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商鞅
商鞅,本名公孙鞅,又叫卫鞅,卫国贵族,战国中期卫都新郑人,从小喜欢刑名之学和孙吴兵法。成人以后,商鞅前往魏国,成为魏相公叔痤的属官中庶子。战国前期实施变法的国家不少,以魏国李悝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最为著名。吴起死后楚国废除了变法,而作为头号中原大国兼卫国盟国的魏国成了商鞅欲实现政治抱负的首选之国。魏相公叔痤临终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为相,并说如果魏惠王不任用他为相,就应该杀了他。魏惠王认为老相国病入膏肓,胡言乱语,就没有把那些话当回事。老相国随后告诉商鞅实情,让他早做打算。商鞅说魏惠王既然不听信老相国的话,他在魏国就不会有危险。老相国死后,商鞅仍留在魏国,没有立即离开。商鞅作为魏相属官,其才华不为魏惠王所知,老相国未免难咎其责,也可知商鞅初为官,谨奉官场规则。
秦孝公即位,发布著名的求贤令。商鞅听说后,前往秦国。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第一次商鞅大讲帝道,秦孝公听得打瞌睡,回头批评了景监。第二次商鞅讲述王道,秦孝公回头又批评景监。第三次商鞅讲述霸道,获得秦孝公肯定但没有被采用。最后商鞅见秦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得入神,膝盖向前移动了几下。一连几天,秦孝公和商鞅谈得十分投机。商鞅告诉景监,孝公原来想要成就兵国大业。多次觐见,表明商鞅诚心诚意地愿为秦国效劳,同时表明秦孝公为国考察人才的谨慎和秦国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当时东方六雄已经形成,大国兼并小国的战争多有发生,而秦国作为西方偏远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相对落后,文化方面也受东方六国轻视。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不仅有重振秦穆公霸业的主观意图,而且顺应了富国强兵的时代发展需要,因而大有成效。
前359年,秦孝公为富国强兵,预备实施变法。他召开朝会,与大臣们商讨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商鞅舌战旧贵族,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他们保守的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并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古代法家人物欲实施变法,必需获得最高统治者的同意、授权和大力支持,自上而下进行。凡是真正的变法,都会不可避免地触碰旧有利益者的利益,只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改革者才能将变法贯穿始终。商鞅无疑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同年,秦孝公命商鞅起草《垦草令》,拉开了秦国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 、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掌握秦国军政大权,大刀阔斧地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第一次户籍改革,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众多成员里只有樗里疾一人战功显著。秦国宗室成员比楚国宗室成员骄贵,不和百姓争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没有军功的宗室外戚还有别的出路吗?这个问题将在第二次变法中以法律明文形式给予解决。变法第一年,秦民都说法令不便,太子犯法,商鞅严格执法。本来要处罚太子,但考虑到太子身份尊贵,就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
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从栎阳迁都至咸阳,同时命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铁具、耕牛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荒地的开垦成为可能。开阡陌封疆,封给谁,谁有能力主持垦荒?贵族官员土豪们。这样填补了第一次变法的缺漏,宗室外戚全都有了生路,即使没了世袭爵位,还可以有封地,谁叫自己贪生怕死呢,怪就怪自己生在虎狼之国。第二次变法以开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为标志,推动秦国一批批新型地主的产生,秦国的权利结构发生改变,秦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
商鞅变法实施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之前说新法不便的民众中有人又说新法方便,商鞅说他们是乱民,将他们迁徙到边疆,此后百姓都不敢妄议法令。后来公子虔又触犯法令,被处以劓刑。商鞅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
但是,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较为明显。奖励军功,设置二十等爵,仅有最高的两个爵位有封地,即私有土地。其中最高等爵位为彻侯,以一县为食邑,有权在食邑内自置官吏,也就是拥有一县私有土地;第十九等爵位为关内侯,有食邑、封户,私有土地少,只能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而第十八等大庶长以下,无封地,但皆有岁俸,而且军功爵可以传一代至子。可见,能凭借军功获得私有土地的人一定是极少数。广大的士兵因军功爵位的直接刺激而奋勇杀敌的同时会有不少伤亡,不可否认,广大的秦国士兵也受惠,凭借军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俸禄,而获得实惠最多的是秦国的新型地主,更多的是由秦国旧贵族转化而来,还有外来的秦国大臣,及极少数最高两等军功爵位获得者。地主不是好词,新贵可想而知,大家都是工人,骗马克思呢?所以,现在官方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同时,商鞅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垦荒的土地归属国家,上交赋税,广大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不属于新型地主。
商鞅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有军事才能,他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不少战功。前354年,第一次变法实施两年后,秦军偷袭魏国,大败魏军。第二年,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前351年,第一次变法实施五年后,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前341年,第二次变法实施九年后,商鞅进攻魏国河东。当魏公子应商鞅之邀、前往秦军大营赴会时被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时魏惠王说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等贵族势力诬陷他谋反,秦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边关,因未带凭证而不能在客舍住宿。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兵攻打郑县,结果在彤地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法家后学收敛其遗骨偷运回卫国,在黄河渡口被秦军截获,当地百姓与守军将其草草埋葬于秦驿山下,后来法家后学为其立了墓碑。1970年解放军某部在此建营房时将之夷为平地。
商鞅变法,积怨太深,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劝他辞官纳地,急流勇退,但商鞅不听。北宋王安石吸取其教训,在变法形势不利时退居金陵,不失为明智之选。但其新法终被废除,导致北宋灭亡。与吴起变法不同,吴起死后,楚国废除吴起改革政策,而商鞅死后,秦国并没有废除商鞅的改革政策。秦国又历经两代三王,至秦昭襄王即位时,战国后期与秦国实力旗鼓相当的国家只有经过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赵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国强兵,为秦王嬴政进一步接受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最终统一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但商鞅变法燔诗书,使秦国上下诗书教化缺失,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但也很快因之覆灭。从这个层面讲,一个民族的文化才是根本,尤其对有上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的民族、国家而言更是这样。
标签: 古代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