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东山谢氏,六朝名门世家(转载)

纵横百科 210 0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留下的一首怀古诗,记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金陵秦淮河上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进入隋唐以后这里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从中,我们可以听到诗人对世事沧海桑田、人间盛衰变化所发出的无限感慨。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面,是三国东吴王朝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称乌衣巷。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尤其是谢氏家族,其势力之繁盛,经过刘宋、南齐、南梁,一直延续到南陈王朝,堪称江南第一士族。进入隋唐以后,随着谢氏家族的没落,乌衣巷逐渐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巷》的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却展翅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这个乌衣豪门最繁荣的颠峰——陈郡阳夏谢氏。

    一提到陈郡阳夏谢氏,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通俗点来说,就是当时的“公务员考试标准” 。负责这考试的人,叫中正,正二品。三国曹魏立中正以考察群臣,晋南北朝依然延续,隋唐时期被废除。中正给人才定品级的标准有三个: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就是要看被评者的家族名望和前辈官爵,在三个标准中,家世比较好评,可以量化比较。而道德、才能,就比较难办,只能由中正概括地写一写,也就是“概括得吹一吹,骂一骂”,尺度很灵活,当然一般也很套话。三国曹魏王朝的中正王嘉,在评价一位官员吉茂时说,吉茂虽然出身名门大族,但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德还不错。这就是所谓的套话。

    根据“家世、道德、才能”三个标准,中正开始打分。分数分为九品,最高分数为一品。看似很公平,可是由于三个标准中,“家世”是绝对的重头戏(这个标准至少占了总分数衡量的90%),加之中正这个考官本人,也肯定会与一些士族挂钩,这么自然而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华谢氏溯源

    中华谢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神农炎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姜姓,是新石器时期华夏农耕文明的创始人,被推为中原部落联盟总首领,定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炎帝传承八世,因蚩尤作乱,禅位于黄帝。

    附世系:1、炎帝神农——2、炎帝临魁——3、炎帝承——4、炎帝明——5、炎帝宣——6、炎帝来——7、炎帝里——8、炎帝榆罔——9、柱

    到了夏朝初年,传至十五世伯益,因协助禹治水有功,为夏禹之相,禹暗中为儿子启培植实力;禹驾崩之后,以天下授之,伯益不受,让位于启,乃避居箕山之阳,从此世代封为吕侯,成为姜姓吕氏。

    附世系:9、柱——10、庆甲——11、戏——12、器——13、祝融——14、垂——15、伯益

    到了商朝末年,传至五十二世姜尚,字子牙,辅佐周文王创建西周王朝;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正月,又辅佐周武王攻灭商朝,成为周朝的开国第一功臣,被册封为齐国君主,定都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

    附世系:15、伯益——16、若木——17、费昌——18、房——19、仁昶——20、天英——21、珪——22、敏——23、豹——24、谦——25、澄——26、晔——27、宇——28、清——29、宝——30、宽——31、胡——32、铭——33、车——34、能——35、弘——36、瑞——37、倚——38、拜——39、世长——40、恭——41、祥若——42、范——43、箨——44、安世——45、忠贞——46、绍良——47、庵年——48、卿——49、渰州——50、彦——51、筠生——52、尚(子牙)

    姜尚生十三子,长子伋,继承齐国的侯位;幼子佐,册封于申(今河南省南阳市),是为申侯,这是申国的开始;吕佐改为姜姓申氏。

    到了西周后期,传至六十二世恩,字宏道,生一女二子:周宣王的皇后姜氏,以贤德著称;申伯(姓姜,名诚)、申甫为姜皇后之兄弟,周宣王之国舅。宣王五年(前823年)六月间,猃狁(匈奴之祖先)为乱,侵略周朝边境。周宣王命元舅姜诚协同大臣尹吉甫前往征伐,猃狁战败溃逃,姜诚名震朝野,功勋著于《诗经》。周宣王念姜子牙开国之功以及姜诚征战之功,封姜诚于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升为侯爵。姜诚以地名为姓,是为华夏谢氏始祖,从此申国又称谢国;申甫仍姓姜,所以说谢姜同源。谢氏的根就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谢氏宗祠至今尚存。

