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的“大”历史观,大家如何看待?很火呢?

纵横百科 95 0

《万历十五年》一书是黄仁宇一系列“大历史观”作品的第一部,从水平上并不是成熟之作,很多史料解读其实是比较粗浅,甚至有不少误读和先入为主的臆断。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这部书成为黄仁宇销量和名气最大的一部,因为它的出现给了广大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一种“可以表现出我能一定深度地理解和阐述历史”的方式。

所以大部分人初读《万历十五年》也觉得很新奇,很厉害,但真正细看黄仁宇从此书开始的“大历史观”,其主要思路无非是:1)制度优劣的综合归纳和决定论;2)学科化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引入。而想要由此去理解中国历史以及和中国历史几乎紧贴共生的中国文化,会碰到很多牵强附会的地方。

《万历十五年》的篇章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的,主要脉络是通过张居正、海瑞、李贽、万历皇帝等人的角色在体制中的表现,来说明明朝的治理体系何以会必然失败。

比如他认为张居正的改革,海瑞对高尚道德的坚持,李贽对僵化的伦理社会的反叛,都是在古代文人和官僚体系的框架内的,对社会治理体系的衰败其实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在很多论述之间,他很强调法治的作用。这些看似都对的论述,其实还是早年很普遍的历史观,就是把结果倒推为原因,因为明朝后来的失败以及同时期西方世界的崛起,而否认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我们传统中关于治理体系的理解。

而实际上,明朝时期建立起来的双重内阁议事制度、监察谏议体系,都是很符合大国治理的政治智慧。很多东西,我们今天治国理政都还在借鉴的。

简而言之,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很大程度上,还是那一代中国学人想努力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的产物,而对这种思路至少我是不太感冒了。

标签: 历史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