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宁:张岱哲学思想研究——以《四书遇》为中心

纵横百科 91 0

  张岱哲学思想研究——以《四书遇》为中心

  冯宁宁

  摘要

  张岱继承了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并通过阳明后学的重新理解与阐发,进一

  步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集中体现于《四书遇》一书。《四书遇》是阳明学

  影响之下的注解《四书》之作品。在《四书遇》中,张岱主张作为本体的“性”

  为无善无恶而又为至善,以“真情”为人之性灵,并认为“性”与“情”在本体

  意义上是两相同一的。因此,他一方面强调“情”的合理性,以此来张扬个体的

  独立自由,另一方面又强调“率性而中”,要求“情”的表现须合乎“性体”之

  本然。“情欲解放”与“道德严格”在张岱那里是可以两相并行的,而作为两者

  之间强大张力的内在制衡,则是“诚”。可以说,他既顺应了阳明后学所带来的

  思想解放风潮,又批判了情欲解放对道德观念的冲击。此外,他对阳明后学的反

  思还体现在其对工夫疏旷与讲学盛行的批评与对治之上。张岱对阳明后学的继承

  与反思以及对朱子学的回应,既有作为思想家于阳明后学理论内部自我修正的一

  面,又有作为史学家对阳明后学流布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影响进行剖析的一面。张

  岱的哲学思想,实较为典型地体现了王学内部对其末流弊病进行自觉反思并试图

  在某种新的视域之下重新整合朱、王的时代思潮。

  张岱身处明清嬗代之际,其《四书遇》广引晚明学者之学术观点,保存了大

  量晚明时期的思想资料,具有高度的思想史-哲学史价值。其本人的哲学思想,

  则继承、体现了晚明情欲解放、三教合流、崇尚博洽的时代特点,同时又对王学

  末流之弊在思想上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性反思,而要求批评玄虚、崇尚实学、贯通

  经史,实现出学术有利于世用的根本价值。这一学术的价值取向,己然蕴含清初

  学术转向之端倪。因此,就张岱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宄,对研究明末阳明学的理

  论形态、社会思潮、学术状况诸方面,都具有推进与深化的作用;对明清之际阳

  明后学的延续与裂变,以及明清易代之剧变背景之下,其时代思潮之深层的连贯

  性以及时代学术风气之转变,亦具有积极意义。张岱既是明代遗民,又是著名的

  文学家、史学家,其哲学观念实为其遗民心态与行为的思想支撑,又为其文学与

  史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内蕴。

  作者以《四书遇》为中心,超出学术界通常将张岱视为文学家、史学家的一

  般视域,而从事于其哲学思想之全面而深入的探宄,并将其置于明清之际的独特

  时代语境,在充分揭示其哲学思想的同时,力图呈现其多重身份之间的内在张力,

  而见其多元思想之内在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则是作者试图达成的基本学术目的。

  关键字:张岱《四书遇》性情论工夫论阳明后学晚明思潮明清之际

  绪论

  i.i研宂对象与意义

  1.2成果回顾与展望

  1.3研宂方法与范围

  2张岱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2.1晚明思潮的浸润

  2.2浙东学风的熏染

  2.3家学渊源的继承

  2.4交游氛围的渗透

  2.4.1生死之交:祁彪佳

  2.4.2史学知己:周懋谷、査继佐、李长祥、黄道周

  2.4.3文学知己:陈继儒、倪元璐、王思任

  3张位的哲学思想(上)

  3.1“性”、“情,’论

  3.1.1“性体无善无恶”与“性至善”

  3.1.2“性,,与“情”

  3.1.3“情欲解放”与“道德”严格的两相并行

  3.2工夫论

  3.2.1圣贤工夫只是修心

  3.2.2诚54

  3.2.3格物

  3.2.5各家宗旨的衡定

  4张的哲学思想(下)

  4.1以懦为宗,兼摄佛老

  4.2对阳明学说及其后学的吸纳与反思

  4.2.1对阳明学的推崇与运用

  4.2.2对阳明后学的继承与反思

  4.2.2.1对阳明后学的接受与引用

  4.2.2.2对工夫疏旷的批评与对治

  4.2.2.3对讲学盛行的拒斥与谴责

  4.3对朱子之学的扬弃

  4.3.1对朱子之学的批判

  4.3.2对朱子之学的肯定

  4.3.3调和朱陆

  4.4宗罗百家,学贵自得

  4.4.1批判科举,宗罗百家

  4.4,2学贵自得

  4.5反对清谈,强调实学

  5多重身份之间的内在张力

  5.1作为遗民的张岱

  5.1.1出处之际

  5.1.2死生之际

  5.1.3悔罪心态

  5.2作为文学家的张岱

  5.3作为史学家的张岱

  5.3.1著史之谜

  5.3.2著史之因

  5_3.3评议党争

  1绪论

  1.1研究对象与意义

  张岱(1597-1684),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蝶庵、蝶庵居士、古剑等。张岱为世家子弟,一生布衣,只于南明鲁王

