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纵横百科 561 0

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历时较长,建都频繁,但洛阳并没有像其古城一样反复改名。历史上,洛阳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等古称,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沿用洛阳之名,直至今日。洛阳,因处河洛之阳而得名,也正于此,洛阳在历史上很少改名。

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不过,到了近现代,洛阳却面临着一次改名的窘态。而这时改名的始作俑者竟是大行侵略之道的日本。之所以称为“窘”,一则改名的背后,反映日本侵略的无耻野心和残暴行径;二则也反映了日本内心纠结、不自信的一面。

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故事要从洛阳保卫战说起。洛阳保卫战发生在“七七”事变后,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了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作为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河南会战,日军出动了约十五万兵力,目标直指洛阳。1944年5月5日,日军攻破郑州、新郑后,沿陇海线西犯龙门,洛阳保卫战至此打响。

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当时驻守在龙门的是第15军和第14军第94师,共计1.8万名官兵。以军长武庭麟、副军长姚北辰为首的15军将士多为豫西人。他们为了保卫家乡,人人抱着“杀身成仁”的决心,死守洛阳城,与日军殊死搏斗。当时围城的日军又从华北、华中抽调兵力,并由空军掩护,总兵力达5万人以上,重兵压向洛阳城。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我方军队装备落后,经过21天的激战,在援军迟迟不到的情况下,仅2000多人突围而出,其余战士则丧身日军的毒气、子弹之中。5月25日,洛阳沦陷。

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洛阳沦陷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改“洛阳”为“福阳”。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有人说日本国名中有一个“日”字,而洛阳谐音“落阳”,在意思上与日本国名相克。在洛阳保卫战中,日军打的很艰难,损失也惨重,万余人日本士兵被击毙。日本军方认为自己的困境是有洛阳这个名字造成的。于是日本改“洛阳”为“福阳”,取福佑“日出”之国。伴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失利以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军方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给有特殊意义的洛阳改名或许就是惧怕自己失败的一种重要体现。

洛阳沦陷后,日军为何迫不及待地改“洛阳”为“福阳”?

在给洛阳改名的同时,日军开始在洛阳城内及周边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豫西一带处处留下了日军的暴行,当地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标签: 洛阳兵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