    至于周宣王把谢邑册封给申伯的确切年代,长期以来没有明确记载,众说纷纭。如今,人们在《竹书纪年》里面终于发现了明确记载:“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我们这才知道,姜诚始封于谢邑,改姓谢氏,是在周宣王七年(前821年),也就是姜诚击退猃狁两年之后。这个千古迷案终于水落石出。

    附世系:52、尚(子牙)——53、佐——54、汲——55、陵高——56、嵩——57、谋——58、成——59、瑚——60、献——61、宁——62、宏道——63、诚

    申侯姜诚受封谢邑之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谢国人民积极垦荒,发展经济。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谢国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申侯生一女二子:女为周幽王的皇后;谢宏、谢猛为申皇后之弟。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废了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宜臼投奔外祖父后,申侯为给女儿和外孙报仇,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联合西戎族,攻打周朝的都城镐京。由于早先周幽王为博褒似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结果镐京被西戎族攻陷,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西周王朝灭亡。

    宜臼即位,史称周平王。因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西戎族又不时前来攻打,只得迁都洛阳,进入东周时期。申侯之子谢宏,生一女一子:女为郑武公夫人武姜;谢广为武姜之弟也。武姜支持少子段,进攻长子郑庄公寤生,失败以后,段自杀身亡,郑庄公同母亲武姜重归于好,并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王权。

    春秋前期,楚武王连年围攻申国,占领沿淮膏腴地区,攻占了申国都城谢邑。申人国破家亡,只好往东迁到信阳一带,寻求自保。传至六十八世谢预,又遭到楚文王的进攻。周庄王九年(前688年),楚文王率领大军围攻申国,历时数月,占领了申国大部分国土,申国大势已去。到了周惠王元年(前676年),楚国消灭凭险据守的申国余部,申国这个谢氏诸侯国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附世系:63、诚——64、宏——65、广——66、烈宗——67、骘——68、预

    春秋中期,申国灭亡后,谢预之子谢昌俊归顺楚国,被封为大司马。此后,谢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国身居要职。战国前期,传至七十七世谢珽。当时,楚简王设立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任命谢珽为兰陵县首任令尹。据传,该地因附近山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

    附世系:68、预——69、昌俊——70、达礼——71、子民——72、秩——73、雍——74、林——75、涣——76、旺——77、珽

    到了秦朝,传至八十四世谢武,历官至秦尚书郎,武德将军,夫人王氏、邱氏、刘氏、骆氏、徐氏、张氏,子三十六人,散居天下。其中第十五子谢秉槐,乃刘夫人所生之第三子,西汉初期担任儒林郎、尚书太尉,负责军队和政府的日常经济开支。

    谢秉槐之子谢堂,在汉文帝、汉景帝年间担任将军、中大夫。谢堂之子谢瑛,汉武帝年间担任中郎将,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屡立战功。

    附世系:77、珽——78、国辉——79、宁——80、福——81、扬贞——82、平和——83、文——84、武——85、秉槐——86、堂——87、瑛

    到了西汉末年,传至九十世谢礼宣,字文仪,博通五经,为一代名儒;担任谏议太夫,史称直臣。东汉前期,其孙谢夷吾,字尧卿,汉明帝时担任巨鹿太守,才兼四科、行全六德,时称大汉社稷之栋梁也。其长子谢瑀汉,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担任御史中丞大夫。

    到了曹魏末年,传至九十七世,也就是江南上虞谢氏的创业始祖谢缵,谢氏家族从此拉开了辉煌发展的序幕。

    一世始祖:

    谢缵,字伯登,祖居陈郡阳夏县谢家堂村(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他担任长安典农中郎将,官职虽然不高,与太守相当,但由于掌握了人力和物力,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王朝的统治中心之一,所以为江南上虞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谢缵在洛阳去世。配王氏,生二子:衡、澄。其长子谢衡时任西晋的国子祭酒,辞官扶柩回乡,葬父于故乡阳夏县谢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盖草屋,为父守孝三年;至今墓碑犹存。

