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

纵横百科 38 0

   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

   需要说明的是,我以前提过一个建议:《建议把嫘祖的生日(农历三月十五)确定为“嫘祖节”,或“丝绸节”、“蚕桑节”》,现在,又提出建议《建议把农历八月初八确定为“中国丝绸文化节”》,这两个节日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形式略有不同。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节)以纪念中华伟大母亲嫘祖为主要内容,农历八月初八(中国丝绸文化节)以弘扬中华丝绸文化为主要内容,当然,这两个节日内容基本一致。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因此,为纪念“丝绸”这一人类最伟大、最美丽的发明,我就在一年之中设立两个关于丝绸的节日: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节、丝绸节、蚕桑节),农历八月初八(中国丝绸文化节)。

   第二个需要说明的是:以前我把农历八月初八定为“圣贤节”(请参考我以前提出的建议《建议把农历八月初八确定为“圣贤节”》),现在,我把农历八月初八设定为“中国丝绸文化节”,那么,这样一来,“圣贤节”定在哪一天呢?我把“圣贤节”设定在了农历八月十六,这就是我在本篇建议中将要叙述的:《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即:

   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节、丝绸节、蚕桑节

   农历八月初八:由“圣贤节”改为“中国丝绸文化节”

   农历八月十六:设定为“圣贤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华大地上诞生了许多圣人贤君、仁人贤士,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所列举的24位圣贤,有古时的圣王贤君,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有伟大的历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有仁德贤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24位圣贤中,都是先秦时期的人物,只有历史学家司马迁例外,是西汉时人。因为:司马迁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为我们中华民族记录、保存了自轩辕黄帝以来的3000多年的历史,为我们记录、保存了远古时期珍贵的历史资料,司马迁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下了巨大的、不朽的功劳,因此,把司马迁也隆重列入古代24位圣贤中。这24位圣贤是:

   1、颛顼

   2、帝喾

   3、尧

   4、舜

   5、禹

   6、商汤

   7、周文王

   8、周武王

   9、周公

  10、孔子

  11、老子

  12、墨子

  13、庄子

  14、孟子

  15、荀子

  16、韩非子

  17、司马迁

  18、孙武

  19、孙膑

  20、泰伯

  21、仲雍

  22、季札

  23、管仲

  24、鲍叔牙

  颛顼:远古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帝喾:黄帝的曾孙,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

  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因封于唐,故称“唐尧”

  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称虞舜。

  禹:因治水有功,通常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相传为夏王朝(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建立者。

  商汤:即:成汤。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建立者。

  周文王:

   周文王是中国商代末年西部诸侯的领袖。姓姬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逝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

   相传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到了周文王时,周文王把上古时期的八卦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并写出了《周易》这一书。《周易》者,乃周朝之时的易经,属于三易之一。在《史记》中记载有“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羑里城,安阳市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以南10公里处。周文王写的《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是诸子百家之源,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是中国周代时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周易》是一部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周武王: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国周朝的建立者,周朝第一位帝王。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儒学先驱,被尊为“元圣”。武王逝后,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商纣王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师东征,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后还政成王。周公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多才多艺,周公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诗人、学者。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生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

  老子: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著有《道德经》。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道家学派开山之作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德经》这一著作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罗素、海德格尔、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李约瑟等著名人物,都对《道德经》给予了高度评价。《道德经》中丰富的养生思想也日益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涵盖了宇宙、社会、生态、环境、人生、军事、政治等各方面深刻的道理。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墨子是工匠出身,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学多才,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等主张,其主要思想、业绩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墨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当代的学者杨向奎说:“墨子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往后退。墨家崇尚正义、反对暴力,反对战争、提倡节俭、刻苦耐劳、崇尚科学、刻苦钻研,等等。墨子的学说代表了天下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老子与庄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千,想像力丰富而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是最具文学色彩的。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深远。庄子是一位平民思想家,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

  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是战国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韩国(今河南新郑)人。原为韩国贵族。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嬴政(秦始皇)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史记》原名叫《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两千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闪耀着光芒。《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西汉中期这期间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前3000多年的历史就是由司马迁记录下来的,司马迁开创了中国历史记载的先河。司马迁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文化事业,为中国的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历史的先河。《史记》共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这五个部分共130篇。历史巨著《史记》记载了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周,秦,汉这3000年的历史,为我们记录、保存了远古时期的珍贵的历史资料。伟大巨著《史记》位居中国24史之首。司马迁在《史记》这部伟大历史著作中,完全是秉笔直书,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忠实地记录历史。而且司马迁大胆地歌颂农民起义,司马迁的这些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2000多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司马迁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和伟大思想照亮了中国历史长河。司马迁有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遭受了奇耻大辱,司马迁满怀着巨大的悲愤和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泪写出了千古不朽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是伟大的,司马迁是不朽的,司马迁是永恒的。司马迁,以巨大的勇气、超人的胆识、伟大的思想、深邃的眼光、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华,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一部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化英雄!

