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中的“二帝”“颛顼帝”“帝喾”隐含的字义是什么?

纵横百科 177 0

在“三皇五帝”中有两位不被熟悉的二帝,即颛顼帝和帝喾。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颛(专zhuān)是由端的省形“耑”和页会意而成的字。“耑”表示人直立,不歪斜;页是人头的归类符号。颛的字形会意为头脑端正的人。引申为体面和守法的人,忠厚善良的人。社会精英人士,拥有知识和社会地位的人士。借“专”声表示具有专长的首领。

顼(旭xū)是由玉的省形“王”和页会意而成的字。玉“”表示玉石;页表示人头。顼的字形会意为人头饰的玉石。借“旭”声表示玉石的颜色类似早晨的太阳的颜色,即红色的玉石,也就是玛瑙石。

颛顼二字的合意应该是具有制造和使用先进石器等专长的首领。与传说颛顼用玛瑙石做玛瑙镞,让共工大败,保全了自己的家邦和子民,颛顼因此对玛瑙极有感情,所以才会居帝位时头戴玛瑙饰品,以至后人大都不称他“高阳大帝”,而按外表形象亲切地称为“颛顼”——意即“圆头胖脸、头戴玛瑙的英年领袖”。这些毕竟是传说,确切地说应该是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石器的时代。从颛顼打败“共工”的传说来看,“共工”二字,共表示双手并举之意,工是一种石斧,“共工”也就是双手使用的落后石器。后人就用战争来描述先进的石器工具和 落后的石器工具的优劣。

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 ,实处空桑。 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 ,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 ,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高辛(帝喾)继位。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来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喾(酷kù)是由学的省形“”和告会意而成的字。学“”表示聪明好学;告表示告诫、告诉。喾的字形会意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众人,开启民智,推行人伦道德,让草民效法。喾借“酷”声表示用极端的手段强制实行道德规范。

帝喾(kù)(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 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传说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 ,因有功被封于辛。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即位,是为帝喾,时年三十岁。 因他出生并兴起于高辛 ,故史称高辛氏。 帝喾即位(部落首领)后,以木德为帝,以亳为都城。帝喾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见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后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深受百姓爱戴。

司马迁《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标签: 颛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