  监国之时曾入仕约三个月之久。明亡之前,鲜衣怒马、极尽奢华,明亡之后,隐

  居深山、笔不辍耕。他的一生,在其被称为“中国的《忏悔录》”的名作《自为

  墓志铭》中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絝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妹,

  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駿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

  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

  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

  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

  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

  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

  翻文幸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

  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

  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

  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

  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

  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

  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

  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

  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

  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

  氏家谱》、《义烈传》、《艰媒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

  《梦忆》、《说钤》、《昌谷解》、《快园道古》、《僂囊十集》、《西湖梦寻》、《一

  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

  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

  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

  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

  “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

  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

  “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

  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

  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倶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

  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

  圹曰:“鸣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

  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

  穷石崇,斗金石。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

  东坡,饿孤竹。五羧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

  人,方晓我之终曲。

  张岱著作宏富,除了他在《自为墓志铭》中列举的十五种著作之外,其主要

  的作品还有《石匮书后集》、《夜航船》、《有明於越三不朽图赞》、《琯朗乞巧录》、

  《茶史》、《老饕集》等,参与编写的著作有《明史纪事本末》、《会稽县志》等,

  辑录有《徐文长逸稿》等,共计四十多种。由其著作可以看出,张岱于经、史、

  子、集均有涉及。其中,《四书遇》、《明〈易>》、《大〈易〉用》为其理学及经学作

  品,今仅存《四书遇》一书,其余两种均已不可考,仅余《大〈易〉用序》存世。

  因此,了解张岱的哲学思想,需主要通过对《四书遇》的研究和解读。

  张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目前对于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

  和史学领域,《四书遇》的发现与出版,为我们管窥张岱哲学思想提供了文本支

  撑。张岱虽著作等身,但其大部分的作品均已佚失,在其部分作品被逐渐发现的

  过程之中,其价值也逐渐得到了挖掘与展现。由于种种原因,《四库全书总目》

  仅收录《西湖梦寻》一书,他的著作在其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无刊刻,仅以

  稿本、抄本流传。《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琅煨文集》分别于清康熙丁酉(1717)、

  乾隆五十九年(1794)、光绪丁丑(1877)刊刻,张岱的文学价值也随着这些作

  品的流传而闻名于世,并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史学方面,中华书局于1959年刊

  印了《石匮书后集》,由于历史环境所限,当时并未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直至

  二十世纪末,《续修四库全书》收录了《石匮书》及《石匮书后集》,在学界引起

  了重视与研究。近几十年来,张岱已经成为明瀆文学及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然而,由于文本所限,张岱的哲学思想研究一直较为沉寂。其经学作品《明易》、

