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时期国本之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朱棣更喜爱朱高煦吗?

纵横百科 191 0

朝史暮想:

永乐年间,朱棣对于太子的选择,谈不上“国本之争”,相对后来万历朝立储问题的激烈程度和拉锯时间,朱高炽算是幸运很多了。

但朱棣的确对最终人选是有过迟疑的。原因也简单,相对朱高炽的温和,朱高煦的杀伐狠绝,盛气凌人则更像朱棣,而做父亲的往往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永乐时期国本之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朱棣更喜爱朱高煦吗?

朱棣的确对最终人选有过迟疑。但大体上,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还算稳固。朱棣对朱高炽有过动摇,也是因为有原因的。

第一,朱高炽体胖,行动不便,且身体状况一直不怎么样。对于是否能够胜任帝国的统治者,面对高强度的政务工作,朱棣是有担心的。

第二,朱高炽性情温厚,但作为一位君主来说,过度地宽厚,就代表着难以驭下。同时朱高炽一直和文官集团走的很近,这使得朱棣非常担心其继位后是否存在大权旁落的可能性。毕竟,皇权和文官集团此消彼长的对抗状态,是贯穿整个封建历史的。这点,从后来朱棣打压解缙的事情,就可见一斑。

那为什么最后朱棣还是选择了长子朱高炽?朱棣同样是从务实的角度考虑。

永乐时期国本之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朱棣更喜爱朱高煦吗?

其一,朱高炽有丰富的治国经验。在朱棣做藩王的时候,很多事情朱高炽就在接手管理了。到朱棣发动靖难造反,常年在外打仗,后方的事情也是朱高炽打理。后来做了皇帝,朱棣动不动就喜欢找蒙古人打架,监国的同样是朱高炽。这是朱高炽拥有的重要优势。

其二,朱高炽和大臣走的近,也说明其在朝臣中有众多拥护者。虽然有难以驭下的风险,但这同样是优势。朱高炽的理政风格,做东宫太子时的一众老师班底,还有朝臣的支持,这些同样让朱棣对贸然更换太子人选投鼠忌器。而从朱高炽之前的一些举动来看,朱高炽和朝臣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

其三,朱高炽的嫡长子身份。这个身份,朱棣既看重,也不看重。不看重,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信奉强者为王的人怎么可能拘泥于礼教;看重,是因为如果他想让自己后代以后能够顺利进行权力过渡,就必须遵循这条实行了千年的法则。很显然,朱棣最后选择了妥协。

其四,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颇受朱棣喜爱。这个加分项是朱高炽独有的。虽然朱高炽温和,但是他儿子朱瞻基却很有英武之风。朱棣就非常喜爱这个孙子,甚至外出打仗都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可以说,朱高炽储君之位的牢固,和自己这个儿子有莫大的关系。

永乐时期国本之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朱棣更喜爱朱高煦吗?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朱棣在朱高炽和朱瞻基之间犹豫过,最后依然选择了朱高炽作为继承人。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国本之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