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纵横百科 108 0

安史之乱让唐朝从鼎盛转向衰败,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唐朝被折腾了152年,然后彻底灭亡。表面上看极盛武功、一朝尽毁,但实际上唐朝社会、庙堂的众多矛盾,才是导致它走向消亡的关键因素,即使没有安禄山这种藩镇造反,后边的黄巢起义也会摧毁唐朝,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即使唐玄宗安守现有领土、放弃开疆拓土的雄心、不设置节度使,后边也会陷入农民起义,参照东汉末年的历史教训,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唐朝大概率也会陷入军阀混战。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影视剧里的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晚年,这时候唐朝能直接控制的版图和汉武帝晚期差别不大,不要被地图骗子唬到了,看看下图:西北的突骑施、黠戛斯和后突厥各个危险,东北的少数族也不老实,想守住现有这份家业也不容易啊!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公元740年是李隆基主政,年号是用了29年的开元(713~741),此后2年改元天宝(742~756),就此开始走下坡路了,上图这张740年地图真实反映了李隆基时代唐王朝的版图巅峰。

请注意,除了错综复杂的西域之外(北疆已经失去控制了),唐朝东北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唐朝真正能控制的仅限于辽宁内蒙地区,奚、契丹、同罗、韦室、渤海等族群不服管教的比比皆是,也难怪玄宗火给予安禄山节制3镇兵马的权力,因为这个方向上的威胁太大了,确实需要能力出众的将领独挡一方。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以河北道为战略基地的三个镇,是唐玄宗向东北地区开疆拓土的先头兵,安禄山先后掌控了这三个镇的兵力,而且长达14年不变,这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势力。

都说有心开疆拓土的帝王,会想尽办法养肥好马良驹,唐玄宗李隆基这种带有胡人血统的帝王毫无疑问是有开疆雄心的,他能将河北三镇的统制权交给安禄山一个人,绝不仅仅因为此人善于谄媚,更重要的是安禄山拥有军事才能,是李隆基压制东北诸蛮夷所需要的,在14年的时间里安禄山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天宝年间的10个节度使位置示意图,大有拱卫边境的意思,其中西域的节度使仅有不到5万兵,河西、陇右和朔方拥有20多万大军,安禄山控制的卢龙、河东、范阳也拥有20万兵)

无奈,唐王朝失去了把持朝政19年的李林甫之后,再也能没有人具备掌控10镇节度使的能力,新宰相杨国忠在杨玉环的庇护下,带领自己的一家子霍霍大唐王朝,安禄山因为与西域诸镇、杨国忠家族的矛盾太深而走向了反叛之路,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安史之乱问题,其实就是李隆基自己的问题,老老迈昏聩的他不具备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那么假如说唐玄宗没有设置10个藩镇,而是将帝国兵权紧紧抓在自己手中,是不是就不会爆发这样的藩镇叛乱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没有藩镇镇守四方,唐朝或许会渐渐失去对偏远地区的控制,就像明王朝后期那样版图严重缩水到仅剩汉地十八省,但这核心十八个省的大一统局面不会被破坏,缺点就是抵御外敌的能力会严重不足。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被藩镇割据碎片化的唐朝,版图面积还不如名后期的十八省)

没有藩镇的唐朝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可以参考明朝的结局。

明朝后期的崇祯皇帝肯定懂得唐朝灭亡的教训,在他的疑心病作祟之下短短17年里换了19个内阁首辅,弄死了7个兵部尚书,被杀害或者间接害死的封疆大吏在20个以上,最夸张的是在1640年因招降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失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和33个总兵被杀。

唐朝如果积极防守,只保持现有的疆土,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发生?

崇祯皇帝如此刚愎自用竟然没有大将造反,充分展示出明朝的王权稳如泰山,这是唐朝不具备的,如果唐朝和明朝一样牢牢掌控权力,完全可以避免安史之乱,但却无法打破封建帝国难有300年寿命的魔咒,大概率会亡于农民起义。

标签: 唐朝地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