  《大易用》己散佚,浙江图书馆于1934年购得原藏于虞山常熟周氏鸽峰草堂的

  《四书遇》未刊抄稿本,列为浙江图书馆曱级特藏稿本。1984年浙江古籍出版

  社刊印了由朱宏达整理点校的《四书遇》,为人们全面、深入研究张岱思想乃至

  明清之际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即欲以《四书遇》为主要文本依据,探

  讨张岱的哲学思想。

  张岱哲学思想的研究,对张岱思想研究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张岱

  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史学等主要方面,其哲学方面的建树因资料所限往往被

  忽略。事实上,《四书遇》是张岱极为看重的一部作品。在《四书遇序》中,他

  曾提到“余遭离乱两载,东奔西走,身无长物,委弃无余,独于此书,收之箧底,

  不遗只字。”身处兵荒马乱之境,张岱将此书视为珍宝,并对此书寄予厚望,希

  望能够凭此得遇知己。“推而究之,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无不有遇之。

  一窍待留,以待深心眼明之人,邂逅相遇,遂成莫逆耳。……然则余书之遇知己,

  与不遇盗賊水火,均之一遇也,遇其可易言哉”《四书遇》一书,不仅是张

  岱对四书的注解,更是其自身思想的载体,他希望能够通过此书来使自己获得了

  解。因此,对《四书遇》的研究是了解张岱思想的一个重要路径。对张岱哲学思

  想的研究,亦有助于深化对张岱的史学、文学等方面思想的认知。

  明清之际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张岱身处明清鼎革之

  际,他的思想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四书遇》不仅是张岱本人的思想载体,同

  时也因引用大量明末时期士人的见解而保留了许多那个时期思想界的原始材料。

  阳明学说对明代思想界影响深重,中晚明时期出现了大量以阳明心学为基础来诠

  释四书的作品。如焦竑的《焦氏四书讲录》、李贽的《四书评》、周汝登的《四书

  宗旨》、杨起元的《四书眼评》、袁了凡的《四书删正》、葛寅亮的《四书湖南讲》

  等,张岱的《四书遇》也是基本在阳明学说的影响之下著成的,他在书中大量引

  用了阳明后学的思想观点。明亡之后,士人痛定思痛,纷纷反思明亡之因,很多

  人将此责任追溯到阳明学及其后学身上,认为阳明学导致明末学风空疏,流入狂

  禅或清谈,最终误国,并且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今人对明末学术的认知。如清代

  著名学者顾炎武斥责阳明学说败坏学风,亟需后贤将之拨乱反正:“以一人而易

  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

  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良知是也。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拨乱世,

  反诸正;岂不在后贤乎”@正因如此,阳明学派著作受到世人非难,许多未能

  流传。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之时,将许多“宗王”的作品剔除在外,甚至禁毁,

  以至于大量此类作品未能流传至今。所以,对张岱哲学思想及《四书遇》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还原张岱本人的思想特质,也可以使我们更多了解明末阳明学说的发

  展的真实状况。张岱身处明清之际,其哲学思想保留了晚明学风的特征,对晚明

  三教合流、情欲解放等思潮都有所因应,同时其思想之中深刻的批判性又蕴含了

  由明末到清初思想转换的根芽。通过张岱研究的视角,可以再次审视明清之际社

  会历史变迁对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以及明清之际思想、学风急剧转变的表象之下的

  “内在理路”。

  1.2成果回顾与展望

  前文己经提到,由于种种原因,张岱的著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沉寂的,多

  以稿本、抄本的形式留存。《四库全书总目》仅收录《西湖梦寻》一书,并称“国

  朝张岱撰……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

  这样的评判并非公论,但也使张岱的这一作品广为人知。近代早期的张岱研究,

  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学方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明清小品文受到推崇,周作

  人、施蛰存、沈启无等人更是将公安派视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其中,周作人对

  张岱最为关注,他搜集张岱作品,品评张岱散文的特色及历史地位,使张岱获得

  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这一时期,沉寂了两三百年的张岱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

  线。迄今为止,张岱研究最为集中的便是其文学领域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在诸

  多学术作品都有所集结,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部对于张岱较为全面研究的专著应当属夏咸淳的《明末奇才一一张岱

  论》一书,该书对张岱的生平、文学理论、美学思想、文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

  讨。在材料的引用上,除了传统引用较多的《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文学作

  品之外,也采用了《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等史学材料,以及作为经学材料的

  《四书遇》。另外,胡益民所著《张岱研究》@和《张岱评传》@也是对张岱研究

  比较深入的学术作品。这两部作品内容大致相同,对张岱生平、家世、交游、散

  文、诗歌等方面都进行了梳理,较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将张岱的社会哲学思想放在

  一章单独来讲,关注到了张岱作为思想家的一面。对张岱哲学思想的论述,以《四

  书遇》为主要材料依据,论述了张岱对于程朱理学的批判以及对当时八股科举制

  度的反思。作者进一步根据《四书遇》、《石匮书》和《大易用序》中所引用《易》

  文本为依据,论述了张岱的《易》学思想,别开生面。另外,作者指出了张岱哲

  学思想的美学化倾向。但是,书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理学人性讨论对中国社

  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严重阻碍了文明的历史脚步”等较为主观性的判断。总之,

  复旦大学张海新博士学位论文《张岱及其诗文研宄》(2011年)于绪论之中将张岱研宄的作品尤其是张岱文学研究的作品罗列甚详,详述了清代、近代、当代的张岱文学研宂状况,可供参考。台湾学者简瑞铨《张岱<四书遇>研究》一书中提及了台湾关于张岱文学研宄的一些成果

