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篇著名檄文,出自骆宾王之手。这篇檄文叫《讨武氏檄》,是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徐敬业所写。骆宾王以酣畅淋漓的文笔,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此篇檄文,堪称中国历史檄文第一名篇。
骆宾王位列初唐四杰,以文章名世。徐敬业是相国之孙、出身官宦世家,这两个人为何会结成政治同盟呢?
这还得从骆宾王坎坷的政治道路说起。
骆宾王从小聪明过人,七岁就写出了著名的《咏鹅》诗,一时间被传为“神童”。他父亲曾担任县令,但是去世得早。父亲去世后,骆宾王一家生活困顿。
成年之后,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的府里担任幕僚。后来,他被任命为奉礼郎,跟随唐朝大军前往西域,平定吐蕃叛乱。回来之后,又在四川一带游历。
在游历期间,骆宾王写下了众多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我最喜欢下面两两句: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
我去北京故宫,走在紫禁城时,最先蹦到脑海里的诗句,就是“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这句诗,后来又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过很多次。比如,有一次,我去市政府会议大厅开会,看到宽大、宏阔、明亮的会议大厅时,不禁肃然起敬,最先蹦到脑海里的,也是这句“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
武则天主政时期,骆宾王担任侍御史。武则天大兴告密法,性情耿直的骆宾王多次向朝廷进言。骆宾王是个文人,对政治显然不在行,他在奏折里说的虽然很多都是实情,但是得罪了朝中的一些权贵,他们指使御史弹劾骆宾王。于是,骆宾王被打入大狱,罪名是在担任长安主簿时贪赃枉法。
身在狱中的骆宾王苦闷、孤独、忧郁,写了很多诗,咏物抒怀,寄托自己的志向。《狱中咏蝉》是其中的代表作,流传最广: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骆宾王以为自己会死在狱中。然而,幸运的是,仪凤四年( 679)唐高宗改元“调露”,下令大赦天下,骆宾王这才转危为安,被释放出狱。
骆宾王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坎坷。出狱之后,他四处漂泊,于调露二年被任命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然而,他与周围同事不和,又郁郁不得志,很快就辞官了。两年后,骆宾王游历到扬州,遇到了徐敬业,两人一见如故。
徐敬业是李绩的孙子,父亲李震曾任梓州刺史。他出身显赫,袭封英国公,善于骑射,颇有才智。
武则天主政,徐敬业和骆宾王一样,因言获罪,被贬为柳州司马。同时期被贬官的,还有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他直接被武则天免职。给事中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詹事司直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这些人对武则天把持朝廷十分不满,加上被贬官,心中更是窝火。出京之后,他们聚集在扬州,朝夕议论朝政,形成了一股以徐敬业为首、反对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政治势力。
骆宾王和徐敬业相谈甚欢,徐敬业赏识骆宾王的才学,骆宾王敬重徐敬业的德行,就这样,骆宾王成了徐敬业政治集团中的核心成员。
后来,为了壮大势力,徐敬业又联络了出使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宰相裴炎、左骁骑卫大将军程务挺等人,以“皇唐旧臣,公侯家子”的身份,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公开反对武则天。
仕途的坎坷,并没有让骆宾王在政治上有所成长。当时,武则天权势正处于上升期,而且她当时并没有称帝,徐敬业在这个时候反对武则天,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缺乏号召力,而且他们在军事上也没有得力的统帅,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卷入这样的政治集团,对骆宾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事实证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就像是一场政治闹剧,很快就被官军扫荡一空。
随着时光的流逝,徐敬业和他的政治盟友们都被人们淡忘了。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让后人津津乐道的,竟然是武则天和骆宾王。
史书记载,武则天读到骆宾王写的讨伐自己的檄文,当看到“蛾眉不肯让人”、 “狐媚偏能惑主”句时,微笑而已。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惊讶不已,他问道:“谁为之?”当左右的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写时,她说: “有如此才不用, 宰相过也。”
这件小事,让人们看到了骆宾王的斐然才华,以及武则天心胸宽广、爱才惜才的帝王胸襟。而当年那场浩浩荡荡的、决定包括骆宾王在内的许多人命运的讨伐行动,谁还会不在乎呢?
讨伐行动失败后,《旧唐书》说骆宾王被朝廷诛杀。但是,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怎么能落到“伏诛”的悲惨境地呢?于是,人们相信,骆宾王并没有死,他隐姓埋名,剃发为僧,遍游名山大川,最终在灵隐寺安详而逝。
标签: 唐朝徐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