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纵横百科 114 0

公元121年的一个夜晚,一位不速之客(宫人)到访了幽州刺史冯焕的府邸。宫人前来宣读的圣旨内容令冯焕大为震惊:汉安帝刘祜用严厉的口吻谴责冯焕与玄菟太守姚光:“疾忌贤能,亦失人和”,并赐以欧刀,示意冯焕自裁。这是冯焕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夜。被逼上生死关头的他不会想到,后世史书会对这一夜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不仅因为这个夜晚于他而言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更重要的是,他的长子——日后名留青史的冯绲,就是从这一夜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名满天下。

冯焕,东汉巴西宕渠(今属四川渠县)人,任河南京令、豫州和幽州刺史等职,以“不畏权贵,不避亲疏,执法不阿”流芳后世。其子冯绲早年因帮助父亲洗脱罪名而闻名,后继承父志,为一代名将、功勋卓著,历任廷尉、屯骑校尉等职。

渠县地处四川省东部,渠江上游,自殷商时期賨人(音cóng,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现土家族的“主源”)在此建立都城之后的两千余年历史中,渠县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历史遗迹留存至今,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辉煌。

在渠县县城至岩峰的小道上,6处汉阙默然矗立。在全国仅存的29处汉阙中,仅渠县一地就存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阙,是古代建筑群落前所建立的一对左右对称的建筑物。阙既是封建社会的礼制象征,也是建筑物主人显赫地位的标志。

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城坝遗址

这些被保存至今的汉阙,大多体现了大汉气象:雄浑、博大、深沉,而唯有一处阙——冯焕阙,以其优雅飘逸的风格遗世独立,被史学家称为“汉阙中的逸品”。

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肖仁杰:

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渠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肖仁杰

冯焕阙和其他几处汉阙在大小、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形制在同时期来说也不是很高大,雕刻风格也和一般汉阙那种雄浑博大不同,反而是走飘逸空灵的风格。我认为,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冯家的家风传承。他们父子俩虽然都是武将,但都兼具了文人的特质,这在塑造冯绲的人生轨迹上有重要影响。

冯氏一族以宕渠县为根,累世公卿,贤能辈出。冯绲之父冯焕官居豫州、幽州刺史,在任期间疾忌奸恶,屡斗豪强。

冯绲自幼苦读不辍,熟读《春秋》《韩诗》《司马兵法》。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冯绲从小就仁爱乡里、心怀百姓。他屡次用自己的家财赈救穷急之人。史书谓之:“家富好施,赈赴穷急,为州里所归爱。”

同时,他秉承了“志欲去恶、刚正不阿”的家风,在青少年时期就崭露了过人的机智和勇敢。

建光元年,由于冯焕为官刚正,树敌太多,他的政敌伪造一纸诏书谴责冯焕,并赐他欧刀,示意冯焕自裁。冯焕心灰意冷正欲举刀之时,年仅弱冠的冯绲,挺身而出阻拦父亲,并指出诏书可能有假。听了冯绲的话,冯焕立即上书向汉安帝自讼,后经核实,确为小人伪造圣旨。冯焕保住官职和性命,少年冯绲也从此名满天下。

冯绲入仕途之后,二十三年时间里在巴郡、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四郡任职。任内,他注意民生,关心百姓需求,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治下颇有政声。蜀郡广都县由最初的荒乱到百姓安居,冯绲称功当时。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遗址北、西、南三面均被渠江环绕,和汉阙所在的山岭隔江相望,形成依山傍水之势。这座汉代古城遗址是川东北地区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

延熹五年,长沙蛮、零陵蛮、武陵蛮反叛,抢掠江陵一带,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都弃官而逃,荆南全都陷于敌手。朝廷拜冯绲为车骑将军,领兵十余万讨伐,下诏曰:“将军素有威猛,是以擢授六师。”冯绲南征武陵蛮时将他的家乡巴郡宕渠县作为他的后援地,于宕渠城大力整治城池,以当地板楯蛮为兵源,补充财力、兵力,朝江陵进发。

当冯绲率领大军在距离叛军十余里之地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有人到访。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来者竟是叛军的几位将领, 而他们此行前来是自动向冯绲归降。冯绲大军未动,而敌将先降,此举令江陵一带的黎民百姓免于战火之灾,一时传为美谈。

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肖仁杰:

还没有开战,聚众叛乱的人就主动到他营中乞降,冯绲的人格魅力和威慑力可见一斑。

冯绲以德服人、以恩义施人的事迹在史书中有多处记载。公元156年-157年,冯绲任陇西太守,这是冯绲仕途中第一次被拜为一郡之首。陇西郡地处西北,羌人聚集,民风彪悍。根据《后汉书》记载:战功赫赫、善于用兵的冯绲到任后,却并没有对当地羌人施以武力,而是以“恩”和“信”降服了羌人,让作乱的羌人自动解散。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周啸天:

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

冯绲任陇西太守、安抚羌族民众期间,和他以前在巴郡、蜀郡、犍为郡、广汉郡为官的时候一样,政绩都很突出,是流芳百世的人物。

四川省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解说员 胡冲: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冯焕阙,正面铭文录书“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20字,在现存的汉阙中,冯焕阙上的雕刻是最少的,只有三幅……

公元121年,冯焕去世,冯绲为其父在故里宕渠县立阙。令后人不解的是,冯焕以幽州刺史之位离世,其子冯绲也在朝中身居要职,但冯焕墓阙却比同时代的其他阙朴素得多,阙身上仅刻有三幅图案。

四川省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解说员 胡冲:

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解说员胡冲

渠县现存的六处阙中,最有名的就是沈府君阙和冯焕阙,两处阙几乎同时期落成,但冯焕阙上面的图案仅有三处,两幅是线雕,一幅是浅浮雕,都不费时费工。可以想见的是,冯绲明明有身份地位和经济能力,却将自己父亲的阙处理如此简洁。这展现了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为人品性。

在修缮父亲墓阙之时,冯绲杜绝奢侈浪费。在对待自己身后事之时,冯绲更是厉行节俭。他临终时遗令薄葬,不建阙,不修祠堂,仅立一块石碑,记录一生经历,直书生前功过。冯绲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的字句:“将军体清守约,既来归葬……不造祠堂,可谓履真者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周啸天:

古人说:“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说得是,爱护老百姓,说到底就是一个清字。冯绲的墓碑上,有三个关键词“体清”即清廉,“守约”即生活作风俭约,“履真”就是为人非常本真。

渠县冯绲:志欲去恶 刚正不阿

沈府君阙

观冯绲一生,秉承父志,始终践行“志欲去恶”。他的志行功绩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敬,也得到后世的不断褒扬。从东汉到明朝正德年间的一千五百余年里,冯绲八次被中央朝廷加封。

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肖仁杰:

“志欲去恶”这四个字既是冯氏一族的家风家训,也是冯绲用一生去践行的行为准则。他在世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将一时、威震边方。

后汉书,位列二十四史正史之一。在后汉书记载的共195年历史中,仅有八十列传,而其中第三十八卷中,就大篇幅记述了冯绲的一生。

在近2000年的时光冲刷后,车骑城的砖瓦长眠地下,汉阙雕刻也模糊了棱角,每当后人翻开这部史书,却依然能读到冯绲仁爱百姓、清廉正直的一生,继而从他“志欲去恶”的品质中汲取养分,催促自身以史为鉴,砥砺前行。(据四川省达州市纪委监委、渠县纪委监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