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丘之变 秦朝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巡游平原津而大病,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但是秦始皇脑袋还清楚,并写下传给扶苏的诏书:“与丧会咸阳而葬”。不久秦始皇去世,而诏书也被赵高扣押。赵高随即勾结李斯篡改诏书,赐扶苏和蒙恬以死罪,改立胡亥为秦二世。这次事变彻底打乱了秦朝的发展轨迹。若按照正常发展,是嫡长子扶苏继位。《史记》载“扶苏为人仁。”,扶苏若上台,必将调整秦朝严酷的统治环境,调和社会矛盾,延续秦朝的统治。
2,赤壁之战 208年,已经基本统一北方的魏武王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征孙权和刘备,双方在赤壁大站。结果曹操大意而被5万的孙刘联军击败,统一中国未能实现。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有绝对的实力来完成中国的统一,但赤壁之战失败后,孙权巩固在在江东的地位,刘备则乘机进取益州,使得分裂实力得以延续。这次统一失败后,中国再次实现真正的大统一,要等到隋朝了。
3,淝水之战 383年,苻坚已经统一了北方,离完成统一中国就差一个东晋。此时的东晋积贫积弱,但是北方刚刚经济战争,经济也尚待恢复。但是苻坚急于统一,便调动80万军队南征,最终在淮河一线被东晋8万军队击败。之后苻坚被杀,北方重新分裂。如果苻坚巩固了北方的统治再出兵,就算不能统一,也能够维持北方的统治。
4,孝文帝改革 471年,北魏孝文帝继位,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并迁都洛阳。这场改革,使得鲜卑族彻底融入了汉族,为中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孝文帝改革,北方将被胡人长期统治,汉族政权只能偏安于东南,甚至导致突厥强大统治中国。孝文帝改革使得“五胡乱华”的危机得到了解决,中华文明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5,三征高丽 隋炀帝本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皇帝,他为中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隋炀帝的一件事情让他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这件事就是三征高丽。612年614年间,隋炀帝三次远征高句丽,均已失败告终。三征高丽所调动了的军队可以说空前绝后,基本耗光了隋朝的国力,以至于民变发生,诸侯割据。若非如此,隋朝定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6,安史之乱 755年,北方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史思明以在此事件中,因此称为“安史之乱”。这场动荡一直持续到了763年。安史之乱破坏了唐朝北方的生产力,导致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镇压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地方各节度使乘机建立藩镇,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走向了衰落。实际上,安史之乱本应该很快平定,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在于唐玄宗处死潼关守将高仙芝和哥舒翰,改变了战争格局。
7,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936年,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契丹已经兴起。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因而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随后,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政权,并对契丹称“儿皇帝”。此次事件对中国影响深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是宋朝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8,钓鱼城之战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领几十万大军围攻西南的军事城堡——钓鱼城。在这场战役中,蒙古军队久攻不下,蒙哥也中箭而去世,蒙古被迫撤军。蒙哥去世后,蒙古内部就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蒙古西征的步伐也停止了。随后,支持汉文化的忽必烈获得了胜利,建立了元朝。而蒙古的几大汗国也分裂了出去。因此钓鱼城之战,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
9,靖难之役 1398年,朱元璋去世,其嫡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主张以柔道和仁政治国,能够纠正朱元璋时期的很多弊端。但朱允炆上台不久,就因为削藩问题而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取代了建文帝的统治,为永乐帝,并迁都北京。永乐帝的治国措施和朱元璋并无区别,他的上台,使得明朝的专制统治继续深化。
10,清兵入关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随后,李自成在处理吴三桂问题上欠妥。而后吴三桂借口“陈圆圆事件”,公然和满清政权勾结,引清兵入关。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合绞杀下,李自成“大顺”政权很快倒台,清军一路南下,征服了大江南北,建立了清朝。
标签: 中国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