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隋唐宋明官阶等级及称呼

纵横百科 266 0

古今中外,五大洲七大洋,各色人等都喜欢读历史,我们中国人对历史的喜爱尤为更甚,司马老先生把史写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鲁迅先生称其为“无韵的离骚”。让历史舞动起来的影视界,隔三差五推出一部历史大片,什么芈月传,汉武大帝,隋唐英雄传,雍正王朝等等等,王侯将相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登罢,我方来不亦乐乎,学历史看热闹的同时,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各朝各代组织架构官员的称呼一脸黑线搞不清楚。

经过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在这里给大家说说秦汉唐明组织架构方面的问题(错的不对的请批评指正),看懂历史剧的同时,也可以认真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和认识的朋友是几品几级?

一、首先解释两个名词

1、宰相--是对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一种统称。历朝历代别称有: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内阁首附、军机大臣。

2、品级--汉代以俸禄的多少来表示官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级别。因为每一种官职都有固定的俸禄级别,所以有时以俸禄级别指官职,如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二千石遂为郡守的通称。魏晋开始,官分九品,以一品为最高。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称为流外。

二、秦汉时代

历史上从春秋战国秦国起就开始将分封制逐步改为中央统一领导下的郡县制。由于秦二世而亡,汉袭秦制这里将秦汉合并而表:

1、秦国及秦朝:

始皇帝+“三公九卿”的中央机构:三公分别是丞相(天子助理);国尉,军事领导。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九卿分别叫:太常,管理祭祀先祖、宗庙事务。光禄勋也叫“郎中令”。卫尉:掌管皇宫卫兵。太仆:掌管皇帝车马。廷尉:掌管刑法。大鸿胪:掌管诸侯国以及藩属国的礼仪也叫“典客”。宗正:管理皇帝的亲族,包括皇族和外戚。大司农也叫做治粟内史,管理政府财政,掌管全国田赋收入。少府管皇室财政。九卿全部隶属于丞相。

郡县乡亭为主的地方政权:郡首长为郡守下属称郡尉、郡监、郡御史。县首长为县长(令)万人上称长,万人下称令。县令、县长、功曹史、县尉、县丞、主簿、 县府门长、廷掾、主记室、少府、门下游徼、门下贼曹、门下议曹、 门下掾史、闾师、县佐、县史。

县以下的机构 县以下的基层机构是乡,里,亭。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级称三老、有秩、啬天、游徼。亭长下属亭父、求盗。

秦后宫称谓: 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2、东西汉

汉继续沿用和改进细化中央领导下的郡县制:皇帝和丞相各有一个直接管理的机构。皇帝管理“六尚”叫尚衣尚食尚席尚书前五位官职称“令”主要管理内官,尚书令管理皇帝文书和联系丞相。

三公九卿

三公之丞相:百官之首,俸禄10000石。其下属:丞相司直:俸禄2000石,丞相长史:俸禄1000石。丞相征事:俸禄600石。丞相史:俸禄400石。丞相少史:俸禄300石。东曹掾:俸禄400石。西曹掾:俸禄400石。议、辞、奏、贼、决、集、户、法、尉、仓、兵、金各曹和计相,主薄:俸禄300石。

三公之太尉(大司马):俸禄10000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三公之御史大夫(大司空):俸禄2000石,监察百官。

九卿——太常: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等等。

九卿——光禄勋:掌管天子警卫及侍从事务,属官:(1000--2000石级)光禄卿,光禄丞,车郎将,户郎将, 骑郎将, 左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400---600石级)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 仆射,谒者,主事。

九卿——卫尉: 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卫尉卿:俸禄2000石,卫尉最高长官。下属:卫尉丞: 俸禄1000石。公车司令,南、北宫卫士令,左都侯,右都侯, 俸禄宫殿掖门司马俸禄600石。

九卿——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太仆卿主官俸2000石、太仆丞俸1000石。太厩令、太厩丞、太厩尉、未央令、未央丞、未央尉、家马令、家马丞、家马尉、边郡六牧师苑令、边郡六牧师苑丞、考工令、考工左丞、协助考工令、考工右丞,俸400--600。

九卿——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廷尉卿:俸禄2000石,廷尉机构最高长官。廷尉丞:俸禄1000石,廷尉机构次长官。廷尉左监、廷尉右监:俸禄1000石。廷尉左平、廷尉右平,廷尉正:俸禄600石。

九卿——大鸿胪: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从官有大鸿胪、 鸿胪文学、大行治礼丞、大行卒史。

九卿——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从官有 宗正卿、宗正丞、宗正员吏、公主家令、公主丞。

九卿——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大司农:俸禄2000石,大司农机构最高长官。大司农丞:俸禄1000石。属官(俸400--600石):大司农部丞,治粟都尉太仓令, 太仓丞,均输令, 均输丞,平淮令, 平淮丞,都内令, 都内丞,籍田令, 籍田丞,斡官令, 斡官丞,盐市令, 盐市丞,郡国盐铁官,常平仓官,大司农史,稻田使者,郡国农官,榷沽官。

九卿——少府:少府主管皇室的财税。少府卿少府主管俸2000、少府丞1000、属官(俸400--600石):符节令、 御史中丞、侍御史、御史员、 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丞、 侍曹尚书、户曹尚书、客曹尚书、三公尚书、太医令、协律都尉、织室令、东园匠令、钩盾令、尚方令、尚书待治、御府令、采珍宝金玉令、太官令、汤官令、导官令、若卢令、水衡都尉、水衡都尉丞、上林令、均输令、 均输丞、御羞令、 禁圃令、辑濯令, 钟官令、技巧令、六厩令、 辩铜令、黄门令、中黄门、黄门驸马、黄门署长。

