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高龄的毛主席,听秘书读白居易的哪首长诗时,竟然泪如泉涌?

纵横百科 203 0

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伟大诗人之一。虽然毛主席曾经说杜甫与白居易的诗“哭哭啼啼”,自己“不甚喜欢”,但从他的圈阅记录来看,他对白居易的许多诗篇还是非常欣赏和推崇的,以至于在自己的诗作和谈话中能娴熟自如地化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少年即有诗作,29岁中进士,36岁授翰林学士,先后任校书郎、周至县尉、府试官、江州司马、忠州刺史、中书舍人、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等。他宦海辗转升沉,晚年退居香山,过了18年的隐居生活。现存诗三千多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据五代时期王定宝的《唐摭言》记载:“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

让诗坛老前辈顾况折服的《赋得原上草送友人》,即《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毛主席很喜欢这首诗,他在四五本诗集中都作了圈画。中华书局印行的《注释唐诗三百首》选入此诗时,诗题改为“草”,毛主席在诗题的天头上竖着连画三个小圈,左边又画一个大圈。

81岁高龄的毛主席,听秘书读白居易的哪首长诗时,竟然泪如泉涌?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他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早年生活穷困,在战乱中度过长期的流浪生活,目睹了人民的种种苦难,体验到政治上的黑暗和弊端,因此有比较进步的文艺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文学要反映现实,主张诗、文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张直气,扶壮心”(《和答诗十首序》),即文学要有战斗性。

白居易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创作诗歌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天,其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前,先在朝廷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正确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了传世名篇《琵琶行》。诗中借一个沦落天涯弹琵琶女子的一生遭遇,抒发自己政治上的坎坷挫折,及与之共鸣的思想感情。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在诗中融合为一体。深刻的同情和理解,使这首诗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饱浸着诗人血和泪的传世名句。

81岁高龄的毛主席,听秘书读白居易的哪首长诗时,竟然泪如泉涌?

毛主席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的天头上,写了这样的批语: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他还在这首诗的标题上连画三个大圈,在正文多处用斜线断句,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旁,一路密圈。

对《琵琶行》一诗,前人评语众多,单是《唐诗汇评》一书,就有由宋至清的十几种评说,认为该诗“情文兼茂”、“曲折婉转”、“意到笔随”、“声能引泣”、“恻恻动人”、“余波荡漾”,等等。诸多评说,虽有助于人们领略白诗的妙处,但似乎尚未说到根本。

而毛主席的评点,则如石破天惊,以“平等心情”一语,道出了白居易诗歌人民性的内涵。毛主席说白居易与弹琵琶女“有平等的心情”,并称赞这是“白诗高处”,点破这首诗的精髓。

在唐代,琵琶女是卑贱者。她“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用乐曲倾诉悲伤,使满座哀感。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听一曲而泪湿衣衫,正是白居易心向细民,具有“平等心情”的体现。

诗人白居易是弹琵琶女的知音,毛主席是诗人白居易的知音。毛主席还用八页红线竖格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稿纸,书写了《琵琶行》,从个别相异的字词来看,他是把全诗背诵下来以后书写的。足见毛泽东对此诗的喜爱。

毛主席在读清代吴景旭的《历代诗话》时,也很注意古人对《琵琶行》中的一些字词和地名的疏解。

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有人解释“瑟瑟”是形容秋天的萧瑟。《历代诗话》的《瑟瑟》一文中说:“杨升庵曰: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瑟瑟,珍宝名,其色碧,故以瑟瑟影指碧字。”作者列举对“瑟瑟”的各种注解:“《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为比。《唐语林》,卢昂有瑟瑟枕,宪宗估其价曰至宝无价。《水经注》,水木明瑟。”又举韦庄等人的诗加以论证。毛主席对此,逐句加了圈点。

白居易创作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综观白居易前期的讽喻诗,可以说都是怀着对劳动者的“平等心情”而创作的。他的心与百姓相通,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下大雪了,他说:“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天旱炎热,他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为此,他厌恶官吏的挥霍浪费,说“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他指斥赋重民苦,咏叹道:“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他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病根:“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总之,白居易许多诗歌,反映了作者心系苍生、为民请命的博大胸怀。毛主席认为“白诗高处”在于他对底层百姓有“平等心情”,乃是富含真知灼见的千秋定论。

81岁高龄的毛主席,听秘书读白居易的哪首长诗时,竟然泪如泉涌?

1974年春,81岁高龄的毛主席又添了老年性白内障病,视力模糊,看东西很吃力。但是他对古诗词的欣赏并未因此而中断。他天天让机要秘书张玉凤为他读文件、读书、读信、读报,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读古诗词。

据张玉凤著文回忆说,一次,她给毛主席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读着读着,毛主席也跟着背诵起来。张玉凤描述道:

“他一字一句地缓缓吟着,那声调,那韵致,入情入景。令我措手不及而又惊奇地是,读到后边,他竟激动得泪如泉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意识到,主席此时此刻一定进入诗的意境中了。他那浓重的情感,透视着与诗意的某种相通。主席是非常喜欢这首诗的,他曾在书上这样批注:‘江州司马,青衫泪湿。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同等的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标签: 香山居士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