  1绪论

  这两部作品对张岱做出了全面而较为深刻的研究,意义重大。佘德余《张岱家世》

  以张岱家世为研究对象,详细并系统地考证了张岱高袓、曾袓、袓父、父亲以

  及曾外祖父、外祖父以及其兄弟、妻儿、友人等,推动了张岱研究的进程。另佘

  德余还著有《都市文人——张岱传》,亦是是张岱生平为研究对象,并于第五

  章和第十章探讨了张岱的著史情节。张则桐的《张岱探稿》考证了张岱家世、

  生平、交游等,并探讨了他的思想学术、文艺等方面的特征与成就。其中,在该

  书的第三章第一节,作者探讨了“从《四书遇》的纂述方式看张岱的思想渊源和

  学术倾向”,简单论述了张岱的家学渊源和思想倾向,以及以佛解经和以《易》

  解经的学术方式。由以上以张岱为研究中心的学术专著情况可以看出,绝大部分

  的作品都是在2000年后出版的,可知张岱的研究在二十一世纪方兴未艾。这些

  专著基本都以张岱本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他的生平、家世、文学、文艺理论、

  史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其中《张岱评传》、《张岱探稿》都论及了张岱的哲学思想,

  但由于篇幅等原因所限,论述并不充分。

  目前学界对于张岱哲学思想研究仍是较少的,且研究者以台湾学者居多。经

  笔者查考,就以《四书遇》为考查中心的学术专著而言,仅有台湾学者筒瑞铨所

  著《张岱〈四书遇〉研究》—本,收录在由潘美月、杜洁祥主编的《古典文献研

  究辑刊》之中。该书对张岱《四书遇》一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内容涵括广

  泛,对《四书遇》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个总体性的呈现。全书分为八章,

  主要论述了晚明四书学的新面貌;张岱的家世、生平和著作;张岱《四书遇》的

  成书与诠释方式;张岱《四书遇》的义理内涵;《四书遇》的内容特色;阳明学

  术对《四书遇》的影响;《四书遇》与晚明《四书》学的关系;张岱《四书遇》

  在《四书》学史上的意义。这本书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以《四书遇》及张岱哲

  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其意义在于拓展了张岱研究的新领域,并对《四

  书遇》的内容、诠释方式、义理内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但是,

  笔者认为该书内容丰富但却缺乏思想上的连贯性,注重《四书遇》中一个个单独

  的观点的诠释,但没有探讨这些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较为松散。书中亦有

  一些观点论据不足,难以成立,譬如在第七章,作者提出张岱是反对朱子之学的,

  并从“反对《四书集注》改本”、“补朱注未明”、“断句与朱注不同”、“见解与朱

  注相异”四个方面分别引用《四书遇》中能够支撑该观点的语句进行论证,但是

  除了这些张岱批评朱注的证据之外,《四书遇》当中亦有多处是引用朱注、赞同

  朱注的,如张岱在解释《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时就引用朱

  熹之言:“朱子云:喻义,喻利,只是这一事上君子见得是‘义’,小人见得是‘利’。

  如伯夷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曰‘可沃户枢《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又如,张岱在辨析《中庸》所讲“已发”、“未发”的内涵时赞同朱熹,说“未

  发已发,不以时言。朱子亦云:虽一日之间,万起万灭,而其本体未尝不寂然,

  此言极透。”'诸如此类,并不少见。所以简瑞铨在书中仅仅找出张岱反对朱注的

  例子而得出张岱反对朱子之学的结论,未免仓促。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张岱《四

  书遇》及哲学思想研究是有较多参考价值的。

  最早将张岱哲学思想研究纳入思想史研究的作品是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

  .学史》^该书于十五章《黄绾、张元忭对王学流弊的批评》的附记中评价了张

  岱《四书遇》的成书特征、肯定了张岱哲学思想在理学史上的意义与地位以及留

  存晚明理学家思想的重要作用。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一一从王充到王国维》一

  书,在第四章《阳明心学与明代浙江思想学术》中论及明代浙江经史之学的学术

  面貌,将张岱列入其中。将张岱《四书遇》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的学术著作,

  目前有台湾学者邓克铭的《晚明四书说解研究》和韩焕忠的《佛教四书学》。

  邓克铭教授《晚明四书说解研究》选取了几位晚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他

  们注解四书的作品特色进行分析。书中在第五章对张岱《四书遇》的注解特色进

  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四书遇》的注解方式、张岱注解四书之观点、《四书

  遇》中之重要思想观念等。该章虽然是对张岱《四书遇》注解四书之特色的探讨,

  但也涉及到了《四书遇》之义理内容,并且在论证时不仅引用了《四书遇》一书,

  且引用了《石匮书》中的一些观点,论据充分,观点明确,有很高参考价值。韩

  焕忠《佛教四书学》研究了历史上注疏和诠释四书的高僧和居士的作品,认为他

  们的作品与儒者的四书学有诸多差异,称它们为“佛教四书学”。其中书中第四

  章研究明末居士的四书学,选取了焦竑、袁宗道、张岱三人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章第三节探讨了张岱对四书的佛教解读,作者分别列举了张岱《四书遇》在

