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纵横百科 185 0

中国有一部专门讲述计谋的古书,名叫《三十六计》,其中的第十六计叫“欲故纵”,阐明这一计策的典型事例就是诸葛亮对西南夷首领孟获的“七擒七纵”。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西南夷,是三国时生活在南中地区(今四川省南部和贵州、云南省大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南中地区分三个郡,即越都(治今四川西昌东南)牂牁都(治今贵州都匀东北)、益州郡(治今云南晋宁东)。三国时益州和益州郡是两个交又的地理概念,益州指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广大地区,益州郡则仅指云南省一部分地区。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公元225年诸葛亮在“七摘七纵”平定南中后,益州郡被改称建宁郡(治今云南曲靖)。南中地区原来属蜀国管辖,都督是李恢。

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病困白帝城,不久死去。蜀国政局动荡不安,统治力量削弱,南中三郡相继叛乱。当时刘阿斗新上台,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需要集中力量整顿内部,无力出兵平叛。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春,经过诸葛亮一年多的整顿,内部稍安,诸葛亮即亲自统率大军,直指南中,以解决南方的按乱问题诸葛亮的南征大军兵分三路,东路马忠,征讨群都;中路李恢,征讨益州郡;他自己则率领西路,征讨越郡。马忠与诸葛亮两路均马到成功,唯有李恢一路被西南夷首领孟获击败。这年的五月,诸葛亮指挥西路大军渡过泸水(今雅江),会合马忠、李恢的军队,共同与孟获作战。首战告捷,孟获被蜀军生擒。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由于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较高,诸葛亮想折服他,所以擒获孟获之后,即带着他参观军营,向他显示军威。孟获不服气,说:“过去我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现在你们让我参观了军营,知道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如果有机会再战,一定可以战胜你们。”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诸葛亮笑着说:“好,现在我就放了你,咱们再战!”结果第二次作战,孟获又被蜀军生摘。孟获仍然不服,诸葛亮又再放,再提。

就这样“七摘七纵,而亮犹造获”。孟获感动了,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南中地区由此平定这就是《三国志》中诸葛亮“七摘七纵”孟获的全部记叙。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根据这些记叙,又加渲染,编写了很多具体而生动的情节,遂使这故事成为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事情。

从诸葛亮“七摘七纵”孟获的故事中可以看到:诸葛亮平定南中主要采取的是“攻心战术”,军事进攻不过是这一战术的力量保证。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南抚夷越”这一政策的实践化。因为诸葛亮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曹魏集团,要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曹魏,就要东连孙吴,南抚夷越,否则自己的后院经常起火,就无法对付虎视眈眈的曹魏集团。而要南抚夷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夷越的军民上下从心里服气你,为此就要采取“攻心战术”。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中平定后,诸葛亮在安排人事时,“皆即其渠帅用之”。他的部下见他老是起用少数民族的人来管事,劝他改变这种做法。这时,诸葛亮又讲了段很重要的话,原文如下:“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根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诸葛亮为什么能彻底降服西南夷首领孟获?这个细节是关键

由此而见,诸葛亮采取“三不”政策:“不留外人,不留兵,不运粮”。而起用少数民族的人来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攻心战术”的继续和发展。诸葛亮的这一政策收到了极大的效果,从南征到蜀汉灭亡,孟获不仅长时间与蜀国保持和平关系,而且还从所在地区调出过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孟获后来官至蜀国御史中丞。这个历史事实说明,即使在遥远的古代,民族间的矛盾,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达到和平相处的目的。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