    附世系:87、瑛——88、文轩——89、福郎——90、礼宣——91、怡——92、夷吾——93、瑀汉——94、居贞——95、仲庸——96、景隽——97、缵

    上虞二世:

    谢缵之子谢衡,字衡再,号仲权,魏少帝正元二年(255年)生于陈郡阳夏县。进入西晋王朝以后,历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太子少傅,以精通儒经、知识渊博,开始进入西晋王朝的中央政界。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之乱。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都城洛阳被匈奴攻陷,大批士族和百姓南渡,谢衡也率领族人跋山涉水,辗转迁居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东山村),在此繁衍生息。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有文集二卷传世;配曹氏、尤氏、李氏、吕氏;生三子:鲲、裒、广。

    上虞三世:

    谢衡长子谢鲲,字幼舆,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生于陈郡阳夏县。自幼聪慧,任达不拘,爱好老庄文学,能歌善琴,不慕功名。随父南渡始宁县东山以后,担任豫章太守,莅政清肃,百姓爱之,被誉为“朝廷之望”。后官拜尚书仆射、镇西将军,封成亭侯。晋明帝太宁元年十一月廿八日(324年1月10日)去世,时年四十三岁。著有文集六卷;配徐氏、刘氏,生二子一女:嵘、真石、尚。

    谢衡次子谢裒,又名魮,字幼儒,号桓彝,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生于陈郡阳夏县。自幼才兼文武,随父南渡始宁县东山以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拜为司马睿的参军,转任郡尉;永昌元年(322年),升任太常卿;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因打败后赵军队有功,封为福禄伯,升任吏部尚书、国子监祭酒。不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配庄太君、孙氏、周氏、焦氏、张氏、辜氏、王氏;生六子:奕、据、安、万、石、铁。

    谢鲲、谢裒兄弟陆续为谢氏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这个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士族之家。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曹魏、西晋时期,阳夏谢氏像后来那样与琅琊王氏齐名的一流士族地位还没有形成。

    谢衡少子谢广,字幼临。晋武帝年间担任尚书。

    附世系:97、缵——98、衡——99、鲲——100、嵘、真石、尚

    进入东晋中期之后,始宁(上虞)的谢氏家族开始迅速走向繁荣兴旺的辉煌时期。

    上虞四世:

    谢鲲之女谢真石,嫁于阳翟望族、侍中太傅、征讨大都督褚裒,生女褚蒜子。后封为寻阳乡君。

    谢鲲之子谢尚,字仁祖,生于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少有令名,八岁即被名士所重。他擅长音乐,博综众艺,东晋时代的钟石之乐,是由谢尚创始的。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中原战乱,谢尚跟随晋军北伐,此战虽未成功,却获得了晋朝丢失已久的玉玺,从而恢复了东晋王朝的正统地位。

    永和九年底(354年初),谢尚担任豫州刺史、拜为尚书仆射,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后又加都督豫州扬州之五郡军事,自请留朝。永和十一年(355年),进为镇西将军,出镇寿阳。升平元年(357年)五月,升任豫冀幽并四州军事大都督,进封卫将军,诏书未至,谢尚就在历阳去世,时年五十岁。配袁女正,生二女:僧要、僧韶。继一子:康(谢奕次子)。

    附世系:97、缵——98、衡——99、裒——100、奕、据、安、万、石、铁

    谢裒长子谢奕,字无奕,生于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担任剡县令。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任晋陵太守。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升为吏部尚书。升平元年(357年),堂兄谢尚去世后,朝廷认为谢奕品行正直,能继承谢尚的业绩,乃任为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升平二年(358年)八月去世,时年五十岁。配阮容、王氏、程氏、柯氏;生八子四女:寄奴、探远、渊(川)、攸、道韫、靖、道聆、豁(淡)、道粲、玄、道辉、康(出继谢尚)。

