认识这类问题。

其次,方法论价值。“四观”虽然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但这四个问题又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比如历史观的问题贯穿始终,无论是民族问题还是国家问题、文化问题,都涉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这就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根本方法的问题。

最后,精神价值。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就能正确认识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等相关问题,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宇文利:首先,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四观”关系到青年人的“德”,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十分必要,没有正确的“四观”,就要走弯路,就会有不恰当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判断,也就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科学的人生方向。其次,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四观”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是人的社会,未来是青年的未来。青年人掌握着未来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钥匙,青年怎样,民族、国家和社会就怎样。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四观”实际上也决定了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样貌。

在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上,既应避免虚无主义,又要避免狭隘主义,既要防止本体中心主义,又要防止异体依附主义。要保持科学而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有准确、不狭隘、不偏执的态度和精神。

龙柏林:从总体上来看,当代青年对国家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对于良好民族关系的构建和国家的稳定繁荣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有些文化产品、错误思潮以及境外势力的冲击与影响下,一些青年在“四观”的塑造上也出现了认知误区,包括历史观、文化观上的虚无主义,文化自卑心理与封闭复古现象等。

青年正处于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的成长期,一些消极、错误思潮的传播和蔓延容易造成青年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偏差,进而导致情感疏离和价值失落,甚至在行为实践上呈现出激进、冲动、叛逆等特点。如在此次香港事件中,某些外部势力公然支持暴力抗法分子,一些西方媒体违背新闻客观公正原则,抹黑、诋毁香港特区政府正常的执法行动,这些错误思想和言论的渗透可能使思想尚未成熟的部分青年成为被人利用、破坏国家稳定团结的“工具”。

广州日报: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正确“四观”对当下青年提出的要求?青年应该如何践行正确“四观”?

宇文利: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四观”,对青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指导,学会用科学的思想来武装和指导自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充实心灵,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思想素养。

二要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既是重大的人生命题,也是客观的人生选择。青年人正处在为人生寻向、为人生奋斗的阶段,选择科学正确的“四观”对青年人而言极其重要。青年要审慎地考虑自己对待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根本态度,坚持正确的人生目的和实践目标。

三要把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凡事既知其质,又要行其道。树立了科学正确的观念并不仅仅为了头脑清醒,更重要的是要用之于生命实践。因此,青年不但要有正确的“四观”,更要在实践中践行科学正确的“四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肖贵清:对青年来说,在理论上,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涵及内在联系。在实践中,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坚定“四个自信”。

唯物史观要求青年认真学习历史,以大历史观来学习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要求青年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民族团结和平等,积极推进各民族交流融合,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出有益贡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要求青年科学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经历的曲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祖国与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和创新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解决好思政课入眼、入脑、入心的问题,避免形式主义

广州日报:当前全国思政课建设正热。思政课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四观”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肖贵清:思政课可以引导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自觉运用其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引导青年正确理解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认清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坚定“四个自信”;还可以在澄清错误思想中加强理论阐释,致力于解决理论问题的同时能够助力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要用好思政课,提高青年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

宇文利: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课,是帮助青年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从总体上说,思政课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四观”上可以发挥思想奠基的作用,帮助他们获得科学的思想指南;可以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价值坐标;可以发挥方法传授的作用,帮助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目前所面临乃至投身社会后的难题。

要发挥思政课对青年人的指导作用,应该解决好思政课入眼、入脑、入心的问题。当前,思政课已经普遍开设,也获得了高度重视,但在进入青少年的头脑和心灵方面仍有不少难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把形式上的重视转变为实质上的重视,就需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让学生看到眼里、进到脑里、化到心里。此外,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其内容和形式就应贴近青少年并能引导青少年。贴近是主动贴近,但不是简单的迎合,不是随无趣之波、逐无谓之流,而是要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思想特征、兴趣爱好来巧妙地引导他们喜欢思政课、爱上思政课。当前,思政课建设应该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讲排场、秀现场,应该以效果为重而不是以形式为重,实事求是地解决青年人思想上的困惑和难题,扎扎实实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助推。

龙柏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破立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化解难题,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四观”。

用科学的理论积极主动占领青年学生的头脑,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的重要解决之道。因此,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下解决青年对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的认知偏差问题。要不断提升理论的彻底性,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思政课要在用学术讲政治中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不仅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也要为青年学生提供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指导。要结合青年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持续推进思政课话语创新,在用故事讲道理、用历史讲精神中做到以情动人,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要努力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在线上线下的协同推进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且在视觉化呈现、年轻化表达的互动中与青年形成情感共鸣,促进价值认同,从而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最大增量。

广州日报: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四观”应如何做好引导,当前的薄弱点、重点和难点何在?未来还可在哪些方面发力?

肖贵清:当前青年人树立正确“四观”面临着一些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当前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的过程中,对错误思潮的正面回应还比较薄弱,导致一些理论难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论阐释,讲清楚青年困惑的问题,讲清楚与青年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四观”既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养成,更要重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正面培育。要鼓励青年注重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看家本领;鼓励青年勇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党情、世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宇文利:当前,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四观”应做好思想引导、价值指导和心理疏导,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全社会力量,形成强有力的责任网络,避免“5+2=0”现象,避免“潜规则”心理,避免“无所谓”心态。当前,对青年人的引导还存在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思想教育的薄弱点,需加强支撑。

教育是百年大计,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对青年人树立正确“四观”加强引导,应重点防范形式主义对社会管理、思想教育的侵蚀,避免把社会管理和思想教育绑在一台“既停不下来,又转不出来”的机器上,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对实践活动的绑架,摆脱社会管理和思想教育做无用功的状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面向未来,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四观”,应加强“实践力度”。社会管理要起实效,思想教育要发挥实际作用,就要把“实践”引入到对青年人的思想引导、价值指导和心理疏导中来,不要停留于口头、停留于文件、停留于书面、停留于想象,而是要从青年人成长的细节做起,让他们感受到实践的力量,从实践中感悟到科学而正确的人生选择、政治方向和道德归依。

标签: 历史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