  解读《大学》、《中庸》、《论语》、《盂子》时所引用的佛教术语以及其义理上的某

  些相通之处,给人以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学术论文方面,最早以《四书遇》作为研究核心是朱宏迗《张岱〈四书遇〉

  的发现及其价值》—篇。该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四书遇》抄稿本的发现经过及

  其主要内容、大致面貌;推断《四书遇》其书的大致成书时间;《四书遇》所包

  含的义理内容(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阳明后学的继承与吸收、三教合流的思想

  倾向等);《四书遇》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论及张岱哲学思想的学术论文有李燕《张

  岱与明代心学人物》,筒略论述了张岱对王畿、罗汝芳和杨起元三人的资料引

  用和思想继承。李燕另有《张岱对明代心学思想的接受》>—文,除论述张岱与

  王畿、罗汝芳和杨起元的思想渊源之外,又探讨了其曾袓张元忭以及陶奭龄对张

  岱思想的影响,从而探究张岱对明代心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台湾学者吴伯曜在

  其学术论文《阳明心学对晚明四书学的影响》中引用张岱《四书遇》中对“崇

  德、修慝、辨惑”的心学倾向解释来论证阳明心学对晚明四书学的影响。台湾学

  者黄俊杰在《张岱对古典儒学的解释——以〈四书遇〉为中心》¥中探讨了《四书

  遇》的解经特点及其对朱学的态度与回应,指出了张岱《四书遇》中所体现的晚

  明特有的“解放精神”与自由风潮,在晚明《四书》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点出了《四书遇》中所蕴含的思想特色与解读方式,指出了其心学倾向以及对程

  朱理学“理气二分”、“理欲二分”的反对以及其三教合流的倾向。

  以张岱为研究中心的中国大陆硕士论文有三十多篇,博士论文一篇。其中

  以张岱哲学思想或《四书遇》为研究中心的硕士学位论文有湖南大学赵一静的《张

  岱的〈四书〉学与史学》、湖北大学李燕的《张岱与阳明心学》@以及杭州师范大

  朱宏达:《张岱<四书遇>的发现及其价值》,《杭州大学学报》,第15卷第1期,1985年3月。43-S9

  页。

  李燕:《张岱与明代心学人物》,《文史研究》,2008年7月(中旬刊),232-250页。

  *李燕:《张岱对明代心学思想的接受》,《文史博览(理论)》,2014年4月,41-51页。

  吴伯曜:《阳明心学对晚明四书学的影响》,《湖南大学学报》,第20卷第2期,2006年3月,30-37

  页。

  &黄俊杰:《张岱对古典儒学的解释一一以<四书遇>为中心》,《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转变与延续研讨会论

  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为笔者据“中国知网’’的“CNKI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所得出数据,或不够精准,仅供参

  考。

  s赵一静:《张岱的<四书>学与史学》,长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s李燕:《张岱与阳明心学》,武汉: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学菅技本的《试论〈四书〉的心学视角——以张岱〈四书遇〉为个案的研究》。其

  中《张岱的〈四书〉学与史学》--文,以张岱的理学作品《四书遇》和史学著作《石

  匮书》为中心,分别探讨了张岱的治经学风和史学特征。张岱《四书遇》的治经

  特点主要是从“反对训诂,注重义理阐发”、“兼采众说,自己不多着墨”、“重在

  体验与自得”、“儒释道会通”以及“反对朱注和时文注疏”这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试论〈四书〉的心学视角一一以张岱〈四书遇〉为个案的研究》一文,认为朱熹《四

  书章句集注》在阐发义理时混淆和“情理”与“物理”,导致《四书》诠释史上

  的心学倾向被掩盖,而《四书遇》一书重现了被程朱理学所掩盖的《四书》心学

  诠释传统。作者通过比较《四书章句集注》和《四书遇》对《四书》的不同注解,

  认为《四书遇》凸显了心学传统重视“情理”的为学工夫。港台地区以张岱哲学

  思想及《四书遇》为研究中心的博士论文有台湾东吴大学简瑞铨的博士学位论文

  《张岱〈四书遇〉研究》,已经成书出版,前文已有所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抱(《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该书主要以《陶庵梦忆》和《琅嫘文

