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纵横百科 117 0

前言强汉盛唐作为中国古代的两大巅峰王朝成为后世传颂,唐王朝自李渊建号到朱温篡唐,前后近三百年,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等几个辉煌时代,国力堪称当时天下第一。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盛唐时期的中国,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引得万邦来朝,当时的长安城成为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踏入大唐帝国的领土,无不为繁荣富足的大唐而惊叹不已。

中国的强盛在这个时期是十分明显的,美洲和非洲基本上还是属于"沉睡的大陆";欧洲正处于法兰克王国的草创时期,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创伤还无法修复。富庶的东方,阿拉伯帝国正在迅速崛起,对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国的长期战争,西亚与南亚战火连天。只有中国,已经赢得了空前的统一,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那么,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是如何走向衰亡,它衰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兵制变化引发的“兵祸之殇”1.府兵制的沿革

李渊称帝后,沿用了隋朝一整套制度,所谓“唐承隋制”,恢复隋朝的府兵制。

公元619年,开始设置军府,把关中分为12道,每道置一军,每军下辖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军设将、副各一人,督领府兵耕战。

唐太宗即位后,进一步整顿和充实府兵制度,使之更加完备。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10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

唐太宗将早期的骠骑府、车骑府改称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十二卫府及东宫六率,相当于现代的,几大军区及中央卫戍部队。

折冲府分为三等,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府兵的编制是10人为火,火设火长;50人为队,队设队正;100人为旅,旅设旅帅;200人为团,团设校尉。府兵的任务是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新唐书 兵志》

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这时大唐的部队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中央手上,均属于皇帝的禁军。府兵的调遣、征发,要由皇帝下敕书,通过兵部传达执行。

府兵的服役是“寓兵于农”的义务兵方式,服役年龄从20岁到60岁,除了边防重镇安排有精壮和可信赖的兵士长期驻守外,一般都是在家为民,如有战事,朝廷则临时点将,率领从各地征发的府兵出征。战事完毕,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这种方式使兵不识将、将难专兵,有效地防止了将帅拥兵作乱,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新唐书 兵志》

但是,随着唐朝后期对外扩张战争越来越多,府兵制的缺点出现了,一是,人员征调需较多时日,不利于战争的开展;二是,有时战争的时间过长,兵士的出征,会导致农事荒废,损失尤大。三是,频繁的战争,使得服役的府兵得不到轮换,以至出现了“壮龄应募,华首未归”,百姓都不愿意当兵了。

早年,当府兵的勋赏丰厚,许多富人将当兵作为求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到了后期,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当兵无利而有害,因此富人千方百计逃避兵役,兵役负担逐渐落到穷苦农民身上。为躲避服役,有些人甚至自残手足。府兵之家因不免杂役,贫弱不堪,纷纷逃亡。

府兵制难以继续实行下去了,府兵制走向衰落。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2,.募兵制的兴起

募兵制出现在唐太宗时期。

644年,唐太宗出兵征讨高句丽,为补府兵的不足,开始向全社会招募兵士,效果明显,在短时间就招募了十万之众,名将薛仁贵就是这次应征入伍的。

到了唐玄宗当政时,由于府兵制的衰落,保卫长安城的卫戍部队,出现了严重的兵员不足。

公元722年,宰相张说建议招募将士,以补卫戍兵员的不足。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在京兆、蒲、同、岐、华等州选募府兵和白丁12万,分隶诸卫,每卫万人,长期服役,称为长从宿卫。后改称为擴骑。擴骑免征赋役,并分给土地。户籍由兵部、州县和卫府分别管理。

同时,边防军的兵员,也通过招募来补充,称为长征军。

从此,唐朝的兵制成为了募兵制,士兵成为了一种职业。

有野心的将帅,职业的士兵,为唐朝后期的祸乱埋下了伏笔。

而此时唐玄宗,正是武力张扬的时代,“有吞四夷之志”,拓边的战争频繁发生,为了便于战争的指挥,军事指挥权开始下放,为此设立了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作为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有临机决断,生杀予夺的权利,节度使不但掌管军政,还兼管辖区内的屯田、度支、安抚,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同时,边兵主要就地招募而成,从而形成将可专兵。

随着时间的发展,节度使的权利日盛,逐步形成拥兵自重,军事割据的局面,到了唐玄宗执政的时期,唐朝出现了十大节度使,此时地方军事力量远远强于与中央。

当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时,“兵祸之殇”端倪初现。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3.兵祸四起

唐玄宗好大喜功的性格,滋长各地节度使好战的行为,为获得皇帝的宠信,各地节度使经常无端的发动对外战争,以获取战功。

像驻守范阳的节度使张守珪,其防御的是契丹与奚国,716年,契丹、奚内附,他们已经成为了唐朝的藩属国,不曾大举侵扰唐境了,可张守珪却任命他的义子胡人安禄山为“捉生将”,用计诱杀契丹人,安禄山也因此获得战功,一步一步的升到高位,还因此获得了唐玄宗的喜爱。

