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纵横百科 69 0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彭帮怀(郑州民间教师)

  近日偶读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时,脑子里忽地跳出三个字——误,误,误!

  这三个字是我与小学《语文》教材(我所在的郑州市金水区使用的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惯

  称苏教版教材)“较劲”10余年,20余次上法庭,没有一次胜诉后的内心焦虑。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第一个误——“错误”。

  我认为苏教版教材上有不少“错误”,归纳为三类。

  一类是知识性“错误”。比如,错别字。

  小时候,父母老师常提醒我们作文上别有错别字,我们常不屑回答,心想:不写错别字是最起码

  的要求,如果连字都写错了,那是知识没学好。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情形却在孩子们学的《语

  文》书上出现了。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04页第5行“片断”中的“断”字,就是一个张冠李戴的别

  字。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片断”中的“断”应为“段”

  “断”在“请看习作《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这句话中,与“片”组词为“片

  断”。它不是固定词语,表示的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一些内容。这个词在一篇文章中用“段”还

  是“断”, 要结合前后意思来确定。文中用这个词要表达的意思是:要列举出两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让学生看看。如果下文列举的是一个完整的段落,用“片段”准确;如果列举的仅是几句话或一部分

  内容,不是一个完整的段落,用“片断”准确。“请看习作《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

  断”这句话的后面,则是另起一行空两格,举出了三个自然段,每段表达的意思相对独立,且三部分

  都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很显然,这是从所选习作中选出的一个完整的段落,应用“片段”。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1页第5行“长留”中的“长”字,也是一个张冠李戴的别字。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长留”中的“长”应为“常”

  “长”在“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这句话中,与“留”组词为“长留”。它不是个固定

  词语,用“长”还是“常”,要根据前后意思来确定。这句话的中心词是“感情”,“感情”一般

  用“深浅”“强弱”“新旧”等来修饰。结合这篇课文,“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要表达的

  意思是,像苏轼、苏辙这种兄弟间的“感情”是无法割舍,希望彼此能够经常(时常)在心中想起对

  方。此处应用“常”。同时,其他版本教材上却是“常留”。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同一篇课文,其他版本教材上是“常留”

  二类是常识性“错误”。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73页第7行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在书写格式上是错误的。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一般是每个自然段开头才空两格

  此处不是一个自然段的开头,而是连接上一句话,应顶格写。

  再比如,五年级上册第142页第26课《清平乐 村居》,中间漏掉间隔号 “·” 。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为区分词牌名和词名,中间一般用一个间隔号来分界

  三类是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简称《课标》)相“冲突”,这是最大的“错误”。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100页第20课于谦的诗《石灰吟》。《课标》上推荐要求选的是以“千锤万凿出

  深山”开头的诗文,不是“千锤万击出深山”开头的。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课标》上是“千锤万凿”

  《课标》是编写教材的法律依据,编写教材必须以此为规范。为防范使用者把有争议的古诗词选入

  教材,《课标》专门列举出了每首诗的第一句进行规范。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教材上是“千锤万击”

  再比如,五年级上册第64页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是《伊索寓言集》,而《课标》上推荐的是《伊

  索寓言》 。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课标》上是《伊索寓言》(左) 教材上是《伊索寓言集》(右)

  第二个误——“误导”。

  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蒙昧时期,应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孩子们学习的《语文》教材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孩子们的“误导”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的误导——可以违法。

  现在是法制社会,实行依法治国。可教材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编选的不少课文不注明作

  者,只在结尾集中来个“敬告作者”,让作者如果发现了其作品选入教材当做商品出售,再与出版社

  联系“支付稿酬”。这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语文》教材上的这种行为,会误导孩子长大

  了“可以违法”的思想。这种情况目前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上均有。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58页的古诗未注明作者。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该诗作者为邵雍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第27页第5课《我给江 献花》,未注明作者。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文中的“我”是谁应很明确

  第二方面的误导——规则和标准可以不遵守。

  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

  的标志和占格做了规定。在该版教材中有不按国家标准和规则执行,随意使用和不规范使用的现象。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43页 第四行“将军肚”前后的引号,就没有遵守引号占格规则。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将军肚”前部分的引号应占一格,后的部分的引号也应占一格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1页第1行的省略号标注为6个点,而同页的第10行又出现两个省略号连用,

  会误导孩子可以不遵守规则随意使用。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义务教育阶段不适合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方面的误导——课文可以编造。

