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六个顶尖谋士

纵横百科 120 0

  <<三国演义>>中谋士众多,武将成群,而正是因为这些人使三国长达百年的战争显得更加波澜壮阔。而在这些谋士中,有六人是顶尖级的谋士,由于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三国的局面。他们能从全局出发,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对国家的成败、一场战争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分别是西蜀的诸葛孔明、庞统,魏的郭嘉、荀彧、贾翊,东吴的鲁肃。

  一、智过管乐的诸葛孔明

   孔明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是琅琊阳都人。

   在他未出山前,曹操已据中原, 孙权已据江东,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他当是住在荆洲。当时的荆洲由于刘表不轻易用兵,比较安定而荆洲又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南来北住的人比较频繁,消息特别灵通使得他在庐中就能分析天下大势,为以后的出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聪明好学,不读死书并得到当时的一些名人志士的指点,使得刘备请他出山之时,他便能够提出“三分天下”之策。

   他并不想做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的隐者,而是在“隆中”等待明主。从他的一首诗中(演义中第三十七回其弟诸葛均吟他的诗作)就能看到他的报负:“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当他得到明主之后,便献出了“隆中策”,三分天下,使刘备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刘备死,他不以两世老臣而自居,两写<<出师表>>,扶佐刘禅,六出祁山进行北伐,为“匡扶汉室”贡献了自己必生的精力。可惜,英年早逝。

   他在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采用虚实之法并能能够加以引深。这里举两个例子。

   其一,曹操的才智不在孔明之下,但他的弱点是多疑,而孔明就根据他的这个缺点,采用实则实之的方法,使曹惨败。当时,赤壁的一把大火把将曹战败,在华容道上用无烟与有烟,诱曹到小道 上,最后,多亏关羽的义气,才使他能够脱逃。其实,放曹何成不是孔明的一个计策。从当时情况不难分析以下几点:1、根据当时的形势曹死,刘也活不了。2、关羽重义气,有恩必报,即然早晚是报,为何不给他提供一个机会呢?3、当时关不服孔明,孔明为了让他在以后的战争中言听计从,用一个小计策使之服管。基于这三点,孔明采用了这计。放了曹操。

   其二、孔明对司马懿摆的“空城计”却是虚者虚之的方法。他料定司马必料定他(孔明)“平生谨慎不敢冒险”的心理,大胆的使计,使司马的十五万大军面对一座空城而苍惶逃窜。也使司马以后畏蜀如虎。

   孔明善于火攻,几把火将夏侯惇、曹仁、曹操、司马父子烧得几乎片甲不留,残败而归。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他博通古今,智慧超群,这不仅仅反映在战争中而治国治军方面更是高人一筹。他用仁德的方法施之于民,用法家之法治国治军。使弱小的蜀国在两强国之间而立于不败之地且能够兴兵讨伐魏国。可见他的智慧是非凡的。同时,他对科技也精心研究。他所造的连弩、木牛马、作八阵图在以后的战争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还精通天文地理,这也是他在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孔明的最大理想就是“匡复汉室” “统一天下”。由于自身、当时的情况及历史原因,他的志向没有成功。不得不说是憾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蜀国之所以灭亡那么快,也是由于诸葛的原因。这里就不多谈了。详见诸葛的失误。

  二、决胜千里之外的庞统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人形容古 怪,因这孙权不收他。使刘备捡了一个大便宜。他的才智与孔明在伯仲之间。当时,就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可见其才智。

    在投刘备以后,备当时没有看上他,只给了他一个来阳县令当。他上任后纵酒不理事。刘大怒,让张去了解情况,发现他在半日间便积压百日的案子审理完毕,张方知他有其才。当庞与见面后,刘备说:“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即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商谋略。其实他不理县令事,也是他的一个策略之一,用“不理事”来引起刘的注意。

    在他未投刘备以前, 还是在赤壁之战时,故意向曹献出连环计,对症下药,用“汉兵不懂水,水兵又多病”“将船大小搭配,连在一起,又能渡人,又可使马,任凭风吹浪打,何惧哉”几句话便使曹中计。之所以曹能中计,也因为庞统的大名在外,而庞也是利用他这一点。可以说孔明与周瑜能取得赤壁之胜,没有庞的“连环计”是不行。能让曹中计并不算高明,而能在曹中计后又能“瞒天过海”一走了之,这才是高明之士。庞献计后,又利用曹取胜心切及喜人才之特点,说:“东吴多有怨周瑜者,……。”他自动请缨,说是劝降,实则溜之大吉也。

    益洲的战略位置同荆洲同等重要。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洲,虽然刘有取之之意。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 变”之理(汤武的“兼明攻昧”、“逆取顺守”)代他解决了心病,使刘下定了决心。

    益洲之计是庞统一手策化的。可惜在取益洲的战争中庞统被流矢射死,使刘备的智襄团损失一大智襄。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如庞统活着,同刘备保成都。而孔明坐阵荆洲,恐怕历史将改写,将又是一番光景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幻想,历史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

    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英明。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益洲作为根据地的。而取得益洲庞统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三、知人审势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阳人。出身名门世家。少有大志。有“王佐之才”。曹称他为“吾之子房”。曹统一北方数他的功劳最大。

    他善于知人。当时,北方最大、势力最强的并不是再曹操 而袁绍,袁对曹所作的一切不服。曹准备讨之,而他又新败。正犹豫不决时,荀彧用“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四胜及袁的四败,分析曹与袁的情况,使曹坚定了同袁争霸的信心。他又用战略的眼光建议曹先去心腹之患(吕布),后图河北(袁绍),再图大事。操从之后,大事而成。

    他善于审时度势,他向曹建议的“先固本”即以在兖洲建立根据地后再进取。使曹“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从而,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最大的魏国。可以说,没有他的“先固本”之策,曹氏就建立不了以后的魏国。

    他还向曹推荐了很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在日后的三国争霸中,为操的成功都做最大的贡献。

    他的谋略出众。所出的“二虎竞食”“驱虎吞狼”“掘坑待虎”三个连环之计,使操最终消灭了吕布,削落了刘务的势力。

    曹操称赞他:“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并不过誉,是对他最好、最切贴的说法。

  四、谋策奇深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是曹操最推崇的谋士之一。他对曹的北方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曹的信任与爱护。曹曾准备在自己死后,将后事托付与他。可见,曹对他的依赖程度。

   他料事如神,操对袁的战争,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操败的情况下。他根据双方的实力、人员情况举出了曹有“十胜”,袁有“十败”的高论。事实正是如此,最后曹获胜。

   在曹讨伐乌恒的战斗中,他献计让曹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不战而胜。可见知谋之深。

   可惜的是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