地方管理仍为郡县乡其职务称谓和秦几乎一样,郡守俸同九卿主管为2000石。但汉将全国划片区分州设刺史每州最多管理9个郡且不是行政部门其职责是监察官员、社情。并设郡级西域都护府:掌管西域各国。属官有:西域都护, 秩俸2000石。西域都护副较尉、西域都护丞、西域都护司马、西域都护候、西域都护千人。

西汉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分别为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容华、充依。汉元帝时又创仅次于皇后的昭仪。

三、隋唐时期

唐随隋制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由中央系统和地方系统组成。

中央系统: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正职:中书令。副职:中书侍郎 下属: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三省—— 门下省:复核机构;正职:门下侍中。副职:门下侍郎 下属: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三省——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吏、礼、戸、兵、刑、工部。每部下设司,共计24司。尚书省的六部长官称作某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各司正、副长官则为郎中、员外郎。

一台:一台即御史台,御史台下分三院: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察院监察御史分为左右御史。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

五监:国子监主管教育,少府监主管政府采购,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军器监主管军用装备,都水监主管水利。五监长官称“监”。

九寺:太常寺主管宗庙,光禄寺主管御膳,卫尉寺主管皇家卫队、宗正寺主管皇族内务,太仆寺主管畜牲,大理寺主管律法,鸿胪寺主管外交,司农寺农业、太府寺主管粮钱。九寺长官为“卿”。

地方系统

一般地方州,主官称刺史。下属: 实职:判司、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 虚职:别驾、长史、司马。

京城的州,主官称牧 ,一般由亲王任职实际管理者。府尹下属:少尹、司录参军。

县主官称县令。下属: 县丞 、县尉、 主薄。

唐朝文官官阶分九品二十九阶,武将为九品三十一阶。“三师、三少”等有特殊贡献特殊使命的官员为1、2品。三省正副职,六部正副职,京城牧在2、3、4品。其余各部下设机构及州府县品级为从4—9品。

唐后宫:皇后之下为惠妃,淑妃,德妃,贤妃。其次按品级为昭仪,第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采女。

四、南宋北宋时期

宋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管理模式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集中到皇帝。实行二府制: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2-3品属官有副相行政长官参知政事,3-4品、财政长官三司使,3-4品;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2-3-4品。

三省六部

三省之门下省——给事中,正4品。

三省之中书省——中书舍人,正4品。

三省之尚书省——尚书仆射,正4品

左谏议大夫,从四品。

宋朝,侍中、中书令不置,门下传郎、中书侍郎又为宰相或执政,给事中和中书舍人遂成为两省的实际负责人。宋朝的官员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官是虚衔用来定俸禄和官位,职是宋朝士大夫的特殊职称,差遣才是实际职务。宋朝官员品级非常“珍贵”,七品属于高级官员,称为“升朝官”,具备上朝面君的资格。

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2-3-4品,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3-4-5品(徽宗时改设武官之首为太尉正2品)。宋朝武官正任官,最高品级是正二品的节度使,属于荣誉职位,不外派。武阶官依其官阶可分为横班、诸司使、使臣三等;横班正使、诸司正使、横班副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无品尉勇七级60阶;横班:相当于元帅;诸司使:相当于各级将军;大使臣、小使臣:相当于大校、上校、中校、少校;无品尉勇相当于:上尉、中尉、少尉、各级军士长

宋代官职是中国古代最乱的这里对中央机构六部主管、军事机构及部属5品以上做个排列介绍: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 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5品。

地方官制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长官为知州,5-6-7品,每州设“通判”6-7-8品。县一级主要有知县,8-9品、县丞、主簿和县尉。知县由中央派遣。

宋朝后宫皇后之下嫔妃分为6个等级:一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二等: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三等:婕妤,四等:美人、五等:才人、六等:贵人。

五、明朝的外廷和内廷

明朝治国理念的天子士大夫共治,主要分为大臣的外廷和宦官内廷。外廷最高是内阁,国家决策基本是由内阁商议,废宰相官衔,将宰相权力分制六部,六部直接由皇帝掌管,六部实施。内廷最高是司礼监。

内廷

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的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亦是整个宦官系统中的权势地位最高者,司礼监不仅总管内廷宦官事务,而且职涉外廷朝政。

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4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4品,

左、右监丞各一员,正5品,典簿一员,正6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6品。 ):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 监,尚宝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旧制每司各司正一人,正5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5品):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旧制每局大使一人,正5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5品):兵仗 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外廷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1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1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1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2品。这些均为加官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设尚书一人,2品,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3品。郎中、主事,4-5品不等。

督察院下设左右督御史正2品、左右副督御史,正3品、左右佥督御史正4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

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7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7品)。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品级3-6品不等。

詹士府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3品詹士一人,正4品少詹士一人,正6品府丞一人。

太医院设正5品院使一人,正6品院判二人,正8品御医四人,从9品吏目若干人。

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5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5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6品),修撰(从6品),编修(正7品)。

内阁设内阁大学士,正五5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

地方官制,明朝共设府、州、县三级行政机构。明朝还设置省级管理部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都司)、卫指挥使(卫)、千户所(所)、总督(总理)巡抚。

承宣布政使司

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布政使为主官,正3品。

提刑按察使司

主管一省司法事务。以按察使为主官, 秩正三品;副使、佥事无定员:其秩分别为正四品与正五品。

县:县长为主官,7_9品。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品级从5_9品。

府,长官称府尹、知府,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品级4--6品。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

标签: 明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