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一直都以礼仪之邦自诩,乐于传播和教授我们的文明,也乐于接纳他族来学习。自古以来,凡强大之王朝都是周边各国、各民族的向往之地,从汉朝起,直至清朝,中原王朝一直都有吸引和接纳外族人才来帮助效力的事例,并且名臣良将层出不穷,比如,汉武帝临终前指定的托孤之臣中,就有一位匈奴王子出身的大臣金日磾。
汉朝之后,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唐朝,唐朝是隋朝的延续,而隋朝本来就是建立在一个各族大融合时代的基础上,其中,隋朝、唐朝皇室的母系祖先还都是被汉化的鲜卑人,隋文帝的皇后、唐高祖的母亲、唐太宗的皇后都是汉化鲜卑人,有这个血统,唐朝对在当时被称为胡人的外族人的容忍度和接受度是很高的。
除此之外,唐朝自身也很争气,从唐太宗时代起一直到唐玄宗时代,唐朝就对周边各国形成碾压之势,加之文明的强大,唐朝就成为了胡人们的向往之地,胡人们要想在唐朝的强势下出人头地,就必须来为唐朝效力,这是当时大多数胡人试图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最有效途径。
为唐朝效力的胡人中以武将居多,他们身披大唐军甲纵横四方,为自己的人生、也为唐朝的辉煌贡献出才华和忠心,当然,也有部分胡人武将贡献上了自己的野心,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到今天都还能够让我们耳熟能详,很多著名的战役场景中都有着他们的身影,本文就简单介绍十位唐朝时著名的胡人武将。
屈突通屈突通是奚族人,他本来是隋朝贵族,隋炀帝放弃关中前往南方后,就是让屈突通辅佐代王杨侑(后被李渊杀害)镇守两京之一的长安,等于是将整个关中的防务交给了他,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后,屈突通兵败归降唐朝,后在李世民麾下为将,为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中功勋显著,史载: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
王世充被击败后,屈突通受命镇守洛阳,成为李世民幕府中的核心将领,洛阳也是李世民给自己可能的皇位争夺战失败后的退路和东山再起之地,屈突通能得到镇守洛阳的职务,可见是得到李世民绝对信任的,唐高祖执政后期,屈突通被调回长安,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再此被委派去洛阳镇守,贞观二年去世,后被选入凌烟阁功臣榜。
阿史那·社尔突厥贵族,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他曾反对颉利可汗进攻唐朝,早早的西迁到西突厥的地盘上生存,东突厥灭亡后,阿史那·社尔所部在西突厥和铁勒族薛延陀部的夹攻下无力为继,率部内迁,归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还将妹妹衡阳长公主嫁给他,让阿史那·社尔成为皇亲国戚。
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后,阿史那·社尔后半辈子甘心为唐朝征战,多次随唐军远征,曾跟随侯君集平定高昌(此战后受封毕国公),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随李道宗平定薛延陀,阿史那·社尔还曾以主将身份率唐军远征西域,一路击败西突厥、焉耆等国军队,最后灭掉龟兹,威震西域,后在唐高宗年间去世。
契苾何力铁勒贵族,九岁时就成为铁勒(唐朝时主要居住在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一代)可汗,唐太宗贞观九年,契苾何力率部归降唐朝,同年,以随唐军击败吐谷浑之功被李世民重用,让他做玄武门宿卫官,将皇宫护卫交给契苾何力,还将一位李氏宗女(临洮县主)嫁给了他。
贞观十四年,契苾何力以葱山道副大总管的职位随侯君集平定高昌,贞观十六年,契苾何力被部下绑至反唐的薛延陀部,他拒绝叛唐并割耳明志(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曾拍摄有这一情节,剧中虚构为阿史那思摩割耳),被李世民赎回唐朝后,官升右骁卫大将军。
此后,契苾何力随李世民征伐高昌,随李道宗和阿史那·社尔平定薛延陀部,随阿史那·社尔远征龟兹。唐高宗时期,契苾何力以随唐军灭亡西突厥之功官升左骁卫大将军、受封郕国公,后长期以行军总管之职经略东北,参与消灭百济和高句丽之战,因功官升镇军大将军、代理左卫大将军,爵位改凉国公,唐高宗仪凤二年去世。
黑齿常之百济人(今朝鲜半岛韩国境内),唐高宗显庆时期,百济被唐军灭亡,黑齿常之一度降唐,后再次反叛,因实力弱小,始终无法复国,唐高宗龙朔三年,黑齿常之再次降唐(唐高宗李治亲自派遣使者招降),后长期在唐朝西南边境任职防御吐蕃,多次击败吐蕃军队,因功升左武卫将军、河源军经略大使(镇守陇右一代边境)。
唐高宗死后,黑齿常之调任长安,任职左武卫大将军并曾以江南道大总管之职讨伐徐敬业叛乱。唐睿宗李旦第一次执政时期(当时还是傀儡皇帝,以武则天为主),黑齿常之的主要作战对象变成突厥军队,在多次击败突厥入侵后,因功爵封燕国公、任职燕然道大总管。后因酷吏周兴陷害,被武则天下令捉拿审问,在狱中自杀。