公元745年,契丹、奚因为不满欺压,杀掉和亲的唐朝公主,起兵反抗,安禄山以此残杀契丹百姓,却获得更大的军功。而别处的节度使也是这样,经常无端制造边境的纠纷,以此邀功。

危机最终出现了,当朝廷不能满足这些骄兵悍将的要求时,动乱爆发了。

历经七年的“安史之乱”,让唐朝的国力大减,中央的控制力日减,唐朝的国祚由盛而衰。

特别是“安史之乱”平息后,投降唐朝的安史旧将和平息动乱有功的将领多被任命为节度使,成为藩镇。节度使的设置也从边境发展到中原地区。

这些藩镇,或拥兵自立,或父死子代,除与朝廷闹独立外,相互间也争战不已,形成中唐以后长期的社会动乱。虽然在唐宪宗时期,曾一度平定藩镇,但由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分裂的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而唐末农民起义后,这种分裂局面更加严重,大的割据势力由节度使转而称王称帝,最后终于导致唐代的灭亡和五代十国的出现。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二)宦官擅权决定的“政权之殇”宦官擅权,在历史各朝各代都有,在唐朝中晚期,宦官开始左右国家政权。

1.初登政治舞台

从唐中宗时,宦官开始用事,人数达千余人左右,当时也只是为宫廷服务,没有实权。

宦官开始出现在唐朝的政治舞台,是从唐玄宗时代起。

杨思勖和高力士分别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也是他的得力干将、心腹谋臣。

杨思勖,是史上少有的宦官将军,曾追随李隆基在诛韦之战中立下大功,深得玄宗信任,“代天狩猎“,专管征伐之事,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维护了岭南地区统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最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上柱国、虢国公,当时地位和宠信超过了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得力帮手。

高力士,对皇帝忠心耿耿,极得玄宗信任,玄宗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他经常待在宫中,很少出外宅。但是,因为他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有不少攀附者,如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韦坚、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其余职务获得者则不可胜记,但是高力士细心谨慎无大过失。

杨思勖和高力士,虽然权势很大,也有弄权的行为,但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影响国家大局,政权还是有效控制在皇帝手中。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2.确立政治地位

宦官直到唐德宗中期以后开始得到重用,唐德宗初登皇位时,对宦官还是很排斥的的。

因为他的削藩举措,引发了“泾师之变”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宦官忠心比朝臣好多了,德宗信任宦官了。

公元784年,唐德宗重返京师刚三个月,就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任命宦官窦文昌和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了宦官分典禁军的先河,称为"监勾当左、右神策军"。

从此,神策军的统率权掌握在宦官手中。 在795年,德宗还将宦官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办法固定下来,专门为担任监军使的宦官置印 ,不仅提高了监军的地位,也使之制度化。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唐代兵俑

3.开始擅权乱政

公元806年,依靠宦官的拥立和发动宫廷政变,取得皇位,并开创了"元和中兴"唐宪宗,开始重用宦官。

他任命心腹太监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掌管禁军,并让其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大大增长。有的大臣劝说宪宗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但事实是,宦官决定了他的生死。

公元820年,唐宪宗因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于是宦官导演了夺权大戏,唐宪宗最后宦官所杀,并拥立了新的皇帝。

皇帝被杀,朝廷的官员都不敢过问,可见此时宦官的权势之大,竟然可以决定唐朝皇权的兴废。

自此,宦官对唐朝的“政权之殇”显现了。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4..宦官之祸

宦官自从杀了唐宪宗之后,对皇帝拥有了废、立与生、杀的权利。

唐朝后期的历史,就是在宦官的操控下的皇位更迭史。

同时由于宦官的擅权,让唐朝的朝政更加混乱,朝臣在依附宦官与反对宦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南司(宦官)与北司(朝官)、朝官之间的朋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

如唐穆宗时,著名的诗人元稹,曾结交宦官,做了知制诰一职,被朝官鄙夷,一次,同僚在一起吃西瓜,有只苍蝇飞过来,一个叫武儒衡的朝官。挥扇对着元稹说,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

宦官的擅权专政危害在于,对内,朝廷内部不和,而外部,藩镇的阴影还在。

中晚唐宦官专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宦官集团不但可以左右皇帝废立,还与中央禁卫军勾结,甚至与外藩勾结,形成了自内而外的强大政治共同体。

所以说唐朝灭亡,与宦官专权有着莫大的关系。

是什么原因让大唐盛世,由盛而衰,或与唐玄宗推行的两大政策有关

写在后面唐朝,巅峰时威名显赫世界,消亡却也是须臾之间,实在令人可悲可叹,但究其原因,这是唐朝当政者,自己酿的苦果。

当政者,为政而不察,施政而不修,国灭家亡是必然的。

资料来源:《新唐书 兵志》《旧唐书》《中国通史》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标签: 唐朝由盛转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