  集》为文本依据,还原了张岱的生平经历,将一个处于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人物

  用生动的文笔呈现出来,可读性强,使张岱在英语世界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度。该

  书也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文化视角,呈现了西方世界张岱研究的状况,以及张岱对

  晚明西学的态度,不过,该书侧重张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明亡之前的活动,对

  其思想方面的内容鲜有涉及。该书中也提及西方世界第一本研究张岱作品的著作

  管技本:《试论<四书>的心学视角一一以张四书遇>为个案的研宄》,

  《陶庵梦忆》译为日文,并出版此书。松枝茂夫还著有长篇论文《读张岱〈陶庵

  梦忆〉》。综上,国外的张岱研究主要集中于张岱的生平、文学和史学成就等方面,

  哲学思想方面尚鲜有涉及。

  综上,目前学界对张岱哲学思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张岱“著《四书遇》

  三十万言,独标新意,与朱熹《四书集注》异趣。”且“今读《四书遇》,可以看

  到张岱的许多心悟之言,的确传衍了王学的绪余。书中又大量引用宋明理学家特

  别是晚明理学家的语录,阐明《四书遇》的义蕴,也是很有意义的”。之前对张

  岱哲学思想的相对缺乏是由于“文献不足征”,那么《四书遇》的发现与出版则

  为张岱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文本支撑。张岱的《四书遇》是阳明

  学影响之下的注经作品,对其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明末阳明学的真实状况,对张

  岱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必定需要纳入到阳明学的整体范围内来进行,并且对其与朱

  子之学的关系进行探究。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的张岱,其思想既有反应时代特征的

  一面,亦有在承前启后之节点上的独特创建。张岱《四书遇》中保存了大量晚明

  学者、文人对《四书》的见解,其中有许多并不见诸它处,是宝贵的晚明思想研

  究资料,也体现了晚明部分思想形态。张岱对晚明学术的批判,也蕴含于对《四

  书》的解读之中,这种批判应有助于考察清初学术转向的可能性。作为遗民的张

  岱,可以作为研究遗民思想的一个切入点,此外,张岱在文学、史学方面均有建

  树,对张岱哲学思想的研究势必要与其文学、史学思想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之间

  的相互影响以及内在的相通之处。

  1.3研究方法与范围

  关于明清之际的学术研究方法,目前学界有较多争论。比较著名的是梁启超

  “反动”说、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萧楚父“思想启蒙”说等。明清之际的思

  想研究亦是一个颇多争议的领域。从清代开始,顾炎武、王夫之对晚明的学风、

  思想大力抨击,对后世影响甚深。至清末之时,梁启超对阳明学说的价值有了初

  步肯定,认为“阳明学派在二千年学术史上,确有相当价值,不能一笔抹杀。”

  但他依然认为清代学术是对晚明思潮的一种“反动”而非继承、发展:“末流积

  弊,既已如此,举国人心对于他,既已由厌倦而变成憎恶,那么,这种学术如何

  能久存反动之起,当然是新时代一种迫切的要求了。”在这一时期,清代学术

  思想是对明代的反动和超越,成为普遍认知。及至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等又

  将晚明尤其是“公安派”等作为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代表,而至清初,这种风

  潮因政治原因而中断。近代,嵇文甫在《晚明思想史论》则指出,晚明是宋明道

  学向清代朴学转向的枢纽,清初并非是对明末的“反动”,而是晚明思想向前发

  展的结果。谢国祯及萧蓑父则从社会经济角度考察了明末清初的思想及学风,认

  为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反映到思想领域,对明末学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萧夔

  父更是发展了“启蒙说”,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了思想界的启蒙。余英时则认

  为思想文化有其独立于外部社会环境的“内在理路”,因此注重考查明清之际思

  想内部的继承与转折。这些都是研究明清之际思想的不同路径,可以为张岱哲学

  思想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从明清之际的社会历史环境巨变、社会思潮的转折以

  及转折背后深层次的连贯性等角度,在宏大的背景之中找到他在思想史中的定

  位。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张岱思想的形成处于明清之际而偏于明末,他的思想既

  有来自于明代学术传统的整体特点,又有处于明清转折之际的继往开来的学术动

  向。从更细化的层面来看,浙东学术的经史传统、张岱家族的学术渊源等,都是

  张岱哲学思想研究之重要的切入点。从横向角度来看,张岱哲学思想形成时期,

  阳明学的广泛流布对整个思想界产生着不容忽视之影响,同时阳明末流之积弊曰

  甚,学界亦开始了对阳明学的反思和批判;朱子学作为官方之学,亦是思想家需

  要回应的学术形态。与此同时,商品杜会和世俗世界的崛起,对传统的心性之学

  形成挑战,晚明之思想解放思潮、实学思潮、三教合流倾向等在张岱哲学思想中

  的反映,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张岱亦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学和史

