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纵横百科 120 0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唐朝将领安禄山带着部下人马举起了反唐的大旗,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得以平定,但是极大程度上地削弱了唐朝的国力,让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命运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因此,有必要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做一个深入的探究。而纵观整个安史之乱,很多人都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归结到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贻误朝政,或者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首领不忠不义。但事实上,在这些人的背后,还有一个人在整个安史之乱事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宰相李林甫。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一、平步青云

李林甫出生于公元683年,他是唐朝皇室的宗亲。他的曾祖李树良是唐高祖李渊的族弟,唐朝开国之后曾被封为长平王,他的祖父与父亲也都在唐朝朝廷当中为官,是真正意义上的皇族血裔、官宦世家。

出身名门的李林甫,自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时颇有才华,他长大之后,很受朝中大臣的欣赏。公元726年时,李林甫就得到了深受唐玄宗器重的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宇文融的引荐,接替了宇文融御史中丞的位置。

靠着自己的精明强干,以及极其高深的权谋之术,很快李林甫就接连获得了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等职位,同时也接触到了宦官高力士、宰相韩休等人,并与他们交好。因此到了公元735年时,李林甫就被拜为礼部尚书、光禄大夫等职,成为了跟名相张九龄等人平起平坐的宰相之一。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二、党同伐异

李林甫出任宰相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并非是为民谋利或者忠君事主,而是想方设法排除异己,培植亲信。他先是斗败忠臣良相张九龄,使得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然后李林甫提拔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成为另一位宰相(唐朝实行多宰相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与地方的地位。

李林甫得以出任宰相,跟唐玄宗宠妃武惠妃不无关系。为了帮助武惠妃,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李林甫又向唐玄宗进谗言,使唐玄宗将反对武惠妃并受宠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贬为庶人,后来三人被唐玄宗下令处死。

就这样,李林甫在朝堂之上不断搬弄是非、阻塞圣听,加上唐玄宗在盛世之下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沉溺于武惠妃(后来是杨贵妃)的美色之中。结果导致李林甫成为了一代权相,不仅在朝中有着绝对的权力,同时自己还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单于副大都护,并且得到了各地节度使的拥护。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三、 祸乱之首

而支持李林甫的节度使里,安禄山就是一个。而安禄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三镇重兵节度使,跟李林甫的引荐是不无关系的。虽然公元722年时,唐玄宗就已经授命节度使掌兵镇守边关,但当时唐朝总计有634个军事折冲府,其中261个都在中央的手中,因此那时的节度使即使拿到了兵马,对唐朝本身是难以造成威胁的。

但是在李林甫的进言之下,加上唐玄宗自己的考量,最终将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以至于节度使可以自己招兵买马,使得节度使的力量进一步做大。但当时的节度使,很多都是由中央直接下放到边关的汉臣大将,对唐朝大多是忠心耿耿的。

可李林甫乃是一代奸相,身在“庐山”之外的这些将领大多对李林甫都颇为不满。于是李林甫又向唐玄宗屡进谗言,说节度使本身在朝中的势力就盘根错节,如今又可以招兵买马,拥兵自重,恐怕对大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将边镇节度使换成胡人,胡人本身在朝中没有势力,身上比较干净,而且他们骁勇善战,是最适合镇守边关的大将。

于是唐玄宗就开始提拔粟特贵族安禄山等人成为边镇节度使,并对李林甫跟安禄山极其信任,甚至曾经还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资治通鉴》),足见当时唐玄宗对李林甫、安禄山等人的器重。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四、口蜜腹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唐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上位的。

李林甫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李林甫为“肉腰刀 ”,并认为他“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曾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唐玄宗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他风度翩翩,唐玄宗赞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担心卢绚被唐玄宗重用,便将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说:“你父亲素有名望,岭南道的交州广州等地现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员,陛下有意让你父亲前去。如果他不肯远赴岭南,肯定会被贬官。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他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这也是清贵显职。”

卢绚果然不肯前往岭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议,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担心违背众望,便任命他为华州刺史,不久又奏知唐玄宗,称他患病不能理事,将他贬为太子员外詹事,而不加重用。

唐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严挺之之前被贬出朝廷,这时正在绛州担任刺史。李林甫担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见他的弟弟严损之,说:“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

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李林甫的建议上书唐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对唐玄宗道:“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来又患风疾,应该给他一个闲散官职,让他安心养病。”唐玄宗嗟叹良久,将严挺之打发到洛阳,担任太子詹事。就这样,李林甫又去掉一个竞争对手 。

李适之拜相后与李林甫争权,但因他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之事奏知唐玄宗,唐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他恼怒地对李适之说:“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李林甫的又一个竞争对手被李林甫清除了。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五、“安史之乱”爆发

李林甫几番操作的结果就是,安禄山等边军的势力愈发壮大,到了公元742年之时,边军军力已经达到了整整49万人,占据了唐朝总兵力的85%左右,而仅仅安禄山一家就有15万人,占据了唐朝4分之1以上的兵力,而唐朝中央军,却仅仅只有10万人左右,已经无法节制安禄山等边镇将领了。

李林甫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安禄山等边军将领势力愈发壮大,而唐朝中央和地方忠臣都分散而弱小,甚至连后来的奸相杨国忠之所以能够成为宰相,都是因为李林甫为了巴结杨贵妃而刻意提拔的。

结果杨国忠势力不断壮大,直接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甚至取代了李林甫,成为了新任宰相。而杨国忠之奸,并不在李林甫之下。杨国忠受宠上任之后,当即就诬告李林甫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结果公元753年时,李林甫被流放岭南,不久之后就离世了。

于是,那时已经壮大的安禄山,就打着讨伐杨国忠、诛杀杨贵妃的旗号带兵反叛,于是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在京城养尊处优太久的中央禁军,不仅兵力不如安禄山,而且战斗力和作战意志也远远不如久经沙场的边军,因此叛军一直打进了唐朝首都长安城,震惊了整个华夏,使得唐朝差点灭亡。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六、历史评价

怎么评价李林甫?

李林甫担任大唐宰相十九年,朝野侧目。虽然城府深沉的李林甫也会让目无纲纪的安禄山暂时觉得敬畏,但他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大唐朝廷的兵马无法对付安史叛军的军队,以至于大唐差点亡国,这个结果是很严重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古代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北宋的《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里,李林甫基本就只有“口有蜜,腹有剑”这样的专横小人嘴脸的评价了。

标签: 唐朝由盛转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