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军事事件

纵横百科 126 0

  1,涿鹿之战

  涿(zhuō)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4600年前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2,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3,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 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

  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经此一战,漠北无王庭,匈奴大量逃入西亚,部分观点认为汉武帝间接灭亡了罗马帝国。这是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的立国立族之战,更是华夏民族永恒的骄傲,炎黄子孙永久的丰碑。

  4,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此役后唐朝开始倒计时。进而进入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五代十国。

  5,靖康之变

  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取而代之的南宋,其统治范围狭小,仅仅只是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国土面积只是北宋的三分之二。南宋偏安东南,完全丢失传统农耕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战略只能处于防御地位,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宋朝的灭亡又导致中原本土文化上被严重破坏,中国的火器技术经由元朝进入欧洲大陆,就是这个时候起,欧洲的军事技术开始快速发展。

  6,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

  土木之变之后使仁宣之治以来的国力上升的局势戛然而止。之后到明朝覆亡也没有走出这场浩劫的阴影。虽然后面明朝在军事力量上部分上恢复了曾经的实力,但是所成的政治,经济,人才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这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明朝灭亡后,资本主义发展中断,文字狱更加严重,中国文化的发展缓慢。清朝更强化了从明朝继承的闭关锁国政策。领先国外几百年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不再存在了。

  8,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则借此大力发展科技,人才,文化,军事,俨然成为唯一的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在之后的半个世纪,日本开始独霸西太平洋,并对中国步步蚕食直至占据大半个中国。

  9,武汉会战

  1938年,标志是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正是在中日相持的期间,美国对日本入侵中国的态度发生的转变。美国明确要求日本必须从中国全面撤军,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如果当时中国顶不住日军的最大规模的进攻,太平洋的局势尚未可知。

  10,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国民党的5大主力,2个被消灭于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同时东北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

  毛泽东指出:“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标签: 中国的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