  学理论与成就已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及研究,其哲学思想与其文学、史学思想的

  相互关系及内在关联,亦值得考查。笔者欲以《四书遇》为主要文本依据,探究

  张岱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包括晚明思潮的浸润、浙东学风的熏染、家学渊源的

  继承、交游氛围的渗透)、哲学思想体系(本体论和工夫论)、哲学思想倾向(三

  教合流、对阳明学的继承和批判、对朱子之学的态度、学贵自得、实学倾向等)、

  多重身份之张岱与其哲学思想(文学、实学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等方面,全面

  解析张岱哲学思想的整体面貌。

  2张岱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张岱身处明清鼎革之际,其思想之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明清之际的思想

  界有多种元素相互竞逐、相互渗透,形成了纷繁复杂又有共同问题意识的局面。

  本章以晚明清初的文化生态为背景,从思想史的角度切入,考查张岱哲学思想形

  成的背景,这些背景不仅包括宏观的晚明思潮,也包括张岱所处的浙东之地的学

  术氛围与特色、其家学渊源以及交游情况。这些背景都对张岱哲学思想的形成都

  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对其哲学思想形成背景的探究,可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学养

  渊源和学术传承的解说。

  2.1晚明思潮的浸润

  张岱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四书遇》一书,而张岱在《四书遇序》中提到:

  “余遭离乱两载,东奔西走,身无长物,委弃无余,独于此书,收之箧底,不遗

  只字”,可得知,明亡之际此书已基本成书。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提及自己

  的作品,《四书遇》亦在其列,该书应已集结完成,时年康熙四年(1665年)。

  根据朱宏迗的研究,《四书遇》“在甲申明亡之前已经基本定稿,入清以后或有所

  增补。其集结下限最迟应不得超过康熙四年,张岱六十九岁自为墓志铭之前。”

  由此可知,《四书遇》的成书主要是在晚明时期,且书中大量引用晚明士人的观

  点与作品,所以张岱的哲学思想与晚明整个学术思潮有很大的内在关联。

  明中叶以前,思想界几乎是程朱理学独覇天下的局面,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程朱理学亦是科举取士的内容与标准。据《明会典》卷七十七《礼部贡举科

  举》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颁布科举考试规则:“第一场,试《四

  书》义三道,毎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四书》义主

  朱子《集注》。”当时读书人,皆以《四书》为重,《四书》义理又以朱熹《四书

  集注》为宗,以至于:

  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学术

  界本身,本来就像贫血症的人,衰弱的可怜。

  2张岱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当时出现的注解四书的作品,也基本都是程朱理学的路数,“此亦一述朱,彼亦

  一述朱”,比较优秀的作品有蔡清的《四书蒙引》、吕栴的《四书因问》等,但是

  因为士子皆以程朱理学为圭臬,在义理上都少有发挥。再加上科举考试的引导及

  官方的提倡,渐渐地,程朱学说成了获取功名的工具,士子沉溺于训诂词章之学,

  导致程朱理学日趋僵化,经义荒疏。在这种思想僵化的状况之下,甚少有发明新

  意之学,甚至出现了一些摘引甚至抄袭他人思想成果的注经作品。比如,陈琛《四

  书全说》乃是整合了蔡清《四书蒙引》与林希元《四书存疑》而成;管大勋《四

  书三说》也是折衷蔡清、林希元二人的作品而成;王守诚《四书传三义》则又辑

  录了陈琛《四书浅说》、林希元《四书存疑》和蔡清《四书蒙引》而成。到了明

  中叶以后,阳明学的创立与流布,改变了这一几乎万马齐喑的状况。嵇文甫曾谈

  论过这一状况:

  “大概明朝中叶以后,学者渐渐厌弃烂熟的宋人格套,争出手眼,自标

  新异。于是乎一方面表现为心学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古学运动。心学与古

  学看似相反,但其打破当时传统格套,如陆象山所谓‘扫俗学之凡陋’,其

  精神则一。王阳明已经要讲古本大学了,王学左派的焦弱侯竟以古学著名了。

  自杨慎一下那帮古学家,并不像乾嘉诸老那样朴实下工夫,而都是才殊纵横,

  带些浪漫色彩的。他们都是大刀阔斧,而不是细针密线。他们虽不免于驳杂,

  但古学复兴的机运毕竟由此打开了。”

