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交流]谈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纵横百科 72 0

刚看完《中国大历史》,虽然很多细节没看懂。不过作者的用意有所领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视野独特,漫长的中国历史竟用两百多页即归纳完毕。叙事极少拘泥于事件之本身,着重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正如他在最后的书的哲学用意的表述上,他似乎想去把握人类历史在全部历程中的美感。因此他着重时候分析,对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黄也紧紧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仔细想来也确实如此,今天若再用个人好恶来看待已经坐古的先人的确有失偏颇,他们3人的可以看作一种连续运动的三个阶段,而我们今天的自由也正是建立在他们所领导的群众运动的功绩之上。对于文革,黄似乎也从必然性着手,既然文革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事实,对待这场灾难我们的确可以作为我们在探索中的一段不可避免的弯路。

  不过黄的叙事给人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就像他自己在最后所讲,给读者产生一种“定命”的倾向。他最后提出的人类历史的行程我最感兴趣,即理想主义的推动力(自由)与和这种力量作对的向心力(欲望)的合力。虽说这只不过是黄的设想,但却不无道理。这也使我想到罗素在《一个自由人的崇拜》上谈到自由是建立在我们的欲望的屈服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我们思想的自由基础之上的。

  黄注重逻辑分析,这从他的经历即可看出,他是学理工出身,从工转文,这种经历恐怕是一般史学家不可比拟的。罗素也是学理科出身,从数学入哲学,这种多学科的交融对于他之后的创作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黄的书中也极富理性色彩,他能如此用笔是文科出身的学者所没有的。

  黄如何用纯技术角度切入历史分析的呢?用理工中的一个小例子着手,将一支粉笔拿在手中,假设这时时间为零,此刻松手,粉笔会自由落体,这期间粉笔会受到摩擦力等阻力作用,假设粉笔在T=1秒时落地,摔得粉碎。而我们去分析粉笔摔到地上这即成事实时,必然要将0-1秒作为整体来看。在0-1秒中,粉笔受到了各种力的作用,目前我们认识到的有重力、摩擦力等阻力,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认识。粉笔在接近地面时速度已很快,而此时它碰到了地面,如此快的速度与地面的撞击必然会导致粉笔的解体。而如果我们仅看到粉笔在接近地面的一段显然是不够的,粉笔的加速是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的,粉笔的速度在逐渐增加,但全过程的加速度保持不变。这也有点中国历史的味道,如果我们仅将中国天朝的衰落看作清朝末期的腐败无能,显然是视角不够开阔,清朝也许就像那已加速到一定的程度地粉笔一样,在那一刻遇到了船坚炮利的西方(地面)。打开历史的纵深,才能更好的把握一个事件。从这一小事件出发我们是否可以类推,任何事件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从长期过程去把握一个事物不仅是历史分析的一个角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应该也可同样去着手。看待历史首先要去除个人好恶,也即人欲。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历史和站在世界的历场上看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黄写中国历史,不从中国本身利益着手,而是从中西的文化、经济、地理等客观因素着手,可见其视角之开阔,而从黄的言语结构也不难看出其学贯中西,胸怀天下的博爱精神。

  黄分析历史不谈道德,他说新社会的道德要由新社会的社会结构所决定。这一点很耐人寻味,不知道时下中国的社会结构所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个人的感觉是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变了,中国已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商业社会,而文化结构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多大变革,相信这一点在未来一定会有所变化。

  人类历史在长期看来是否有其必然性,个人是不得而知的。就像我们现在比过去是否进步了也很难回答,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思如泉涌,但书法却大大退步。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关注人类的漫长而又短暂的旅途,心怀远方的人越来越少。黄的书能消除我们的不少浮躁,虽然初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

  “纵使事实之衍化对我们个人不能如意,或者在短时看来为荒谬不合理,可是把这些情事前后连贯,又从超过人身经验的角度看去,则它们有其意义;最低限度,这些事迹使我们知道我们生命旅途之原委。”黄的这段话不失为一种达观,对处于逆境绝望中的人不失为一种激励。对于未来,我们当然要有美好的憧憬,但即使未来并不如我们所愿,如果能超越个人利益去看待问题,也能随遇而安。

标签: 历史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