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纵横百科 102 0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能够青史留名的人物,无一不是才华惊艳之辈,若是寻常人要想在史书上留下名字,难度实在不小。有意思的是,“万石君”石奋就是这些人中最不为人知的一位,如果不细读《史记》,几乎没人会发现这个西汉早期的官场清流。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石奋画像

楚汉争霸之时,石奋不过只是一个刚满十五岁的郡衙小吏,对于天下大势毫无兴趣,他与同龄人一样,整日为市井琐事奔波,并不曾有过什么雄心壮志,除性格沉稳和待人恭谨外并无所长。假如不出意外,石奋也许就会这样在衙役小吏的职位上度过一生。谁知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命运。据《史记》所载,“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汉高祖刘邦剧照

那一天,石奋正在郡中驿舍中发呆神游,丝毫没注意到屋外人声鼎沸。刘邦进入驿舍之时,石奋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直到上级大声呵斥,石奋才见屋内来了一个身着玄色华服、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在他人提醒下,石奋连忙下跪拜见。这时刘邦却笑道:“你这小娃还挺有意思,我在河内居住的日子,就由你负责我的食宿好了。”石奋听后很是激动,要知道面前这人相传乃是赤帝之子,自己能够服侍他真是三生有幸。石奋没有意识到的是,因为这一次会面,自己原本籍籍无名的人生发生剧变。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西汉宫殿数字复原场景

几天接触下来,刘邦发现石奋与其他小吏相比更为沉稳恭谨,挺招自己喜欢,便在闲暇时和石奋闲聊,问他家中还有哪些人。石奋答道:“小子家贫,老母又不幸失明,家中还有一个擅长弹琴、长相美貌的阿姊。”刘邦又说:“嗯,看来你是良善人家,不知你可愿跟从我?”石奋知道这是自己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连忙回答:“大王是天下之君,小子乃是大王子民,自然愿意尽心竭力地跟从大王。”当晚,石奋的姐姐就被刘邦传召侍寝,之后加封美人,石奋也从小小郡吏被擢升为中涓(侍从官)。就这样,年仅十五的石奋踏入了危机四伏的官场之中。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汉文帝刘恒剧照

按理说,石奋少年得志,很容易心生轻狂,好在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从何而来,因此姿态摆得很正,仍像以往那样恭谨老实,服侍刘邦时谨小慎微,对本职之外的琐事充耳不闻,对他人的拉拢更是不屑一顾。在刘邦平定项羽与异姓王叛乱之后,石奋也愈加沉寂,只是专心己职,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而这也是其平稳渡过惠帝、吕后动荡时期的独家法门。等到汉文帝登基为帝后,石奋也累迁至太中大夫(比二千石),成为西汉王朝的中央高官。即使身居高位,石奋仍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恭谨,与之前并无任何区别。

由于石奋乃是历经四朝的元老重臣,汉文帝对其也很是尊敬,朝中无人敢轻易忽视这个高祖宠臣,虽然都公认他是凭一时幸运而进入朝堂,就连太史公司马迁也称其“无文学,恭谨无与比”。然而对于统治者来说,臣子有无文学并不重要,只要乖乖听话就可以了,石奋就很聪明——不管谁掌权,他都保持恭谨,所以汉初历任统治者对他都很信任,汉文帝甚至委任他为太子太傅。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太史公司马迁剧照

汉景帝即位时,石奋位居九卿,地位也愈发超然。一日,景帝上朝时,突然发现距离自己最近的朝廷高官中,石家就有五个,不由得对石奋笑道:“石师傅,你看,你和你的四个儿子都是享有两千石俸禄的高官,你又姓石,我看以后不如称你为‘万石君’好了。”石奋听后很是激动,连忙带着四个儿子一起向景帝谢恩,对于为人臣者来说,能够被皇帝亲口赏赐封号已是莫大荣誉。当然,石奋也听懂了景帝话中的深意,知道自己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次年,石奋主动上书景帝,要求告老还乡,景帝欣然答应,还保留了石奋上大夫的俸禄,允许其每年回京朝见时,可以上殿不趋、下朝不拜。知法懂礼的石奋从未行使过自己的特权,在他心中,礼仪与皇权永远都排在第一位,就如当初侍奉高祖一样,他对在位之君永远保持恭谨谦逊,而历史上像石奋这样的老臣屈指可数。

汉初屹立不倒的四朝老臣,为何会以官阶作封号?实情令人心生敬佩

▲汉景帝刘启上朝剧照

石奋还乡养老后,彻底轻松下来,因此致力于教育儿孙。每当石奋的子孙犯错又不肯改正时,他并不会厉声责骂,而是独自一人默默坐着,通过绝食表达愤怒。家人见此只得全家跪拜认错,犯错的那位子孙则要负荆请罪,石奋这时才会耐心地给子孙们讲为人处世的道理,石家孝谨恭实的家风也因此闻名于世,就连孔孟故里的儒士们也自愧不如。在任期间,石奋虽未做出多大政绩,但就如同司马迁所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石奋忠恕仁义的言行早已经默默影响了汉朝风气,汉朝建国之时,就立下以孝治国的规矩,自石奋言传身教后,汉朝儒家风尚越发浓厚。

参考文献: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