    谢裒次子谢据,又名虎,字元通,号中郎。历任东阳太守、散骑侍郎,早年去世,当时三十三岁。配王绥;生三子:朗、方、允。

    谢裒三子谢安,字安石,生于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他为人沉静,识鉴能力很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由于东晋朝廷内部权臣当道,互相倾轧,谢安长期隐居始宁县东山,屡次谢绝朝廷征召,与王羲之等人遨游山水,以音乐诗文自遣。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年逾四十,才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他在都城建康城东三十里的一个土山上,造了一座府第,并按始宁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称东山(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后山)。从政之初,历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

    当时,桓温专擅朝政,太和六年(371年)废皇帝司马奕,立司马昱为晋简文帝。次年简文帝驾崩,桓温率大军进入都城,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慑于谢安等人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曜继位,史称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又要求皇帝禅位;谢安等故意拖延,直至桓温病死,使东晋王朝统治延长数十年。桓温死后,孝武帝年幼,谢安总揽朝政,一切政务均由谢安处理。短短数年问,谢安由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宰相。

    太元元年(376年),晋孝武帝司马曜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太元二年(377年),朝廷又加授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这样,东晋的军政大权全部由谢安掌握。虽然外姓篡权的危机已经过去,但是东晋政权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皇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外部却又受到了日益强大、业已统一北方的前秦王朝的威胁。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这种形势下,谢安积极稳定国内政局,团结异己,很注意搞好同桓氏家族之间的关系,没有打击他们,还让桓温的弟弟们主持长江中游的军事。他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对团结其他士族,共同维护东晋王朝,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谢安还注意用人唯才,不避亲故。当朝廷下诏寻觅能镇守北方的文武良将的时候,谢安认为侄子谢玄有经国才略,足以担当重任,就推举了他。

    东晋王朝在谢安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又削减吏士700人,不仅减轻了人民负担,而且节省了国家经济开支,有利于做好御敌准备。他还积极进行军事准备,派谢玄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在南迁士族和民众中选拔精壮组成勇猛善战的北府兵,以逸待劳,在长江北岸紧紧守卫着京师大门。

    谢安又设立侨郡侨州,军队平时务农,闲时习武,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此外,桓氏家族在长江中游的夏口(今湖北武汉)驻守,防止前秦从中线南下。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口的犄角之势,谢安自己坐镇京师,遥控全局。他把自己个性魅力中的名士风度与儒将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当时,前秦皇帝苻坚经过东征西伐,于太元四年(379年)攻陷东晋北边前沿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已达到极盛,其统治区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他决心乘胜消灭东晋,一统天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领百余万大军进攻东晋,步兵骑兵水兵,连绵数千里,江南朝野震惊。

    谢安建议晋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谢玄(谢奕之子)为前锋都督,谢琰(谢安之子)为辅国将军,统兵八万,北上御敌,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他自己坐镇都城建康东山,运筹帷幄。秦晋两军隔着淝水遥相对峙,形势对晋军来说非常严峻。谢玄派使臣要求秦军后退一些,腾出空地作为战场;苻坚企图等晋军渡河一半时,发动铁骑冲杀,于是下令后撤。

    不料疲惫不堪的秦军一退就乱了阵脚,被俘虏的东晋将军朱序又夹在秦兵中呼喊:“秦军败了!”前秦军队乱作一团,不可收拾;东晋军队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前秦主帅苻融,苻坚也被乱箭射中。秦军溃不成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追兵赶到,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苻坚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回到了洛阳,淝水之战就这样以前秦的惨败划上了句号。

    谢安当初从上虞东山出来从政挽救晋朝,又在南京东山运筹帷幄打败秦军,所以后来便形成一个成语“东山再起”。关于“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的发源地,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上虞东山”和“南京东山”两种说法,各有佐证。其实“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应该是发源于上虞和南京两座东山,因为谢安是从这两座东山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两说并存,才能让人们了解一个完整的谢安。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度过了一次危机,谢氏家庭的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朝廷加封谢安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军事;任谢玄为荆江两州刺史,但谢安主张谢桓两家都应封赏,结果彼此无怨。不久,谢安却因功名极盛遭到了一些阴险之徒的陷害。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这个昏君对谢安有了嫉妒之心。他委重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掌握政权,疏远谢安。为了避嫌,谢安被迫离开京城,举家搬到广陵附近。