  心学与古学运动,打破了以往朱子之学的权威及传统格套,使得原先局限在程朱

  理学的思想界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别出手眼,大刀阔斧,以己心解经,出现了

  大批宗王的四书学作品。如焦竑《焦氏四书讲录》、李卓吾《四书评》、周汝登《四

  书宗旨》、杨起元《四书眼评》、葛寅亮《四书湖南讲》、张鼐《四书演》、刘宗周

  《孔孟合璧》和《论语学案》、袁黄《四书训儿说》和《四书删正》、林兆恩《四

  书正义》、孙应鳌《四书近语》、鹿继善《四书说约》等等。不同的学者可以对四

  书有不同的发挥,他们互相切磋、相互辩难,并结社、讲学,甚至形成不同派别,

  各立宗旨。理学尤其是阳明心学在明代思想史中可谓独占鳌头,明人自身亦对此

  学问评价极高,如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箦,1562-1609年)曾评价说明代心性

  之学超越唐宋“我朝别无一事可与唐、宋人争衡,所可跨詩其上者,惟此种学问,

  出于儒绅之中,为尤奇伟耳。”(《歇庵集》卷十五《与何越观六首》第三首);黄

  宗羲亦曾有过类似评价“尝谓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

  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析,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明儒学案发凡》)明人

  对于理学的自信,确与阳明学及其后学的“发先儒之所未发”息息相关。

  一般认为,晚明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竞逐又相互滲透的阶段。主要表现

  为阳明学与朱子学的角力、阳明学的盛行及阳明后学的分流与争辩、三教合流、

  王学末流的狂禅化与王学修正运动等。这些趋势,不仅表现在儒学内部,亦表现

  在文学、史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如“性灵”之说的兴起,“公安派”、“竟陵派”

  对“前七子”、“后七子”的冲击,审美的个性化、“童心说”的提出等。侯外庐、

  萧蓑父、谢国祯等将晚明文化看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萌芽之上的“启蒙思潮”,

  并对现代晚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龚鹏程曾对现今的晚明思想的研究做出

  过激烈的批评,他认为将..阳明学及其后学尤其是泰州学派作为晚明思想研究的主

  线是歧路一条:

  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代,近八十年来也极受学界重视,相关

  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是一堆错误,不仅无甚价值,抑且误导后昆,

  贻害无穷。这些研究者认为:晚明社会上弥漫着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

  思潮,注重个体生命,肯定情欲,强调儒学应落实于现实生活,而造成这种

  思想的,则是整个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的勃兴、资本主义萌芽、王阳明学说

  之流行等等。我反对这些看法。所以重新爬梳文献,检讨各种解释观点,认

  为从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来看晚明是走岔了路,晚明时期阳明学也非主潮,

  以王学发展及公安泰州为线索来观察晚明更不妥当。何况,历来对泰州和公

  安派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踵谬叠伪,不堪闻问的。

  龚鹏程另辟蹊径,对晚明思潮进行了重新审视,为晚明思潮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

  液。他对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批判是否公允,这里不做品评。但无论文中所说的

  “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注重个体生命,肯定情欲,强调儒学应落实于现

  实生活”,无论这些现象是否是晚明思想的主流,但它们都至少是存在的。由于

  明亡之后,许多士人将亡国之责推诿至阳明学及阳明后学的空疏学风,未免夸大

  了阳明学的流行状况及影响,但阳明学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的确对中晚明的社会及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而不可忽视的影响。

  张岱的哲学思想即是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滋长的,他广涉百家,推崇阳明学,

  但又不存门户之见,极其重视个体精神的独立性及批判精神,对阳明学及其后学

  的学术成果广泛吸收,同时又有所拣择、有所批判、有所建立。他吸纳当时的各

  种新思想,同时有能敏锐地洞察到其中不足,试图在原有的论域内进行修正、改

  进。张岱哲学思想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是极富意义的,他处在社会及思想变革的

  拐点,明末时期的思想特色在他的理论体系内得到彰显,同时,亦可以在他对当

  时思想内容的批判和建树中窥见新变化之端倪。

  2.2浙东学风的熏染

  张岱深受晚明城市繁华氛围和文化新思潮的浸润,同时又受浙东传统学术与

  士风的影响,浙东学术与士风作为区域性的概念,虽必定与不同时代的学术思潮

  的整体状况不可分割,然其自身亦有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特色及精神价值的

  独特取向,这种思想特色与精神价值的独特取向,又必然会展开为区域文化的心

  理结构和在学术、士风、日用伦常等方面的现实表迗。

标签: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100四年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