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是怎么分期的?

纵横百科 41 0

我国古陶瓷学界一般将明代瓷器按 官窑进行分期。官窑又名御器厂,或御 窑,专门生产宫廷用瓷,官窑所生产的

瓷器上则冠以皇帝年号。由于政治上的 原因,有的朝代未设官窑,故明代官窑 实为明代八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 窑、弘治窑、正德窑、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窗。

洪武、建文时期是由元瓷向明瓷过渡,也是明瓷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

永乐、宣德时期共计33年(1403〜1435 年),是明瓷风格已经形成的时期。明 代永乐和宣德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细, 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 名,是明瓷生产的第一个高峰。

  永乐、

宣德两朝瓷器十分相像,有“永宣不分”之说。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的特 殊时期(1436〜1464年),共29年,三朝

两个皇帝,上层动荡,加上灾荒等原因, 官窑生产很不正常,几乎不见带有年号的 青花器,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是明瓷发展 的第二个高潮期(1465〜1521年),共 57年,以成化瓷为代表,其典型特征上 承空白期,下启明晚期,为明代瓷器由正德洒蓝釉刻花龙纹大罐 轻巧向粗犷的转化期。先是清丽轻盈的风

格开始形成,笨拙的大器极为少见。

  后期 则大件增多,有粗制滥造之嫌,但总体风 格呈渐变之势,过去古玩界有“成弘正不 分”之说。

嘉靖、隆庆、万历和天启、崇祯时 期,按照传统的“盛世出名瓷”的理论,

嘉靖、隆庆、万历的瓷器在走下坡路,而 天启、崇祯的瓷器则很差。但是,在20世 纪有一些学者认为从明末到清初,民窑青

花瓷因外销而兴盛,生产过一大批品质优 良、艺术上乘并且风格独特的精品瓷。

  一 般“明末清初”(特指万历末年至康熙 二十年)生产的瓷器被命名为“转变期”瓷器。

标签: 明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