    谢安虽身遭陷害,仍不失东山之志,准备等朝廷稍稍稳定,就辞官从水路重返故乡始宁东山。可惜,他的愿望还未实现,就患病了。太元十年(385年)秋八月,谢安先对广陵防务作了周密布置,然后才请求朝廷准他回京治病。当谢安的车辇缓缓驶进建康城门时,病卧车中的谢安伤感地对说:“以前桓温在的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有一次我曾梦到自己坐着桓温的车走了十二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坐他的车,预示我替代他的职位;十二里,意味着我担任宰相十二年而止。白鸡主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啦!”于是,他上疏辞官。

    过了几天,八月廿二日(10月12日),一代名相谢安在京师建康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归葬始宁东山。谢安作为一个对中华民族有贡献的人,历史会永远记住他的功业和英名。他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学均有很高的造诣。作为高门士族,他能顾全大局,以家族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这与王氏、桓氏家族形成鲜明对照。他性情闲雅,处事公正,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这些都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配王氏、刘琰妹、朱氏、成氏;生二子:瑶、琰;二女。

    谢裒四子谢万,字万石,生于晋明帝泰宁元年(323年)。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初入仕途;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任吴兴太守;升平二年(358年),担任西中郎将、都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

    在升平三年(359年)十月受命北征时,谢万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劝戒无效,只得亲自抚慰将领们。军队到达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逃还,军士们本欲杀他,看在谢安份上才未动手。不久,谢万被罢免为庶人。晋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去世,时年四十岁。谢万工诗能文,有文集16卷,今佚。现存《兰亭诗二首》和残篇《春游赋》等。配王荃;生三子:韶、怿、藤;一女。

    谢裒五子谢石,字叔石,号少患,生于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官拜秘书郎;宁康三年(375年)任黄门侍郎;太元六年(381年)封为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统率前线战事,为谢家第一将,与侄谢玄、谢琰等大败前秦苻坚于淝水。以功升为中军将军、尚书令;太元十年(385年),封南康郡公;太元十三年(388年)升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年底(389年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配诸葛文熊、范氏、杨氏;生四子:汪、敷、蕙、猷。

    谢裒少子谢铁,字铁石。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担任永嘉太守。配王氏、杨氏、冯氏、吴氏;生三子:邈、翀、胜。

    上虞五世:

    谢真石之女褚蒜子,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嫁于晋康帝司马岳,咸康八年(342年)封为皇后,皇后之母谢真石封为寻阳乡君;生晋穆帝司马聃,建元二年(344年)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历经晋哀帝、晋废帝、晋简文帝、晋孝武帝,驾驭东晋政权,前后长达四十二年。她重用谢安等人,在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军队,使得东晋王朝转危为安。太元九年六月初一日(384年7月5日),辅佐六位皇帝、维持东晋朝廷的褚太后驾崩,享年六十一岁。

    谢尚长女谢僧要,嫁于庾和。

    谢尚次女谢僧韶,嫁于殷歆。

    谢奕长子谢寄奴,早亡。

    谢奕次子谢探远,早亡。

    谢奕三子谢渊,又名川,字仲度,小字末。颇有文才,官至义兴太守。早亡。配王氏、张氏;生一子:焕。

    谢奕四子谢攸,字叔度。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任博士;后来官至散骑侍郎、主簿、博士散骑郎。早亡。配庾女淑;生四女三子:令芬、令和、令范、珫、令爱、玙、球。

