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纵横百科 132 0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亲爱的粉丝朋友,从2020年4月23日起,《医药导报》推出《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北京大学历史系孙铁主编)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一场伟大的国内革命战争,历史上称为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将为新中国奠基,而解放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大决战,也就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

决战东北

自1946年6月国共内战烽火点燃,至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迁守台湾,两党全面内战共持续了整整三年半之久。起初,国民党一度占有优势,曾攻陷中共根据地首府延安。后来双方势力此消彼长而渐起变化,并发生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这第一场决战就是“辽沈战役”。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至山海关段铁路发起攻击,至10月1日,攻克锦州北面屏障义县和锦州南面的高桥、塔山、兴城,孤立锦州。蒋介石经过精心谋划,决定集中22个师,组成东西两兵团,分别从锦西、沈阳出动,东西对进,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获悉国民党军增兵锦西后,致电中央军委,提议回师打长春。但过了不多时,他又报告中央,决心仍然打锦州,并调整了兵力部署。毛泽东收到林彪的报告后,立即复电,重申必须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并且指出,“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

按照新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从10月9日开始,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锦州发起攻击,扫清外围后,于10月14日10时发动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人,俘虏范汉杰。在攻击锦州的同时,东北野战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分别在彰武、新立屯和塔山地区,进行了防御作战,尤其是塔山阻击战,激战6昼夜,击退“东进兵团”数十次猛烈进攻坚守住了阵地,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

锦州解放后,东北战局急转直下。在人民解放军的争取下,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所部于10月17日起义。19日新七军投降,东北“剿匪”总指挥郑洞国被迫于21日凌晨走出指挥部中央银行大楼向解放军投诚。长春和平解放。与此同时“西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企图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掩护沈阳国民党军沿铁路线撤入关内。10月21日对黑山、大虎山发动攻击,遭遇解放军的顽强抵抗。

黑山、大虎山阻击战鏖战正急之时,东北野战军攻锦州得胜之师迅速回头,从南北两翼钳击合围廖耀湘兵团。廖耀湘进攻黑山、大虎山受阻后,乃改变计划向营口方向撤退,企图从海上逃走,但途中又遇解放军的拦截,不得已分成两股向沈阳方向突围。由于指挥错乱,部队来往调动,陷人一片混乱。这时坐在北平指挥的蒋介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被围歼而无可奈何序。

从10月26日4时起,东北野战军在绕阳河以西、大虎山以东、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区域内,展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空前大规模的围歼战,至28日5时,歼灭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新编第一、第六两军,俘虏廖耀湘,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廖耀湘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进增援,沈阳解放后,于11月8日乘船从海上逃走。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以伤亡近7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万人,取得震惊中外的胜利。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力量。辽沈战役,加上当时其它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据此,毛泽东指出,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算起,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1948年11月起,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实现了。

淮海和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辽阔地区进行了淮海战役。

集结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郑州至连云港段,津浦铁路薛城至蚌埠段的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集团,是蒋介石的最大、最强的战略集团,担负着拱卫首都南京的重任。蒋介石在徐蚌地区集中的兵力,连同战役中调来的,为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82个师,总兵力达80万人。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华东野战军按照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发起攻击,至11日,黄伯韬兵团4个军被包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另一个军在运河窑湾被歼灭。黄伯韬依托工事顽强抵抗。华东野战军适时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从11月16日开始发起总攻,激战至22日,全歼黄伯韬兵团,兵团司令官黄伯韬自杀身亡。在围歼黄伯韬兵团的同时,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以西、以南发动攻势。11月16日凌晨攻克徐蚌间战略枢纽宿县,隔断徐蚌两敌的联系,使徐州刘峙集团陷于完全孤立。

黄伯韬兵团被歼,徐蚌交通被截断后蒋介石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决定以徐州的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沿津浦路向南,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由蚌埠向北,以黄维兵团由蒙城向宿县方向进攻,三路会师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黄维兵团约12万人,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其中的第十八军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用来解徐州之围的生力军。淮海前线总前委常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认为歼击黄维兵团的时机很好,决心先打黄维兵团。11月25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将黄维兵团包围歼灭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俘虏黄维。

当黄维兵团陷入重围,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三路会师宿县计划破产后,11月30日蒋介石把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召到南京,经过密商,决定放弃徐州,由杜聿明指挥丘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绕经萧县、永城大路南下,接出双堆地区的黄维兵团,退守淮河以南。但是,杜聿明集团30万人一出徐州,就乱成一团,争相逃命。华东野战军立即展开围追堵截,12月4日将其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杜聿明集团陷入内缺粮弹,外无援军的绝境。1月6日16时,华东野战军集中10个纵队,编成东、北、南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敌发起总攻。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俘虏杜聿明,李弥乘天黑化装潜逃。

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的情况下,自己伤亡13万余人,取得歼敌55.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完全置于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之下,使蒋介石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1948年12月,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震撼下,华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60万人已成惊弓之鸟,陷于退守两难的境地,龟缩于北平(今北京)、天津、塘沽、张家口一线。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的先遣兵团包围了部署在北平、张家口的傅作义部队,切断了他们向绥远西逃的通路,“围而不打”,拖往敌人。然后东北野战军主力插人北平、天津、塘沽、唐山之间,“隔而不围”,切断敌军各据点之间的联系,使华北从张家口到塘沽800里战线上的敌军处于欲战无力,欲守无能,欲退无路的被动局面。

12月5日,平津战役开始。12月22日到24日,解放军占领了新保安和张家口。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歼灭守敌13万多人,活捉指挥官陈长捷,解放了天津。这时,百万解放大军云集北平地区,北平20余万守敌已成了瓮中之鳖。北平国民党军在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了解放军的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91)

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将国民党军和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北平方式”成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争取了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建制部队站到人民方面来,是中共中央战略指导的一大成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共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及3个兵团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1个师(包括战役中新建和重建的军、师),连同非正规军总计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

影响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未完待续)

编排:戴卫 黎昕

晓玲医生“温心”提醒您:关注5·12国际护士节

百年大疫后,向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首个节日致敬

太极山泉水,天然弱碱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标签: 中国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