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历经劫难后是如何展现大明英主风采的?

纵横百科 118 0

有句歌词叫“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古代王朝的皇帝,一般都是终身制,父死子继。有时父亲在日,儿子做太子,也许还能先锻炼锻炼,先搞个热身什么的,等继位后不至于做门外汉,但有的年龄很小,因父皇撒手而去,就只好以幼小年龄登基为帝。其实呢,小小的孩子能懂什么呢?单纯幼稚,奇思妙想,从不计后果,因政治等各方面的不成熟,往往招致国家灾难,人民流离失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皇帝也变成了成年皇帝,多年的成败得失,从政经历,让他政治上走向成熟,终于可以很好地治理天下了。现在据说在使用年轻干部上也流传着这样的话:“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不过治国理政都关乎国家兴衰和百姓福祉,让年轻干部预先多学习锻炼一下还是很有必要。明朝时期的明英宗朱祁镇,由于没经过学习锻炼就坐上了皇帝位,就历经了磨难,最后才显得成熟了。不然,就其前期做皇帝的所作所为,真的很难胜任“英宗”二字的。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因年幼由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宣宗朝的“三杨”老臣辅政,国家治理还算可以。但当张太皇太后和老臣们都去世的去世,老的老了以后,十五岁的英宗开始亲政。一个十五六岁不更世的孩子,能懂什么,因此他最信任陪伴他一起长大的太监王振,致使太监王振有机控制朝政,党同伐异,混乱朝纲,把个朝庭弄得乌烟涨气,小人得志,正士出朝。直到发生土木堡之战,英宗年轻气盛,一心想学先祖的英雄神武,面对北方强大蒙古人入侵,在王振的一力挑嗦下,他竟然决定要亲征。众大臣劝止不住,只好随他。结果在土木堡二十万明军惨败,英宗被俘,太监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后来在大臣于谦的主导下,力推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打消蒙古人以英宗为要挟的幻想,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打退了蒙古人,取得了胜利。蒙古人后来看挟持朱祁镇也没什么意义了,就又送英宗回了大明。权力这东西,没掌握还不知它的好处,一旦掌握了,人就欲罢不能。初始让朱祁钰先做个代皇帝,等英宗回来再归还,朱祁钰还不肯,但等做了一段,朱祁钰就不想让皇位了,英宗回来,朱祁钰就让他做太上皇,驻南宫,等于将英宗囚禁了。也许朱祁钰会想,自己辛苦带领众人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江山,凭什么要让呢?朱祁钰就幽英宗,废太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朱祁镇已翻不了身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朱祁钰竟病重了,而且他儿子也早夭了。徐有贞、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等趁机劝英宗发起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重新又登上了皇位。八年的幽禁生活,一年多的俘虏生活,让而立之年的英宗逐渐成熟起来了。他重登皇位后,确实也做了几件与国与民有好处的事情。首先他成功镇压了石亨、曹吉祥的叛乱,维护了国家安定。夺门事件后,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都受到了很高的封赏,但几人恃功而骄,徐有贞是文人,在朝政上往往欺二人不识字,不跟他们商量就奏报皇上,引起了石亨、曹吉祥的不满。二人就在英宗前诋毁徐有贞,英宗这时已觉察到三人对皇位的威胁,就先免职徐有贞,发配外地服刑,刑满赦免其回家,却终生不再起用。石亨因其儿子犯案被贬,心存不满,就联系曹吉祥谋反,因机谋泄露,二人俱被凌迟处死。其次,英宗任用了贤臣李贤、王翱等人。李贤被任命为首辅大臣,在他的整治下,朝纲趋稳,风气转正,一些正直有才的官员逐渐代替了那些只会流须拍马的佞臣。英宗听言纳谏,俭事惠民,也算做了不少的好事。再次,英宗临死时废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嫔妃殉葬制度。朱元璋要求在皇帝死后,皇帝的一些妃嫔都要殉葬,这是一个很残忍的制度。朱祁镇临终前对太子说:“自高祖皇帝以来,帝王驾崩之后,总要用后宫的嫔妃殉葬,这样做太残忍了,我死后不要嫔妃殉葬,你要记住我说的话,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第四,英宗释放了建文帝幼子。建文帝幼子朱文圭,被称为“建庶人”,从靖难之役的永乐朝开始,就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英宗感到同祖同宗,很是怜悯,就赦免释放了他。由于几十年不同人间接触,出狱的朱文圭也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识的废人。

经过一次次劫难的经历,英宗的确在政治上成熟多了,也做了不少让后人称赞的事,但他复辟后杀功臣于谦,取消朱祁钰帝号并给予恶谥,为太监王振立祠纪念,却让人难以放怀,因此后人对英宗评价并不高,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昏君,难称明朝赐给他的“英宗”二字。

标签: 南宫复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