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奕詝其实水平还是可以的,是史学界公认的资质较高的皇帝,比起其祖父嘉庆道光来说,执政还是比较有魄力的,只可惜的是其所处的时代是内忧外患,已经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了,所以咸丰也被称为“苦命皇帝”。
咸丰皇帝的“三错四无”,“三错”指的是错当皇帝、错离北京、错用托孤;“四无”指的是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
其实通过这“三错四无”就能看出咸丰皇帝是如何把清王朝推向悬崖,险些灭亡的。下面我简单讲一讲。
三错错当皇帝:这一条其实难免有事后诸葛亮之嫌疑,虽然在当皇子时期,比起其六弟奕訢来看,能力是差了点,但是当上皇帝之后,严治官吏,重用汉臣,对外主战,还是一个想有作为的皇帝。谁能肯定奕訢如果当皇帝,就是对的呢?从后期中法战争,奕訢支持李鸿章对外妥协这一条来看,也说明奕訢并不完美。
错离北京:这条确实咸丰做错了,作为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擅离北京不仅是对他们自己家族的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直接导致北京首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造成万园之园圆明园覆灭,国家尊严尽失,皇帝被俘虏也许不利于国家,但是国家尊严却不能丢失,这点咸丰确实大错特错。也许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愧对祖宗江山,丧权辱国,无地自容,一年后就自暴自弃,自我麻痹,郁郁而终。
错用托孤:托孤这一条,咸丰是精心设计,左右权衡,深怕幼子失权。担心大臣专权,设置多达8人之多的顾命大臣,担心亲王拦权,疏远恭亲王奕訢等宗室,担心后宫干政,设计两宫辅政,两印玺绶。事实证明,咸丰顾虑太多,反而造成了家族失权,朝野混乱,最终被慈禧专权半个世纪。
四无这个四无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四无对于咸丰来说有点冤枉。
其执政期间,清洗军机处,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提拔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叛乱。从《清文宗实录》中记载,他此时的工作极为勤奋,每天都有许多谕旨下达,几乎都是亲笔朱批朱谕,不靠军机大臣动手。先后罢免了道光朝的保守派穆彰阿和主和派耆英等。又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将一品大员柏葰处斩,使得清王朝此后几十年间官场风气。对英法外敌也是强硬对待,其中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还重挫英法,短暂的废除了《天津条约》。只是后期确实是工业文明国对农业封建国是碾压式的打击,咸丰一直打到八里桥全败后,才怕了。
还有沙俄趁火打劫,割了外东北1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确实坏的很,知道咸丰内陷入太平天国起义,外又被英法围殴,无暇估计东北地区,1858年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割让在东北,咸丰闻之暴怒,将奕山革职查办(奕山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来咸丰去世后,奕山才死里逃生),并不予承认,直到1860年,英法攻陷北京,咸丰自暴自弃,最终由奕訢与沙俄签署《中俄北京条约》,放弃外东北,一年后咸丰去世。
不能完全说咸丰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只能说在他那个环境下,是无可奈何,没有稳定哪里的发展。确实是“苦命皇帝”。内外因素的交融,使得清王朝差点在他在位期间覆灭。
在我看来咸丰做错的事情有2件,这2件都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一是1860年逃离北京,放弃臣民;二是1860-1861这最后一年的生命自暴自弃。
标签: 咸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