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中国——给孩子讲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转载)

纵横百科 215 0

  孩子就要出生了。老婆对我说应该给孩子写一点历史故事、文化知识方面的东西,以后可以讲给孩子听。老婆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就开始动笔。

  第一部分就讲一下上古中国的事情。上古时代留下的可考文字史料不多,多为后世人整理或是杜撰而成。在这一部分,先讲些神话传说。孩子嘛,对这样的故事终究是有点兴趣的。讲完了神话传说,则正经八本地讲历史。在讲历史的过程中,会穿插着写一些题外的东西,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让孩子对各领域的知识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当然了,这样做会使内容显得非常零散,看起来吃力些,权当是一种尝试吧!

  本人非科班出身,写这些全凭业余爱好和非常不专业的一点知识积累。写得好,各位看官多点几个赞;写得不对,各位看官多拍几块砖。但千万别做谩骂,这样对小孩子可不好呦!

  本人平时工作较忙,只能在工作之余写几个文字,每天只能在晚上更新一两千字。

  1、混沌吞吃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天、没有地、没有花草、也没有小动物,更没有人类,只有一群神仙飘来飘去。

  在他们之中,有三个神仙非常厉害,统治着我们的世界。居住在南面的叫做倏,我们称他为“南海之帝”;居住在北面的叫做忽,我们称他为“北海之帝”;居住在中间的叫做混沌(hùn dùn),我们称他为“中央之帝”。

  倏和忽,与我们现在的人类长得非常像:眉清目秀、高鼻阔嘴、方面大耳,是标准的美男子。而混沌长相就不太好看: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耳朵、没有嘴,只有一个光秃秃、圆咕隆咚的脑袋,就像是个鸭蛋。

  混沌非常好客,经常请

  倏、忽到家中喝酒聊天。时间久了,倏和忽非常感谢混沌的热情款待,总想找个机会感谢他。

  这一天,倏和忽又到混沌家中做客。

  倏对混沌说到:“我们每次都是到你这里吃吃喝喝,你也应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表达一下谢意。”

  混沌说道:“我款待你们,只是真心当你们是朋友,不需要回报。”

  忽说到:“你要是不答应这个请求,我们睡觉都睡不安稳,吃饭都吃不香。”

  混沌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了倏、忽的请求:“你们打算如何谢我啊?”

  倏说到:“我们都有双眼、双耳、两个鼻孔和一张嘴这七窍,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吃,唯独你没有,让我们为你凿出七窍,这样你就可以和我们一样了。”

  混沌连连摆手,说到:“不行不行,我听说如果我有了七窍,这个世界就会遇到灾难,千万不能这样做。”

  忽笑着说道:“那都是骗你的话,我们有七窍,也没看到这个世界有什么灾难啊!当你有了七窍,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了!”

  混沌嘴上说不愿意让倏和忽给他开出七窍,其实他非常羡慕倏和忽,每当倏和忽谈起美好的世界,他也想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个世界,于是同意了倏和忽的建议。

  第一天、第二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只眼睛。混沌睁开眼睛,他从没看到过这个世界,高兴的叫到:“这个世界多么美丽!”

  第三天、第四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个鼻孔。混沌深深地呼吸,他从来没有闻到过一丝气息,高兴地叫到:“这个世界多么清新!”

  第五天、第六天倏和忽用凿子和斧子为混沌凿出了两个耳朵。混沌静静地聆听每一个声响,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一点声音,高兴地叫道:“这个世界多么动听!”

  倏非常高兴的对混沌说到:“没有骗你吧,我们已经为你凿出六窍,世界也没有出现什么灾难啊!”

  忽对混沌说到:“再帮你凿出一张嘴,你就和我们一样了!”

  混沌有些迫不及待了:“快!赶快给我凿出嘴,我就可以品尝这个世界最好的美味了!”

  倏和忽说到:“好!明天我们就为你凿出一张嘴!”

  混沌说到:“我真希望明天马上到来!”

  第七天很快就到了,倏和忽费了一天的劲儿,终于要帮混沌凿出一张嘴了。

  倏擦了一下脸上的汗:“还剩最后一下,你就可以尝遍天下的美味了!”

  “快些啊!”混沌催促着,“我都等不及了!”

  倏用力凿了最后一下。

  本以为混沌马上就和自己一样了,但就在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混沌的嘴忽然越变越大,见什么吃什么,都不听混沌使唤了。倏、忽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混沌一口吞了下去,再接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神仙都被混沌吞了下去,混沌哭泣着,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混沌把自己也吞掉了,世界真的遇到了灾难!

  混沌死了,在他死去的地方只剩下了一个大鸡蛋一样的东西,据说那就是混沌。

  关于混沌的故事可不是我瞎编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做庄周的人,他和他的门人弟子写了一本书叫《庄子》,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应帝王》,其中记载着混沌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周,被世人尊称为“庄子”,他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的老子并称为“老庄”。到了唐朝,因为庄子曾经隐居于南华山,所以被唐明皇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因此被称为《南华经》。

  “子”是古代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的一种尊称。比如儒家创始人、大圣人孔子,姓孔名丘,人们尊称他为“孔子”;墨家创始人墨子,姓墨名翟(dí),人们尊称他为“墨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名叫韩非,人们尊称他为“韩非子”。人们在尊称这些圣人的时候,往往是用“姓”加“子”,不过在这些人里面,老子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老子不姓老,而是姓李,名叫李耳,又叫老聃,之所以没有称呼他为“李子”,大概是怕他被人吃了吧!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有人用一个美丽的传说解释老子为什么被称为“老子”,据说老子的母亲非常长寿,怀孕九九八十一年才从腋下(也就是咯吱窝中)生下老子,老子一出生就已经是一个八十一岁的老头了,所以他满头白发,就连眉毛和胡子都是雪白的,人们也就称他为“老子”了。有“老子”当然就有“孙子”,“孙子”也是一位厉害人物,他名叫孙武,他作战打仗从没有失败,更写出了一本流传百世的传奇兵书——《孙子兵法》,被后人尊称为“兵圣”。曾经有人说《孙子兵法》不是孙子写的,而是一位叫作孙膑的人整理出来的,后来考古人员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孙膑兵法》,这段公案才算有了一个了结。

标签: 上古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