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来否”暴露朱元璋最后怎样安排?

纵横百科 132 0

对于“朱棣来否”的说法我是心存疑惑的,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大概率是杜撰出来的说法。且听我分析:

一、明朝对于藩王进京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藩王无召不能出藩地,奉召入京也不得结伴、必错峰。在《明史.太祖本纪》中记录:“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天下臣民,哭临三日,勿防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朱元璋驾崩前已经对藩王们在自己身后的祭奠有了明确要求——留在属地、不得入京。也就是说朱元璋临终前三遍“朱棣来否”与其遗诏中对藩王要求不符。

二、假设,请记住是假设朱棣确实奉了密诏入京,那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朱元璋要招朱棣入京废或者杀他,给朱允炆上位扫除最大威胁;要么朱元璋临时改变想法传位于朱棣。仔细想想就知道第二种可能性根本没有,作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拥有者绝对权威和势力,如果要废朱允炆改立朱棣,他压根不用等到临终的时候通过密诏招朱棣入京来对外宣布,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朝野动荡。相反,如果密诏朱棣回京是真实的,那朱元璋肯定是在行将就木前对朱棣起了必杀之心,清除朱允炆顺利执政最大的一个障碍。其实在我看来,以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绝不会到最后时刻才想着杀朱棣,在他身体健康时就下手了,出于念父子之情,早处理也许还能保朱棣一命。

大家都知道,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口号是“清君侧”。何谓“清君侧”?《皇明祖训》 有非常清晰的定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同时规定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但朱棣最后却是借此理由自己取代侄儿坐了皇位,这在封建时代是大逆不道的政变、造反。从自行“清君侧”那一刻起,说明朱棣已经认可了朱允炆的帝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随后他是不可能自打嘴巴去否认这点的,而能做的也只是在为自己的非法夺权找借口洗白。最好的选择一方面淡化“靖难之役”的事实,另一方面就是编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来制造想象空间,而杜撰临终密诏入京正是最好的方式。

标签: 靖难之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