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纵横百科 139 0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20)主笔:闲乐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病逝于公元前621年,在他长达三十九的执政期间,秦国向东三平晋乱,三定晋君,对齐桓公死后中原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向西则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基地与坚实的基础。后来秦孝公在商鞅变法前,广发求贤令,讲到秦国的光辉历史与历代先君时,也只提到秦穆公:“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就连孔子也曾称赞秦穆公说他“国虽小,其志度大;处虽辟,行中正。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然而,秦穆公一生光明,却在死亡这件事情上犯了大错,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大有争议的人物,甚至大秦的未来,也因为这件事,而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而且一蒙就是两百四十多年。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原来,秦穆公死后,殉葬者竟多达177人,这老头也太害怕寂寞了吧,死就死吧,还要这么多人下去陪他。

当然,商周时代向来有殉葬的传统,秦穆公这么做也是遵从传统,我们无法用后世的价值标准来要求他。《括地志》记载,晋朝人发掘齐桓公的墓地,就发现里面有人殉,而且“骸骨狼藉”。只是秦穆公这人数也太多了点,要知道同时期的东方各国已开始逐渐废除人殉制度,偶有人殉,也不过三五人罢了(如邾庄公、晋景公、楚灵王等),最多二十来人(曾侯乙墓);就算是号称凶残的秦武公(秦穆公的伯父),殉葬人数也只有六十六人,秦穆公这一下子竟涨了三倍。

所以,秦穆公死后,国人对此悲痛万分,但悲的不是秦穆公,而是这177名殉葬者。特别是其中三个最优秀的贤才,也就是贵族子车氏的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最为令人惋惜。为此他们还做了一首《黄鸟》之诗,曰:“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说,青天呵,怎么将这么贤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好一首悲伤的《黄鸟》,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而当时的君子们也纷纷对此展开了批评,说:“秦穆公还是不要名列春秋五霸了,他死后丢人民于不顾,不仅没有留下富国强兵之策,还要把贤良大臣拉去殉葬,很多家族因此断子绝孙,国家也因此难以富强,秦国后来积弱没有能力东征,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看来,经此一事,秦国的人才没了,国力衰了,名声也臭了,而且彻底被公知们抛弃了。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个疑惑。秦穆公一生爱才如命,对百里奚、蹇叔、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等人才都爱护有加,宽容有加,为何死后却要如此多的贤才为自己陪葬呢?究竟是他当真认为死后继续有个世界来让他统治需要帮手,还是他儿子秦康公借此来清除贵族势力,为自己掌控权力清除异己呢(注1)?又或者这些贤臣都是自愿殉葬的,而非秦穆公的命令(注2)?

注1:创作于秦康公时期的《诗经 秦风 晨风》诗云:“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意思说:看不到秦穆公这样的好国君,怎不叫我忧心忡忡;如今的君主啊,早已忘了我们!《毛诗序》 认为这首诗就是“刺秦康公弃其贤臣”,朱谋玮《诗故》则说得更明显,言此诗便是“刺秦康公弃三良”。

注2:后世也多有此论,比如西汉名臣匡衡认为:“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又如应劭汉书注曰:“秦穆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苏轼也认为:“昔公生不诛孟明,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二子从田横。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清代史学家赵翼也说:“及公薨,皆从死。则是出于三子之自殉,而非穆公之乱命矣。”

原因到底如何,我们恐怕永远也无法知道了。我们只知道,这次殉葬,给秦国带来了深远的恶劣影响,使得蒸蒸日上的秦国发展迟滞甚至倒退了。

秦国本就是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才需要从东方引进。但我们说了,东方人并不喜欢殉葬这个陋习,后来的儒家,甚至对其深恶痛绝,孔子就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连陶俑殉葬也无法接受,就更别说人殉了。可秦国的人殉却愈演愈烈,秦穆公的玄孙秦景公居然用了足足一百八十六人陪葬,简直就是步步升级,愈演愈烈。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说过,秦国是西迁的东夷嬴族的后裔(注3),而殷商与东夷人是最喜欢人殉与人牲的。殷王的墓葬中,人殉至少都在百人以上。就连盖房子,他们都要杀人祭祀、考古人员在殷墟的一个宗庙建筑之下,总共发现了六百四十多个人牲,奠基的时候先杀四个小孩埋在四角,然后置础(注4)的时候也要加用人牲,杀了人,填土夯实;接着安门的时候还要杀人,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各埋一到三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阴间守门;上梁这么重要,当然也要杀人;最后落成仪式上杀得最多,一次性要杀几百个!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人继承于这样的文化,自然也就摆脱不了大量用殉的习惯了。这一点,在考古发掘上也得到了证实,秦景公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长达300米,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深达24米,足足八层楼的高度,考古队足足挖了十年才挖完!除此之外,秦公大墓也是同时代葬具级别最高的古墓,不仅拥有“黄肠题凑”(注5),还拥有西周以来最多的殉人,不信的话请看下图,你们看,这墓里密密麻麻布满了殉葬箱,围绕着墓主,这些殉葬者均是他生前身边的有用之人,包括妾侍、大臣、奴仆、侍从。我们难以想象他们生前进入黑暗墓穴时的心情,简直毛骨悚然。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直到公元前384年,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即位,这才彻底废除了人殉,改用兵马俑殉葬。而在此之前两百四十多年,没有一个东方士人敢去秦国当官,虽然并非每个秦君都像秦穆公、秦景公那么变态,但制度在那儿放着,试问天下英雄,谁敢以身试法呢?好在秦献公废人殉,秦孝公行变法,到了秦始皇时候,秦人一统天下,才终于实现了秦穆公等历代先君梦寐以求的理想。

我们说了,秦人本与东夷同源,他们的故乡是曲阜,也就是是东夷与嬴姓的祖源圣地“少昊之虚”,商周之际,秦人的祖先支边戍边去了大西北,鲁国人则入驻曲阜,来了一次历史大换位。结果八百年后,秦灭六国,秦始皇东巡到了鲁地,等于重新踏上了故土,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真可算是一次历史性的大回归。

注3:“赢”可能是“夷”字的转音,而“夷”最早见于金文,由大+弓两部分组成,意思是带弓箭的人,而“人”在胶东话中读yìn。

注4:在夯实的地基上放柱础石,起到加固柱子和防止腐烂的作用。

注5:此乃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再加上这远超周天子的丧葬规模,以及我们第一章提到的祭天规格,以及在宝鸡附近出土的一套公元前7世纪初的秦钟铭文(文中使用了只限于周王的语词),看来秦人对于天下的觊觎,是贯穿整个东周时代的,何止“奋六世之余烈”啊!

标签: 秦穆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