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这场规模最大的决战,由碾庄圩、双堆集、陈官庄等几个具体战役组成,其中较有看点的是中野、华野联手打黄维兵团。
解放军战史中,两大野战军联手作战的重大战役不多,在国军中绰号“书呆子”的黄维,指挥水平和治军能力并不高,为何竟能吸引解放军中顶级战略指挥员刘伯承、粟裕同时出手呢?
一、刘伯承、粟裕联手围黄维
黄维是国民党军十二兵团司令长官,麾下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总兵力达12万人。当年与东北战场廖耀湘兵团、华东战场邱清泉兵团齐名,人称国军三大王牌兵团。
黄维兵团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为骨干组建,长期活动于华中战场。
淮海战役打响后,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将国军黄伯韬第七兵团十二万人包围于碾庄,蒋介石震惊于华东野战军敢以主力进攻徐蚌地区,为确保形成兵力优势,下令黄维率十二兵团飞速驰援徐蚌战场。
如果放任黄维兵团十二万人进入徐蚌战场,敌军八十万人猥集于徐州,我华东野战军仅以四十多万人的规模,从战略上说很难取胜。
为此,我军采取了东线歼灭黄伯韬、中线牵制杜聿明、西线阻击黄维的策略。
西线阻击的任务起初由中原野战军独力实施,但由于中野千里挺进大别山,重武器大部分丢失,兵力也严重不足,全军七个多纵队共计十二、三万人。鉴于此,粟裕顾全大局,从前线非常吃紧的围黄慑杜兵力中,抽调华野第三纵队和两广纵队两个纵队,与中野联手阻击黄维十二兵团。
东线歼灭黄伯韬兵团后,粟裕派出五个纵队,与刘伯承的七个纵队,共计十二个纵队二十多万人的兵力,合力围攻黄维。
二、刘伯承妙计阻敌
黄维不擅长作战指挥,虽是黄埔一期生,但长期以来一直在军事院校和训练管理系统来回任职,有一种文官的呆腐之气,因此军中有人戏称他是书呆子。
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司令官的首选本是18军军长胡琏,但这个兵团隶属于华中剿总白崇禧部下,白与胡互相看不顺眼,蒋介石照顾白崇禧的面子,把黄维放到兵团司令员位置上。
蒋介石下令黄维东援徐州,让他不惜任何代价、不得找任何借口,火速到达战场。
黄维自恃十二兵团重武器多,丝毫不把刘邓十几万人放在眼里。
但是打着打着,黄维逐渐感到很吃力。从豫南到安徽省内,沿路淮河支流极多,国军的重装备开进速度不快。
刘伯承指挥各个纵队依托河流逐次进行抵抗,有效迟滞了黄维的进攻速度。
黄维到达蒙城后,决定不按蒋介石规定的坑爹路线走,不再逢河必渡,而选择迂回靠近固镇,企图依靠那里较为方便的铁路,为庞大的十二兵团补给粮弹。
刘伯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战机,黄维如果一直待在蒙城,中野缺少攻坚重武器,肯定啃不动。在其刚离蒙城、未到固镇之际,在野外将其拖住、包围,就有歼灭的可能。
于是在黄维兵团刚刚离开蒙城、强渡浍河,准备继续前进之际,中野、华野部队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黄维兵团就此动弹不得,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这个包围地点也很刁钻,过了浍河,远离水源地,令国国难以持久。
包围地点的核心区,便是后来那个名著于世的小镇:双堆集。
二、最后的血战:黄兵团18军15次决死冲锋
刘伯承负责统一指挥包围黄维的各纵队。
双方20万对12万,仗打到这个份上,大兵团对大兵团,作战区域狭窄,已经不需要用什么谋略技巧了,完全成了实力对撞。
起初,黄维倚仗自己重武器多,特别是坦克和榴弹炮以及汽车多,自信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是刘、粟联手,也啃不下自己这么庞大的兵团。
但华野经过一年多发展,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炮兵纵队,其火力完全压制了黄维兵团。
