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居士——白居易

纵横百科 180 0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香山居士——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仍旧蓬勃生长,远方的芳草淹没古老的驿道,沿着慌成一片翠绿青青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殇。

本世界永草表达了朋友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全诗写了草的枯而复生,无处不在的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们翠绿和茂盛的样子借以表达自己与朋友的情谊延绵不断深厚而持久,本诗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享誉古今,因为它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是不会被赶尽杀绝的,更不会被一时的挫败所毁灭,他们必定会在经历了无数挫折之后,顽强的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直至兴旺发达,蔚为大观。

《琵琶行》(节选)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戚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我听了琵琶的声音,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长篇叙事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全诗616个字,一气合成扣人心弦。前两句作者听闻琵琶歌,女的自述叹息不已,后两句指明作者自己与那个女一样,也有不幸的遭遇,歌女的不幸在于因色衰而嫁给重利轻义的商人,如今,独守空房是人的不幸,则在遭遇贬斥后客居他乡,两人的不幸遭遇是截然不同的,但不幸本身对于二人来说却是相同的,他们带来的只有无尽的忧虑与感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剧捕捉到了共鸣的感觉,不幸之人尽管未曾谋面,从不相识,但往往能更深刻地相互理解和共情,所以才能一见如故,因而不必曾经相识。

香山居士——白居易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暴晒下挥汗如雨,辛苦锄禾的劳动场面。全诗明白易懂,亲切感人,前两句写劳动的辛苦。后两句发出粮食来之不易的感叹,只出每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的滴滴汗水换来的。是身居高位,却能如此同情劳动人民,是难能可贵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传颂不衰,妇孺皆知。

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居易从小随家逃难,56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深受其苦,也让他更接触了人民群众,后来受到诗人韦应物等人的影响,十五六岁时立志刻苦读书,29岁中进士后开始做官,34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运动,最终失败,他39岁时仍为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大事,他不怕得罪权贵,敢于仗义执言,但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当权者,48岁时被贬官流放到江西任江州司马,这次贬官对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至此,他的思想也急转直下,走上了独善其身的道路。口不言是非,心不念试图诗歌中的战斗性,讽喻性大大减少,但代之以懒散伤感的情调,他晚年挂闲职,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和交友的生活场与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往唱和。

白居易的诗歌前后风格迥然不同,它受到皇帝信任是,诗风率直无所顾忌,敢做敢为,诗歌内容积极向上,反映民间疾苦,揭露事情弊端。他失去皇帝的信任后,诗风平淡,饮酒参禅,远嫌避祸。

标签: 香山居士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