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出处是什么?

纵横百科 103 0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赵国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此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元帅,大举进攻赵国,并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I赵成侯自知赵国难以抵挡魏军,便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

  齐威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但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兵卒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就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敌人必然放开赵国,回兵自救,邯郸之围便可自解。

  他建议田忌轻装行军,并以逸待劳,趁魏军回国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进攻魏国。

围攻邯郸的庞涓得知大梁被围,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

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杀出,魏军猝不及防,被杀得丢盔弃甲,横尸遍野。

  齐军大胜。

后来,人们从这场战役中引申出成语“围魏救赵”,用来指进攻敌人后方的据点或利害相关之处,以迫使敌人撤退的战术。

标签: 围魏救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