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纵横百科 133 0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四十万大军(一说20万)亲征瓦剌,留下郕王朱祁钰在北京监国。结果在王振的瞎指挥下,大军调度无方,后勤不力。走到土木堡时,军队由于缺水少粮,军心大乱。瓦剌太师也先趁机率军进攻,明军仓促迎战,最后大败,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皇帝英宗也被俘。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震惊。当时情况是,大明的边军精锐基本损失殆尽,武将大多战死,连皇帝明英宗也成了也先的俘虏,也先丝毫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而是挟土木堡大胜之威,率军直趋北京,意图一鼓作气攻下北京城。北京城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太后和皇后将积攒多年的金银钱财打包好,装了八大车运给也先,乞求也先能放还明英宗退兵,当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只不过徒增了瓦剌军的嚣张气焰。

这时候,以于谦为代表的一干文武忠臣站了出来,对于如此危局,于谦果断而迅速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添上一个又一个砝码。

一 力排众议,禁止南迁当也先的大军直扑北京时,朝廷上下一时间意见不一,有很多人主张迁都南京,避也先锋芒。甚至有一个大臣徐珵说他根据星象推断,朝廷必须南迁才能得保,这当然是他南迁的借口。但是于谦明白,南迁是万不可行的,第一,也先只是孤军深入,并没有稳固的后方,在北京城下必然呆不长,土木堡一战,虽然惨败,但大明也没有伤其国本。第二,一旦南迁,几乎是把北方拱手让给了也先,又要上演南宋偏安一隅的景象。于是,于谦向主张南迁的大臣厉声说: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于谦主张保卫北京的主张得到了郕王朱祁钰的支持,这样,再也没人敢提南迁的意见,大家达成统一认识,保卫北京。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二 铲除阉党,以平众怒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来,大臣们都对王振误国的行为恨的咬牙切齿。其实,在土木堡英宗被俘后,王振就被愤怒万分的英宗护卫樊忠一锤子砸死了。但是,在北京城里的王振余党平时嚣张跋扈惯了,到这个危急关头还不知道收敛。大臣们在朝堂上怒责王振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还上前叱骂朝臣,忍无可忍的大臣们顾不上读书人的体面了,直接在朝堂上围住马顺,拳打脚踢,马顺竟然就这样被打死了,随后,这些大臣又一不做二不休,冲到内宫将王振余党宦官毛贵、王长随揪出,一并打死,将尸体挂在东安门外示众。郕王朱祁钰眼看局面控制不住了,惊慌失措,准备溜走。这时候,于谦极力劝住朱祁钰,让他宣布阉党是罪有应得,所有参与暴力围殴的大臣均无罪。这才平息了众怒,稳定了局面。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三 另立新帝,稳定朝纲虽然暂时铲除了阉党,稳住了朝臣,但是局面依然岌岌可危。英宗被也先俘虏,也先利用英宗要挟大明投降。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是另立皇帝,一方面以安臣民之心,另一方面也使也先不能再用英宗进行要挟。但是,英宗的儿子此时才三岁,显然是不行的,郕王朱祁钰是英宗的亲弟弟,比英宗只小一岁,是最佳人选。于是,于谦在征得太后同意后,和一众大臣准备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但是朱祁钰却怕了,一是英宗仍在,而且留有子嗣,自己当皇帝恐怕会名分不正,二是也先大军马上兵临城下,北京城存亡未知,此时登基会承担巨大的风险。这时,又是于谦劝服了朱祁钰,于谦说:“我们做臣子的拥立您,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在于谦晓以大义后,朱祁钰同意登基,是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随后,景帝配合于谦,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并任命于谦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四 调军勤王,知人善用当时京师的守城部队是三大营,人数只有数万,而且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将士有盔甲,武器也老旧。于谦命令工部加紧赶制铠甲兵器,同时将126万件南京库存兵器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到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9000余项、甲5000余件,火枪1.1万余杆、火铳2万多只,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悉数运往北京。此外,于谦还把三大营改组成了10个营团,这样更利于战时指挥调配。即使是这样,守城兵力依然薄弱。为了加强防御力量,于谦又将两京、河南等地的备操军,南京、山东的备倭军,江北所有的运粮军以及部分浙兵调入北京,发布严令,有不听调者,立即处斩。这下,北京城的守卫部队一下从数万上升到了22万。虽然这些部队都是二线地方军,战斗力远不如大明边军,但是如果稍加训练,调度得当,还是可堪一战。京师一下多了这么多军队,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离北京最近的粮仓是在通州,但是,如果派出后勤部队运粮,很可能被也先袭击。于是,经过慎重思考与权衡,于谦下令,所有的勤王部队均取道通州进入北京,粮草直接有勤王军带进来,这样,就解决了粮食问题。

在北京保卫战中,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将军石亨。石亨是边军将领,当初也是随英宗一起出征的,土木堡兵败时,他逃了出来,单骑逃往北京,到北京后,反而被以败军之将的名义下狱了。但是,于谦力排众议,大胆重新启用了石亨,他认为土木堡之败,非石亨之罪,最重要的是,石亨是当时北京城里为数不多的有和蒙古骑兵作战经历的将领。事实也证明,于谦没有看错石亨,石亨复出后很快训练出了一支能与蒙古骑兵抗衡的骑兵队伍,在日后的北京保卫战中,石亨在安定门大破瓦剌骑兵,以后又有力的支援了西直门,稳定了局势,为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五 指挥得当,取得胜利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于谦心里更有底气了。此时北京城上空是一片肃杀之气,二十二万将士分别布守在北京九个城门,严阵以待,静静的等待也先的到来。1449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土木堡之变86天后,也先亲率主力大军,连带挟持被俘的明英宗,经大同进攻紫荆关,迂回到京师。经过土木堡一战后,也先认为大明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对北京城志在必得。然而,刚一交战后,他就绝望的发现,这群明军和三个月前被他全歼的明军完全不一样。也先首先在德胜门遭到大败,于谦用少量骑兵将也先的数万骑兵引诱进来,然后用火铳火炮猛攻也先,蒙古骑兵坠马者不计其数,连也先的弟弟也在战斗中身亡。德胜门受挫后,也先随即掉头进攻西直门和彰义门,同样被击退。也先在北京连续攻城5日,寸步难进。这时候,各个勤王部队已经直逼京师而来,也先唯恐退路被切断,连夜撤退了。

至此,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基本被歼,那于谦为什么能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北京保卫战的意义毋庸置疑,避免了明朝重蹈宋朝的覆辙,成为一个偏安南方的小朝廷,而北京保卫战最大的功臣,非于谦莫属。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夏之将倾,国士无双,于谦于少保也!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留言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标签: 土木之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