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纵横百科 186 0

导言于谦历来被认为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于谦的死,后人也是惋惜不已,把这笔帐算到复辟的英宗朱祁镇,以及帮助其复辟的石亨、徐有贞等人头上。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其实,按照历史的记载,于谦死得一点都不冤枉。为什么这么说?既然参与到皇权的更替,于谦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正是于谦的伟大之处,为了国家利益,把一切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所以,于谦的死,可以说很冤,也可以说一点也不冤!

但是,英宗能够复辟,并成功报复于谦,有一个小人物是关键!

先否英宗,再否见深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四日,群臣照例来到奉天门外的左顺门前问安。据太医传出的消息,景帝病势已非常严重,不免人心惶恐。倒是司礼太监兴安遇事不乱,他从左顺门内一出来,劈头便说:“公等皆朝廷股肱耳目,不能为社稷计,徒日日问安何益!”经他一说,众人才猛然醒悟,一起来到午门外的左掖门。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在这里,大臣们讨论过土木之变的善后事宜,争执过废立太子的尴尬难题。如今,又来到这里商议景帝身后之事。人还是那些人,地方还是老地方,气氛却更为压抑。如果说第一次是同仇敌忾、义无反顾,第二次是大势已定、无容选择,这一次却是吉凶未卜、前途叵测,每个人都在仔细掂量自己的前程和退路。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王直、胡濙等部院大臣倾向于复立沂王见深为太子,但内阁诸臣则态度暖昧。陈循本来敢作敢为、甚有担待,易储之议第一个署名的就是他,这次却是一声不吭。相反,倒是平日遇事退避、资历也较浅的萧镃更为坦率,当吏部侍郎李贤问及他对复立沂王的看法时,竟断然答道:“沂王既退,不可再也!”王文也是快人快语:“今只请立东宫,安知上意谁属!”却不知这一痛快,却招致了塌天大祸。有人猜测,王文与景帝的心腹太监王诚谋迎襄王瞻墡(仁宗之子)的世子祁镛继位,这成了英宗复辟后诛杀王文的真正的“莫须有”罪名。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孙太后曾召见于谦,问祁钰死后,祁镇可否复位,于谦认为:“失国得罪祖宗,恐不足以示天下后世。”又问复立故太子见深可否。答曰:“罪人之子,已废不复。”是于谦对复立东宫也不以为然,从而构成了在英宗复辟后被杀的重要因素。惟一视此事为儿戏的是都御史萧维桢,当萧镃主草写上“早建元良”时,他竟提笔改“建”为“择”,成了“早择元良”,并自鸣得意笑道:“吾带亦欲更也!”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如果景帝对这份“早择元良”的联名疏作出积极反应,重立见深为太子,事情也许还有转机。但他却下了一道对自己、也对许多大臣带来灾难的诏谕:“卿等忧宗庙爱君之心,朕已知之,但今失于调理,所请不允。”并表示十七日将视朝。

关键时刻的“不急于一夜”到正月十六日,有关王文与王诚谋迎襄王世子的传闻已不胫而走,以吏、礼、兵三部尚书王直、胡濙、于谦为首的部院大臣及科道官重议复立见深为太子事,内阁诸臣见事态紧急,也开始倾向复立见深为太子,大家推举兵部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商辂主草奏疏。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商辂是正统十年英宗钦点的状元,也是有明二百七十年间惟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夺魁的“三元”进士,《明史》说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见众人推己,商辂也不推辞,援笔书道:“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两句话掷地有声,宣宗只有祁镇、祁钰二子,祁钰既无子嗣,那么皇储自非祁镇之子莫属,即使有人谋迎襄王世子,也不为舆情所接受。奏疏拟定,天已向晚,第二天便是常朝日,景帝日前曾谕示十七日早朝,因此众人也不急于一夜,议定第二天早朝时面争廷折,定要复立沂王为太子。

但是,与议众人中尽管有于谦这样的政治家,有商辂这样的学问家,但多为胸怀坦荡、不设城府的君子。谁也未曾料到,就在他们光明正大地议国事于朝堂,准备和平完成皇位交替时,一群野心家却在密室策划一场铤而走险的阴谋。

阴谋策划者:石亨、徐有贞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石亨是陕西渭南人,《明史》说他“生有异状,方面伟躯,美髯及腹,善骑射”,使一柄大刀,舞动如飞,每有战事,当先陷敌,屡立战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猛将。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前,已经是都督同知的石亨随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蒙古骑兵在阳和口遭遇,战事惨烈,宋瑛、朱冕战死,石亨仗着马快刀狠,竟单骑杀出重围。由于得到兵部尚书于谦的赏识,石亨被召到京师掌五军营,在瓦剌进攻北京时,力战德胜门外,又在西直门外解怀宁伯孙镗之围。北京解围后,石亨论功第一,晋爵武清侯,佩镇朔大将军印,后加太子太师。于谦改革京军时,石亨又兼提督团营,成了景泰一朝最为显赫的武官。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徐有贞原名徐理,南直吴县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无一不精,长得短小精悍,谋略过人,可以说是景泰、天顺时首屈一指的学问家和权术家。但因土木之变后首倡南迁,坏了名声,故而不得升迁。后打通了内阁陈循的关节,又改名徐理为徐有贞,才得由翰林编修升为谕德,因治河有功,在景泰七年已官至左副都御史,七年间升了四品八级(由正七品编修至正三品左副都御史)。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无论是石亨还是徐有贞,在景泰时都感到受了压抑。论德高望重,有五朝元老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论居中策划,有内阁陈循、王文;尤其是兵部尚书于谦,既负经济之才,又有再造之功。如果附和众议,仍立见深为太子,景帝若有不测,新君继位,受重用者还是王、胡、陈、于。

就在此时,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善星象占卜的鸿胪寺主簿万祺石破天惊地向急于寻找出路的石亨指点迷津:“皇帝在宫,奚事他求!”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石亨闻言,如梦方醒,立即与张軏、曹吉祥密谋。张軏为靖难元功河间王张玉之子、英国公张辅之弟,积功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掌京营兵;曹吉祥为御马监太监,正统时曾领兵征麓川、征兀良哈、征邓茂七,帐下有一批为其效死力的达官锐卒,是正统时最有权势的宦官之一,景泰时又分掌京营。

石、张、曹均为京军中的实权派人物,比起那些坐议立谈的文官,他们行事要果断得多。只是还缺少一位出谋划策、总揽全局的人物。他们找到当年往宣府迎回英宗的太常卿许彬,许彬向他们推荐了“善奇谋”的徐有贞。

《大明风华》中的“南宫复辟”于谦输得不冤!

在徐有贞的策划下,并得到孙太后的支持,石亨、徐有贞、张轨、曹吉祥及靖远伯王骥、左都御史杨善等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即商辂等人议定上疏请复立见深为太子的当天、景帝准备抱病视朝的前一天的深夜,发动了一场拥戴英宗复辟的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结语这次政变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总格局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却导致了当时最高决策阶层的重大变化。

景泰时期的决策人物在英宗复辟后大多遭到清洗: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都督范广及司礼监太监王诚、施良、张永、王勤被杀,大学士陈循、工部尚书江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及侍郎项文曜戍铁岭卫,大学士萧镃、商辂及侍郎王伟、古镛、丁澄削籍为民,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大学士高毂致仕。内阁、六部全部改组,部院大臣尽遭贬斥,取而代之的是夺门功臣及其亲信:徐有贞、许彬入了内阁,王骥、杨善分掌兵部和礼部,石亨、张軏、曹吉祥掌京营、参与朝政。

标签: 南宫复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