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么知道周朝事?

纵横百科 45 0

  “宋朝人怎么知道周朝事?”这句话是出自戴东原难师的一段故事。

  史料记载了戴东原难师的故事。“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回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此段文言文,意思为:戴东原小时候十分聪明,爱思考问题。在私塾学《大学章句》时,因为书里面有一条注解说这一章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写的。塾师照本宣科也说这是孔子之言,由孔子弟子曾子转述出来,又由曾子的弟子记录才保存下来的。戴东原问:“您从何得知?”塾师告诉他:“朱子(熹)所言。”戴东原又问“朱子何时人?”塾师答“宋朝人。”戴东原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又答“周朝人。”戴东原穷追不舍:“宋朝人怎么知道周朝的事呢?”老师不能对,让他去读《说文解字》。并发出感叹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果然,戴东原读书这么细心认真,敢于怀疑和思考,学习了三年,就弄清了字义。并且,在后来的学术实践中,形成了由文字而通训诂、由训诂而通经学的古代书面语言诠释方法论。

  戴东原,清代乾隆年间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大思想家。其出身于贫寒的负贩家庭,一生颠沛奔波于大江南北,讲学著述,50岁入四库全书馆校理古籍,精于考据、训诂,在天文、数学、物理、地志、经籍考析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贡献。戴东原是清代经学的大师,音韵的大师,清代考核之学的第一大师。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朱子以后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在哲学的方面,二百年来,只有一个焦循了解得一部分;但论思想的透辟,气魄的伟大,二百年来,戴东原真成独霸了。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读书时爱提问,爱思考。

  读书,从本质上讲,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灵魂互动,是心思的交流。读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你读到了自己内心所感应妙语的享有。读书的快乐,就在这种灵魂深处的感悟。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读书要善于思考,善思慎行是一种智慧的无敌力量。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不管是学习什么,读什么样的书,不思考是绝对不行的。善于思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首先书本知识是实际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抽象,它不可能象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那样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再加上懒于思考,那么,就更难以理解和接受。其次,有的书本里面的真理和知识,并不是漂浮在字面上的,它往往是隐藏在文字的背后。换句话说,逐字逐句地解释,并不一定能理解真理,了解知识的真谛,必须对整本书的思想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钻研和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的精神实质。这如同我们吃东西,只有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才能品出食物的滋味,如果是狼吞虎咽的话,那是很难感觉到食物的味道的。

  现实生活里,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况。读书时不加思考,只知道硬记公式、结论,囫囵吞枣,贪多求快,一目十行,不管脑子跟不跟得上,也不管是不是理解了没有。因此,书是读过了,但书里面说了些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才能解决的,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何,心中无数。如果是这种心态去读书,效果怎么样,只有这个读书人自己知道,但是我认为肯定是不行的。当然,我讲的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们每读一本书,都要去深挖细嚼,但至少也要能说出所读书的大概吧。读书不过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我们只可以把书本当做“引绳”,阅读时依赖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导向某方面。但话说回来,有一部分书籍非但无益,而且还会引导我们走向邪路,如果轻易被它们诱惑的话,我们势必陷入深渊歧途不可。所以,我们心中要有个“守护神”,靠他来指示迷津,引向正道。这个守护神,只有能够正确思考的人才有之。就是说,唯有能自由而正当思索的人,才可发现精神上的康庄大道。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才能吸收营养。

  有的人把读书看得很简单,他们认为,书本上讲的东西他都懂,用不着去思考什么。还有的人认为,有的书写得太差太滥,水平还不如自己。人类社会几千年历史,书籍之多浩如烟海,的确有个别人写的书“粗制滥造”,不值得一读,那另当别论。但大部分作者写书是花了很大的心血的,古今中外例子很多。如歌德的《浮士德》就曾经花了六十年的时间,巴甫洛夫写作《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之前,研究条件反射达三十年,几乎花费了整整半生的精力。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爱书、读书、著书。他十二岁能文,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存诗最多的诗人。虽然他创作的诗歌很多,但他写作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从不粗制滥造。他的生命和书分不开,关于读书他有太多的感悟。这是一首教子诗,作者在一个冬夜对小儿子子聿的谆谆教诲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读书,长大了才能有建树。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尽管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只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不思考问题,可说是利多害少。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纵观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重大的发现与成就的最初“雏形”都孕育与“思考”,人类因为善于思考,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真理是千差万别的,它上到时天文地理,下到时生活百态,但获得真理的方法始终唯一,那就是思考。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知识的繁多,要求我们要善于思考来代替死记硬背。人们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差别,思考方式的差别。思维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思考的质量又决定了人格的高低,成就的大小。思考是人最频繁的心理活动,体现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智慧。雄鹰心中向往的是翱翔于美丽的蓝天,思考片刻,比蓝天更大的还有苍茫的宇宙;鱼儿心中向往的是畅游于潺潺的小溪,思考片刻,比小溪更大的还有无边的海洋;野马心中向往的是奔驰于田野,思考片刻,比田野大的还有广阔的草原。思考片刻,事物的表象后面还有一个更广阔更深层的精神世界,它将是你的人生的火车的起点。

  数学家华罗庚曾今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可见善于思考对人的重要性。思考是人的高级生活形式,思考是智者的生存功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自由精神的人,在苦思中追寻真理的亮点,在净心时得以生命的升华。智慧源于读书与思考。思考是读书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但丁说过:“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不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诲,就象有人为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一样。”但丁讲的就是知识的力量,也是思考的力量。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很难走出自己的道路。要想真正的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学会善于思考。若是你恰恰缺了这“思考”功能,那么你将永远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怎样思考?首先,我们应通过各种如阅读书籍、看电视、听收音机、上网、看报纸等途径积累各种有用的知识。我们要知道,丰富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善于学习,并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观察,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思考的“实战场地”,任何普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也都可以是我们的观察对象。

  人类的善于思考,使一个个灿烂的文明成果不断涌现,使世界不断向前、不断丰富。思考是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成熟。不善于思考的人,看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他的思想世界是狭窄而乏味的;善于思考的人,对待事物的表面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新的发现,他的视野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宽阔,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思考是人类最具价值的东西。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我们要冷静思考,用理性去观察社会,去思考人生。

标签: 周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