高仙芝高丽人,唐玄宗时期唐军在西域的主要镇将,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为唐朝守卫和经略西域通道,防御吐蕃军队和大食军队的入侵。高仙芝擅长山地作战,多次远征并击败吐蕃军队,但在唐玄宗天宝十年远征大食时,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被大食军队击败,所部数万唐军仅余千余人,唐朝也在此战后在西域逐渐势微。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调回长安任职,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急令高仙芝以副元帅之职(正帅为唐玄宗之子荣王李琬)率兵抵御安禄山叛军,因战事失利退守潼关,后因高仙芝和监军太监边令诚不和,被边令诚诬告谋反,唐玄宗误信边令诚之言,将高仙芝及副将封常清冤杀。
哥舒翰突厥人(西突厥突骑施族),为唐玄宗时期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发掘并提拔,长期为唐朝镇守河西、陇右一代边境,多次击败入侵和吐蕃军队,唐玄宗天宝六年,因军功和唐玄宗的信任,取代王忠嗣任职陇右节度使,此后,哥舒翰依旧以吐蕃为主要作战对象,不断率唐军攻占吐蕃旧地,为唐朝开疆拓土。
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同时兼任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并爵封西平郡王,"安史之乱"爆发后,已重病缠身的哥舒翰临危受命,接替被冤杀的高仙芝镇守潼关,但哥舒翰的防御战略不得唐玄宗认可,被催促出战,结果潼关一战,哥舒翰所部大败,本人也被部下捆绑至安禄山处投降。
哥舒翰到了安禄山面前,一扫前半生铁血将军的荣耀,向安禄山跪拜哭求归降,一生气节尽丧,哥舒翰还承诺帮助安禄山招降唐军中的旧部,可哥舒翰的旧部们大多拒绝投降安禄山,失去作用的哥舒翰因此被安禄山囚禁,后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篡位,而包括哥舒翰在内的数十名唐军降将被安庆绪斩杀。
李光弼契丹人,李光弼的父亲本是契丹某部酋长,武则天时期归唐,受封蓟郡公,李光弼后来继承了这个爵位,在整个中唐时期,李光弼和郭子仪齐名,两人并称"李郭",李光弼为唐朝立下的最大功勋就是和郭子仪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乱",并被史书赞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以军功受封临淮郡王,并"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唐代宗广德二年病逝。
仆固怀恩铁勒族人,在中唐时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仅次于郭子仪和李光弼。"安史之乱"爆发时,仆固怀恩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麾下的左武锋使,在跟随郭子仪剿灭叛军的战斗中成长,且在这场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中,仆固怀恩一家有四十六口人为唐朝殉难,而他本人也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爵封大宁郡王。
仆固怀恩家族除为唐朝殉国的数十族人外,他还有两个亲生女儿为了帮助唐朝向回纥借兵剿匪而出嫁和亲,真可谓是一门忠烈。可惜的是,仆固怀恩最终为宦官所忌,前半辈子为唐朝呕心沥血的他不甘心受害,起兵反唐,引诸蕃(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攻唐,乃至其母要动刀亲手杀他,后暴死军中,其母为唐代宗奉养。
安禄山粟特族人(唐朝时主要居住在中亚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安禄山是"安史之乱 "的罪魁祸首,唐朝由盛转衰的掘墓人。安禄山年轻时的职业是个落魄的中介,后因偷羊被抓,将要被斩杀时口出大言,反被一旁监斩的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看重,让他免死从军,并收其为义子,从此,安禄山在唐军中一路青云直上。
安禄山在唐朝天宝初年开始被唐玄宗重用,十来年间权柄高涨,从一镇节度使到身兼三镇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野心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增长的,天宝十四年,自觉无敌的安禄山携部下史思明等起兵反唐,将唐朝推入深渊且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一度攻占洛阳和长安,后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李克用沙陀族人(属于西突厥中的一支),晚唐时和朱温齐名的军阀,后唐开创人。李克用崛起时,唐朝已经势衰,但李克用一生坚持奉唐朝为正朔。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席卷天下,唐王朝无力剿灭,因此号召天下节度使勤王,李克用所部全是沙陀人,本质上算是一支外籍雇佣军,唐朝给名义和官爵,李克用出兵剿匪。
从唐僖宗中和元年开始,李克用率沙陀军三次受命勤王,两次是剿灭黄巢,一次是剿灭叛乱的节度使,累功受封晋王,在后来篡唐的朱温势力最强大时,也只有李克用能和他抗衡,在朱温篡唐后,李克用依旧打着唐朝的旗号和朱温作战,一直到他病死,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时,追赠李克用为后唐太祖。
标签: 唐朝徐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