    谢奕长女谢道韫,又名韬元,字令姜,约生于晋成帝咸康六年(340年)。东晋女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之妻。她知书达礼,聪慧能辩,曾留下咏雪名句,为后人广为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泰山吟》充满阳刚之气,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王凝之有四子一女。据《晋书·烈女传》记载,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孙恩自海上起兵,攻陷会稽,谢道韫的丈夫、子女在战乱中全部遇难。她举措镇定,命婢仆执刀仗剑,自己横刀在手,奋力抵抗。贼兵汹涌而来,她抱着小外孙被押到孙恩面前,义正辞严,无所畏惧。孙恩为之折服,以礼相待,命部下善加保护,送她返回故居上虞东山安居。

    会稽各县学子时常向谢道韫请教,她已年过半百,在堂上设一帘帏,端坐其中,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以师道尊称她。当时能与谢道韫齐名的,当时会稽的张彤云。张彤云的家世不及谢家,论才情不相上下。时人评价:谢道韫神清散朗,张彤云清心玉映,二人各有所长。在离乱交织的晋代,谢道韫堪称女中豪杰。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谢道韫走完了她坎坷的人生道路,享年七十岁。

    谢奕五子谢靖,字季度。擅长写作。官至散骑常侍、太常卿、常乐县侯。卒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配庾氏、王氏;生二子:肃(出继谢康)、虔。

    谢奕次女谢道荣,嫁于范少连。

    谢奕六子谢豁,又名淡,字安度。官至中护军将军,徐州刺史。卒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配司马氏;生二子:果、皓。

    谢奕三女谢道粲,嫁于郗道胤。

    谢奕七子谢玄,字幼度,小字羯,生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自幼聪颖敏捷,勤学多悟。青年时期,具有经国才略。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玄二十岁,开始步入仕途。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担任桓豁部下的司马,领南郡相。

    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经谢安推荐,担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方南渡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成为朝廷的主力军。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在盱眙、淮阴、君川等地击败前秦军的进攻,升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以功封东兴县侯。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调动百万大军,遣苻融为都督,大举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孝武帝下诏,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设计使秦军后撤,导致秦军大乱,晋军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384年),谢安上疏,以谢玄为前锋,率领晋军大举北伐,自广陵北上,一路攻克淮陵、黎阳、鄄城、广固等地,收复了兖、青、司、豫四州;并修青州渠以通粮草,招降苻朗、苻丕等。朝廷以谢玄的战功,下诏加封徐、兖、青、司、并、冀、幽七州大都督,复加左将军,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康乐公。

    谢玄与叔父谢安,皆有淡泊明志,功成身退之意。以疾病为由,上疏请求解职,退隐上虞东山。太元十二年(387年),朝廷批准,调任会稽内史。太元十三年正月(388年2月),一代名将谢玄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与世长辞,时年四十六岁。配羊氏,感情甚笃,曾有寄鱼的佳话流传;后继娶桓氏、刘氏、王氏;生二子:瑍、琼;一女。

    谢奕幼女谢道辉,嫁于桓石民。

    谢奕少子谢康,字超度。自幼出继谢尚,袭爵咸亭侯,早亡。配王氏、武氏;继一子:肃(谢靖长子)。

    谢据长子谢朗,字长度,小字胡。早年失去父亲,善言玄理,体甚弱。晋隆和元年(362年),担任东阳太守。约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后去世。著有文集六卷传于世。配李氏;生一子:重。

    谢据次子谢方,字正度。早卒。配李氏;继一子:混(谢琰三子)。

    谢据少子谢允,字令度。官任宣城内史。配胡氏;生四子:裕、纯、甝、述。

    谢安长女谢氏,嫁于王国宝。王国宝不学无术,品行恶劣,谢安厌恶他的为人,一直压制着不予重用。他也一直对岳父怀恨在心,经常在司马道子和皇帝面前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使得晋孝武帝疏远谢安。

    谢安长子谢瑶,官任建昌县公。配温氏;生四子:该、模、澹、璞。

    谢安次女谢氏,嫁于王珉。谢安执政时,大权独揽,暗中排斥王氏,王谢两家互不相容。王珣、王珉兄弟先后娶谢家女儿为妻,同为谢氏女婿。谢安先让侄女同王珣离婚,随后又让女儿同王珉离婚,两族由此成仇。