在解放军强大压力下,黄维兵团85军110师廖运周率部起义。这样,经过一系列恶战,除了主力十八军以外,其余三个军都被解放军打残。黄兵团被压缩在双堆集东西10里、南北5里的狭小地区,和黄伯韬在碾庄圩被围如出一辙。
12月6日至10日,中野主力先对黄兵团14军、85军、10军进行了猛烈攻击,在远处首先以大炮猛轰,近战后,战士们利用黑科技“没良心炮”——也就是废油桶以钢圈加固后,进行近距离的发射,打出去的全是威力数十倍于手榴弹的炸药包,国军被解放军凶猛的火力打的抱头鼠窜,根本没有多少还手之力,许多国民党军士兵直接被震昏在工事中,直到被我军俘虏醒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黄兵团的主阵地很快被压缩至小马庄一带。这里是黄维兵团部所在地,以18军主力防守。
华野7纵57团在小马庄一带猛攻,拿下大王庄这个咽喉要地。黄维、胡琏命令18军军长杨伯涛一定要不惜代价夺回大王庄。
18军一直以来与解放军作战很是硬气,东进淮海以来没有受什么损失,是黄兵团中最具有实力的一个。
杨伯涛集中全兵团的山炮、榴弹炮对大王庄一顿猛轰,而后以坦克开路,对庄内发动强攻。
守备大王庄的57团1营利用地堡和工事,以及加强的机枪火力反击,18军的第一次冲锋被击退。
国军经过兵力补充,再次发起营团级的冲锋,国军的飞机也赶来助战,大王庄内所有房屋和工事全被炸毁,蜂拥而入的国军与解放军近战肉搏。第二次冲锋又被我华野将士奋勇击退。
杨伯涛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再次整补兵力不顾一切地进攻。虽然在开阔地带被我军炮火给予大量杀伤,但仍然冲进阵地,并突破了57团1营防线,一直打到了营指挥所,1营营长教导员都上了刺刀与敌拼命。危急关头在附近的中野6纵46团派一个营前来助战,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击退第三次敌之冲锋。此时,57团1营已经伤亡大半。但我英勇的解放军将士誓死与阵地共存亡,仍然坚守不退。
18军被逼到绝地,也打得红了眼。杨伯涛一次又一次地发兵冲击,进行不要命的营团级冲锋,许多团营长都被打死。打到最后,战兵不够使,18军的伙夫、司机、通信员等全都上阵。事后据统计,18军居然连续发动了15次决死冲锋!
华野7纵也在不断增兵与敌缠斗,打到后来,士兵伤亡惨重无以为继,7纵司令员成钧无兵可派,只好把最后一点兵力——司令部警卫连,也都压到前线,总算击退18军最后一次冲锋。
18军不顾成本的进攻,最终没能夺回大王庄,该军伤亡数千人,其主力33团全部阵亡,整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战。
三、黄维坚守、胡琏逃跑
大王庄血战后,粟裕又派过来3个纵队近10万人,由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对黄维集团发动最后的攻击。占据兵力优势解放军调上来生力军,于12月13日对黄维最后的据点发动进攻,彻底击溃其残兵的抵抗。
黄维万念俱灰,绝望中,他和胡琏等高级将官乘车分头逃跑。部下士兵见司令官已放弃抵抗,纷纷弃械投降。
黄维逃跑途中坦克出现故障跑不动,胡琏要他坐上自己的坦克一同逃跑。
黄维认为这一定是天意,于是催胡琏先走,胡琏在华东战场和粟裕交手数次,每次都能带部队逃出生天,这次18军被全歼,他也是老泪纵横,悲从中来。黄维催他快走,说,这里的一切,总要有个见证者。
是役,黄维、18军军长杨伯涛、118师师长尹钟岳等高级将领被解放军生俘。
黄维被俘后,一直拒绝承认自己失败,总认为国军各部协调不力,把自己坑在了双堆集。
若干年后,他见到了廖运周和郭汝瑰,仍然指责郭制定的东援路线是坑爹数线——实际上郭氏的确是我军卧底,还指责廖运周辜负他的信任,这指的是双堆集突围时,黄维曾把榴弹炮、战车等精良装备给廖运周,结果廖氏却带着部队“叛逃”了。
黄维毕生不认失败,从战犯管理所被释放后,他把余生精力都投入到永动机的制造中。以他的智商和学识,未必不知道永动机在理论上的根本错误,但他却一直沉迷其中,还有模有样地制造出许多款永动机,其痴其执,令人可悲可叹。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