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道和成功历程(转载)

纵横百科 120 0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不过,李嘉诚自己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机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每天,他起早摸黑,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变得勤快能干,也使他具备了察颜观色的高超本领,所有这一切对他日后从事的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好推销工作的。刚开始做推销工作,李嘉诚因没有经验而屡屡碰壁。为了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他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背一只装有商品的大包,长途跋涉,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过去,在茶楼打工时,他就善于揣摩陌生人的心理,现在做推销,他的这一特长便有了用武之地。

    一次,李嘉诚推销镀锌铁桶。他跑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因为李嘉诚知道,老太太一般都喜欢串门聊天,如果她觉得铁桶好,会自然而然四处宣传,这样,只要李嘉诚卖动一只,就等于卖出一批。结果不出所料,他的推销,大获成功。事后,李嘉诚得出如下结论:“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

    还有一次,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均无人问津。一天上班前,他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后进行推销,这时,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前来上班的职员,亲眼目睹了洒水器的方便与实用,他们自然很爽快地接受了李嘉诚的推销。

    正是凭着自己的勤劳、机敏以及对用户心理的准确把握,李嘉诚做推销的第一年就业绩骄人——年终统计,他的销售额是公司第二名的7倍。

    “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

    一个人,倘想成功,勤奋无疑是必备的素质,然而,世上勤奋者成千上万,成功者却寥廖无几,个中原因何在呢?还是让李嘉诚为我们指点迷津吧:“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

    李嘉诚打工时不断跳槽,而他当老板后也经常推出新的主打产品,当然,只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才会跳槽;只有在对市场前景作出准确判断之后,他才会推出产品。

    李嘉诚离开茶楼后最先加盟的是一家五金厂,由于业绩突出,老板对李嘉诚极为器重。可是,当老板提出要给李嘉诚晋级加薪时,他却婉言谢绝,并向老板要求辞职。因为,此时的李嘉诚已从塑胶业的兴起中看出五金厂潜在的危机。他认为,塑胶制品易成型、重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将会很快代替众多木质或金属制品。所以,他决定跳槽去一家塑胶裤带公司谋求发展,临别时,出于善意,他最后一次帮五金厂老板出谋划策,对他说:“以后,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调整产品的种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李嘉诚的提醒下,这家五金厂未雨绸缪,后来及时转为生产系列锁,才免于被塑胶制品冲垮的厄运。李嘉诚敏锐的感受力、准确的判断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李嘉诚决定开办自己的企业时,他选择的仍是自己非常熟悉、了解的塑胶业。因为,通过对大量资料详细而认真的研究,他愈加坚持自己原先的看法:塑胶是二次大战后的新兴产品,由于它具备便于加工、经久耐用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950年,他开办了“长江塑胶厂”,工厂主要产品是玩具和家庭用品,如他所预期的一样,市场对此种产品需求量极大。李嘉诚运筹帷幄,初战告捷。

    1957年,李嘉诚突然决定,塑胶厂不再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改为生产供家庭装饰用的塑胶花。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12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香港的转口贸易步入一个黄金时代,李嘉诚据此推断,随着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大大改变,人们对室内装饰、美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强,所以,塑胶花受到人们的青睐几乎是必定无疑的事。李嘉诚的料事如神,使他的商业神话得以延续。当塑胶花在各大商场刚一露面,就被顾客抢购一空,有人买花布置客厅,有人买花馈赠亲友,香港一时形成塑胶花热。

    一个麻木迟钝对市场变化不敏感,一个目光短浅对市场缺少预见力的人,是注定要坐失良机的;而只有像李嘉诚这样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能对未来的行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从容不迫把握住一次又一次稍纵即逝的商机。

    那么,李嘉诚的判断力又从何而来呢?还是让李嘉诚来告诉你吧:“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看来,判断力不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而是刻苦读书、不断学习才能学到的本领。