  尽管有专家说“教材不是历史”,可以进行一定的改编。但在教材应遵守基本的客观现实,比如作者

  姓名等。比如,二年级上册第42页第6课的作者于旭,就是个编造的人。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作者是滕毓旭,不是于旭

  我联系本文作者滕毓旭先生,他给我的电子邮件说出了编造的详情。

  彭老师好。

  来信收到,十分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对我作品的关注。《窗前,一株紫丁香》原发表在《新少

  年》杂志上,后收入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香港版、黑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他们在选

  入时,在个别文字上都做了不同地改动。等我发现时木已成舟,故默然接收。作者姓名,原都署“滕

  毓旭”,由于苏教版在同一册教材中使用我两首儿童诗(另一首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也被

  冀教版选入教材),而且都署滕毓旭,故编辑建议我将其中一首另署笔名。当时我同意编辑意见,未

  加考虑地将这首署名改为“于旭”。现在经您一提,我才觉得不同署名以及不同改动,产生很大的问

  题。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对您的这些问题,我会向有关出版社提出来,看看如何统一起来。现在下半

  年教材已印完,要纠正也得一年之后。不论如何,对您的关心、认真和负责,我都由衷地感谢。欢迎

  有机会到大连一游……

  文章的作者可以用本名,也可以用笔名(别名)。但当他们的作品选入教材供学生学习时,应在

  教材中加以注释,比如老舍。学生们在学他的作品时,规范的教材上均注明原名舒庆春。

  第三个误——“耽误”,即误人子弟。

  小学阶段是基础性学习,以后的中考和高考会来检验其所学效果。凡升学考试,就会有统一的标

  准(考试答案),如果在义务阶段把一些“有争议”甚至“错误”的知识编入教材,会耽误孩子一生

  的成长。

  首先耽误的是升入好的学校,如好的初中和高中,好的大学。

  一套规范的升学考试题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因为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个知识点表述

  不一致,结果被判“错误”或“不标准”(因为教材是各级各类考试的“标准答案”,考试时只用教

  材上的知识去做题),他们与心目中的学校失之交臂,那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苏教版教材中这样的

  例子很多。

  比如,刘禹锡的诗《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13页标注的一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其他版本

  教材上是“遥望洞庭山水翠”。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其他版教材是“遥望洞庭山水翠”(左)苏教版教材是“遥望洞庭山水色”(右)

  比如,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上册第142页标注的是“最喜小儿无赖”,其他版本上

  是“最喜小儿亡赖”。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亡”通假“无”,但教材应遵守古诗文的规则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第42页《一株紫丁香》中是“做伴”,其他版本教材上是“作

  伴”。“做”和“作”虽然读音相同,但写法和意义是不同的。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其他版教材是“做伴”(左)苏教版教材是“作伴”(右)

  再比如,诗歌《四季的脚步》,六年级下册第106页上是“叮咚”。而其他版本上是“丁冬”。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丁冬”和“叮咚”虽然读音相同,但写法和意义是不同的

  还比如,同为叙述盘古的课文,四年级上册第73页是“有个叫盘古的……睡了一万八千年”,而

  其他版本上是“有个叫盘古的……睡了十万八千年”。

误,误,误! ——小学《语文》教材是这样“误尽苍生”的

  其他版教材是“十万八千年”(左)苏教版教材是“一万八千年”(右)

  我们不仅要要问盘古,你究竟睡了多少年?

  其次是耽误了孩子学习作文的最佳期。

  孩子学习写作的最佳时期是义务教育阶段,错过这个时期效果不佳。我认为,苏教版小学《语

  文》教材在写作的编写上存在缺陷,主要是教材的编写体例与《课标》的总目标不符,还有就是“习

  作”编写不符合《课标》要求,漏掉重要环节。大多数课内“习作”指导仅处在“命题阶段”。这种

  缺陷导致学生怕作文、不爱写作文、按教材学习却学不好作文的情形。这种情况目前在各个版本的

  《语文》教材上均有。

  这就是全国几百万小学生正在强制学习的《语文》教材。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可课本里的这些“瑕疵”(到目前为止,本人已挑出370处),怎么能筑牢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和民

  族的根基?

  误,误,误!

  (2017年4月7日于郑州 作者邮箱:anranzuowen@163.com 微信18538720887)

标签: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