   世界上有许多文明消失了,而唯有中国的文明、中国的历史流传延续下来,没有中断,这与司马迁的伟大功绩是分不开的。在保存中国的历史、文化、文明等方面,司马迁功不可没,居功甚伟。《史记》不仅是千古不朽的伟大历史著作,也是万古流芳的伟大文学作品。司马迁的《史记》和他的伟大思想影响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和伟大思想,照亮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化英雄!

  孙武,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兵法学家、《孙子兵法》一书的作者。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隐居于吴国。吴王阖闾即位后,孙武以自己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见于吴王阖闾,被吴王阖闾拜为大将。公元前506年(周敬王14年,吴王阖闾9年),孙武率领三万吴国精兵伐楚,五战五捷,击败楚国20万大军,长驱直入,攻入楚国郢都。孙武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 两千多年以来,《孙子兵法》早已风靡全世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齐国鄄(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在齐国任军师,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之战大破魏军;用“围魏救韩”之计,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军,斩杀魏将庞涓,虏魏太子申,魏国遂臣服于齐国,齐国遂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孙膑也名震天下。孙膑的兵法著作《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孙武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泰伯:泰伯,也称太伯,姬姓,商末歧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太伯与弟仲雍同避江南,定居在太湖边的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著居民来归附者有千余家,奉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称吴太伯,自号“勾吴”。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吴泰伯世家》中,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的建立者——泰伯、仲雍:“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后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可知,泰伯、仲雍兄弟俩为避位而来到了长江下游的江苏无锡、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泰伯、仲雍分别是吴国的第一位、第二位国君。孔子在《论语.泰伯》中称赞泰伯:“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仲雍,又称虞仲。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江苏的无锡、常熟、苏州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大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殁,葬于虞山。今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季札(生卒年不详),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第四子。因封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市),被称为“延陵季子”。季札非常贤明,父吴王寿梦欲立之,辞让。长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又辞,其二兄余祭立。余祭死,又辞,三兄夷昧立。夷昧死,又辞。夷昧之子僚遂立。长兄诸樊之子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吴王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季札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人季札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识,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丞相),辅佐齐桓公,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霸主就是盟主的意思)。管仲注重发展经济,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管仲辅佐齐桓公,救邢、救卫、帮邢国卫国造城、联合北方的燕国伐灭山戎,解除了中国北方的威胁。后来,孔子感叹说:“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将披散着头发、穿着异族的衣服、成了异族的奴隶了。”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在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鲍叔牙: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著称。鲍叔牙自青年时与管仲结交为朋友,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认为管仲是一个难得的贤才。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佐齐桓公而成霸业。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叔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管仲曾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鲍叔牙之间真诚的友谊,两千多年以来,传为千古佳话。“管鲍之交”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为了纪念这24位圣贤(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圣贤不仅仅24位,还有些位),为了纪念中华圣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

   大家都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从今年开始,中秋节已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由于中秋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美好,因此,几千年以前的中国人就把中秋节(八月十五)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家人团聚、亲人团圆就成为中秋节的核心主题。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共有两个具有“团圆”内涵的节日:春节、中秋节。春节时间长,春节是“大团圆”,中秋节是“小团圆”。中秋节时间短,只有一天的法定假日,对于在异乡打工的农民兄弟来说,根本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团圆。如果,能够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并且把“圣贤节”(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法定假日,那么,中秋节、圣贤节就有了连续两天的法定假日,挪一个双休日就可以形成一个四天的小长假,这样,可基本上满足在异乡打工的农民兄弟回家与家人团聚、团圆的愿望。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六这两天的月亮都是圆的,因此,在中秋节、圣贤节这两天,都可以进行观月赏月。如果中秋节这天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赏月,可以在第二天(圣贤节)这天补上。这就多了一天的赏月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在这些位圣贤中,就有多位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像月亮一样放射出亮丽的光辉,使人们在黑夜里看到了光明。宋朝时有人称赞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话很有道理。不仅仅是孔子,对于其他的思想家圣贤来说,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像月亮一样照亮了人们的黑夜。因此,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

   今年2008年,中国非常成功地非常完美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名列榜首。在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成功地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中国就首先必须成为思想大国、文化大国。中国要想成为思想大国,就要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的智慧和思想,创造出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把农历八月十六设立为“圣贤节”,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圣贤思想家、学习和了解圣贤思想家的机会。

   因此,建议把农历八月十六确定为“圣贤节”。

   2008年10月1日

  细菌战史实宣传志愿者 韩广文

   乡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

标签: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