    谢安次子谢琰,字处度。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担任著作郎、转秘书丞、迁散骑常侍。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担任侍中,具有军国之才。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正值淝水之战,担任辅国将军,与堂兄谢玄以精锐八千渡淝水,大破秦军。

    太元九年(384年),谢琰迁升辅国将军,封紫桑侯。太元十年(385年),封望蔡公、征虏将军、会稽内史。太元十四年(389年),转任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太元十六年(391年),迁升尚书右仆射。太元十九年(394年),任护军将军。太元二十年(395年),任右将军、都督前锋军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任尚书左仆射。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封谢琰为司马、加右将军。隆安三年(399年),升卫将军、徐州刺史、右将军如故、会稽内史,都督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东阳五郡军事。当时,孙恩率众造反,登陆浃口(今浙江镇海),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自号征东将军。朝廷遣徐州刺史谢琰与都督吴郡军事刘牢之前往镇压,孙恩败逃。

    其后,将帅劝谏谢琰加强防备,谢琰不以为然。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复寇浃口,攻余姚,破上虞,抵山阴县北之邢浦。晋军在河塘之间的窄路行军,被孙恩军杀得大败。谢琰落荒而逃,被自己部下张猛杀害;二子肇、峻同时遇害。配朱氏、毕氏;生三子:肇、峻、混(出继谢方)。

    谢安幼女谢氏,嫁于袁质。

    谢万长子谢韶,字穆度,小字封。时人称谢氏最优秀者为:封(韶)、胡(朗)、羯(玄)、末(川)。生于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担任黄门侍郎。后担任武昌太守;又转任车骑司马。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去世,时年三十三岁。著有文集三卷传于世。配王氏、田氏;生三子:恩、琳、喻复(出继谢邈)。

    谢万之女谢氏,嫁于王珣。谢安执政时,大权独揽,暗中排斥王氏,王谢两家互不相容。王珣、王珉兄弟先后娶谢家女儿为妻,同为谢氏女婿。谢安先让侄女同王珣离婚,随后又让女儿同王珉离婚,两族由此成仇。

    谢万次子谢怿,不详。

    谢万少子谢藤,不详。

    谢石长子谢汪,东晋末年袭南康郡公,担任散骑常侍。早年去世。配王氏、邱氏;继一子:明惠(谢翀次子)。

    谢石次子谢敷,字庆度。约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前后在世。性沉静寡欲,入太平山十余年。官府屡次征召,皆不就。擅长隶草,著有文集五卷传于世。生一子:沉。

    谢石三子谢蕙,早卒。配李氏。

    谢石少子谢猷,官至会稽内史,修造了县西南25里的古塘。孙泰认为东晋即将灭亡,聚集道教徒,准备造反;谢輶报告朝廷,孙泰被司马道子诛杀,以功受封都督五州军事。

    谢铁长子谢邈,字茂度。性刚硬,颇有理识。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担任永嘉太守;太元十七年(392年),迁升侍中;太元十八年(393年),出任吴兴太守。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率领大军进攻浙东,先后攻克上虞、会稽等地,谢邈为之所擒,不屈遇害。配郗氏;继一子:喻复(谢韶少子)。

    谢铁次子谢翀,字守度。东晋末年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侍郎、散骑常侍。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被孙恩乱兵所杀。配李氏;生二子:方明、明惠(出继谢汪)。

    谢铁少子谢胜,字季仕。余姚县令。

    上虞六世:

    谢川之子谢焕,东晋末年封为宋兴侯,后更封为豫章伯。配李氏;生一子:诲。

    谢攸长女谢令芬,嫁于袁文子。

    谢攸次女谢令和,嫁于上虞县令王万年。

    谢攸三女谢令范,嫁于陈茂先。

    谢攸长子谢珫,又作玩、糵,字景玫,生于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自幼出继谢川。太元九年(384年),谢玄率军北伐,收复兖、青、司、豫四州,被加封为七州军事大都督。太元十年(385年),其原先的侯爵被转封侄儿谢玩,为豫宁伯。后担任海陵太守,散骑常侍,封东乡侯。卒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五月廿七日(421年7月12日),时年四十九岁。配袁琬;生五子一女:宁、道休、奉(出继谢玙)、雅、简、女儿。