    “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对此类做法,李嘉诚颇为反感,他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在李嘉诚刚开始生产塑胶花时,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确信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他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您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您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您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君子,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诚值得他破一回例,他对李嘉诚说:“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与其说这是一次商业上的成功,不如说这是一次人格上的胜利。当李嘉诚的襟怀坦白令对方肃然起敬时,他在波诡云谲的生意场上每每能吉星高照也就不难理解了。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李嘉诚从此成为香港塑胶花大王。通过这件事,李嘉诚悟出了一个道理:坦诚乃生命所系,也是生意场上必须坚持的金科玉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嘉诚创业初期也曾有过严重失误。那时,李嘉诚因资金不足无法雇佣到技术熟练的工人,迫不得已,他只好把一些只经过短暂培训的工人当作熟练工使用,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闻讯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来催货款。李嘉诚的塑胶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面楚歌、焦头烂额的李嘉诚不得不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希求原谅。正是因为李嘉诚一贯诚实、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才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过错。李嘉诚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次难关。

    可以设想,如果李嘉诚早先没有将诚实的种子播在他人心中,那他这一次的过失或许就断送了他的前程。

    李嘉诚曾说:“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某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没有诚心,朋友会离你远去;没有诚意,客户会对你敬而远之。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而李嘉诚正是凭自己的“诚”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诚”字,是其做人处世的宗旨,也是他事业辉煌的秘诀。

    “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李嘉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与众多溺爱孩子的家长不同的是,李嘉诚绝少把对孩子的疼爱形之于色。在孩子尚处于幼年阶段,他就试着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一次,刚学会走路的二儿子李泽楷,不小心碰上一块石头,他立刻嚎啕大哭,边哭边望着大人,希望大人能来哄他、拉他。此时,李嘉诚不仅自己不去拉孩子,也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李嘉诚想以此让孩子懂得:凡事都要靠自己去努力。

    当两个儿子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要求他俩在召开董事会时必须列席旁听。李嘉诚这样做,是想让兄弟俩从小就明白做生意绝非易事。他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明白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两人贪玩的孩子,会上一坐几小时,苦不堪言。夫人疼爱孩子,便劝李嘉诚:“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李嘉诚却对夫人说:“是的,他们年龄小还不懂事,但是我想早一点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学习父辈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教育就迟了。”两个儿子没有像其他许多富商子弟一样成为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只懂挥霍不知创造的纨绔子弟,李嘉诚对他俩的近乎严厉的早期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儿子在美国读大学时,李嘉诚只支付俩人的生活费,至于零花钱则靠自己打工去挣。李嘉诚这样做当然不是出于吝啬,而是想让儿子通过打工接触并了解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小儿子李泽楷就曾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僮。据李泽楷后来回忆说,这段做球僮的经历,锻炼了他的体力,培养了他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特别是与上流社会打交道,李泽楷说,所有这一切使他终身受益。老大李泽钜、老二李泽楷双双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正当他俩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想在父亲的公司大显身手时,李嘉诚却对他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见兄弟二人有点发愣,李嘉诚又对他们解释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来我公司任职。”

    兄弟俩这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远赴加拿大,各自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时期。两年后,大儿子李泽钜开设的地产开发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地产公司,二儿子李泽楷的银行也办得有声有色,这时,李嘉诚才将他俩招至麾下。在告知兄弟俩可以来公司任职时,李嘉诚又补充了一句:“你们同别人具有平等的机会。”一句话,提醒了兄弟俩,在父亲的公司里,他俩除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任何特权可享。

   温室里长不出大树,院子里跑不出骏马。一个不经风雨、不见世面的人,即使聪明绝顶、满腹经纶,也很难适应重合作、重交际的当今社会。所以,李嘉诚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自立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在李嘉诚的言传身教下,在他的精心栽培下,两个儿子脱颖而出,相继成为香港声名显赫的商界精英,老大李泽钜稳重踏实、精明能干,颇得乃父之风,已成为李嘉诚指定的接班人;二儿子李泽楷更是锐意进取、长袖善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被港人誉为新超人,跻身“全球50位数码精英”,成为一代青年的新偶像。

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道和成功历程(转载)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