    谢攸幼女谢令爱,嫁于王擜之。

    谢攸次子谢玙,字景琳,生于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年)。约卒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时年三十三岁。配卫秀;生一女:娇;一子:温。继一子:奉(谢珫三子)。

    谢攸少子谢球,字景璋,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东晋末年担任辅国参军。卒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时年三十二岁。配王德光,卒于义熙十二年(416年);生一女:令娇;一子:元。

    谢靖长子谢肃,出继谢康。虽得寿终,但没有子嗣。配朱氏;继一子:灵祐(胞弟谢虔次子)。

    谢靖少子谢虔,字景成。东晋末年担任散骑侍郎。生二子:灵昭、灵祐(出继胞兄谢肃)。

    谢玄长子谢瑍,又名庆,字景盛,生于晋废帝太和三年(368年)。生性迟钝,与谢氏家族其他人才全然不同。官历任秘书郎、从事中郎。袭康乐公。卒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时年二十六岁。配刘淑珍(精通诗书,长于书法)、崔氏、赵氏、白氏、钱氏;生四子:公仁、公孝、公信、灵运(公义)。

    谢玄之女谢氏:嫁于袁湛。

    谢玄少子谢琼,东晋末年官居侍郎,刘宋初年担任尚书。生一女。

    谢朗之子谢重,字景重。自幼聪明俊秀,而有才学之名。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年),担任会稽王道子门下的长史。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六月廿二日(399年8月9日)去世。配郭氏、苏氏;生五子:绚、瞻、晦、嚼、遯;一女:月镜。

    谢允长子谢裕,字景仁,(名与宋武帝同讳,故史家称字)。生于晋废帝太和五年(370年)。早年担任前军行参军、辅国参军事。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的走狗张法顺权倾一时,大臣官宦无不登门巴结,唯谢裕决不屈服。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杀司马元显,非常敬重谢裕,请他担任黄门侍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桓玄失败后,刘裕掌握了晋朝的朝政大权。由于谢裕博闻强识,因而得到重用,担任从事中郎。

    义熙五年(409年),迁升为镇军将军司马、领晋陵太守,又担任车骑将军司马;后来历任大司马府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迁吏部尚书;义熙十一年(415年),迁升为领军将军、尚书右仆射,转任尚书左仆射。谢裕生性严谨整洁,气宇不凡,刘裕敬佩他,同他结为亲家。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刘裕深为痛惜。配郭氏;生一子:恂。二女:庐陵王刘义真妃、王谢氏。

    谢允次子谢纯,字景懋。早年担任豫州别驾。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担任荆州刺史刘毅门下的卫军长史,从镇江陵。时王镇恶率军袭击刘毅,毅适疾病,左右乘车欲逃,谢纯叱之:“我人吏也,何逃之?”乃入卫。及刘毅兵败,谢纯也被杀害。配庾氏;生一子:绹。

    谢允三子谢甝,字景甝。东晋末年担任司徒府右长史。配史氏、刘氏。

    谢允少子谢述,小名道儿,字景光。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少有德行,初为长兄谢裕所憎,及裕疾病,述尽心营视,侍奉汤药,十多天顾不上洗涤、梳头,裕深为愧疚,兄弟感情从此非常友爱。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次兄谢纯被杀害后,述护送纯的灵柩回乡安葬,途遇暴风,船只漂泊河面;述独自乘着小船,冒着狂风恶浪寻求航线,呼天泣地,伤心欲绝,感动天地,使他找到了航线,幸而生还。

    刘裕视察豫州,以谢述为主簿,甚器重之,任吉阳县侯。宋武帝永初年间,担任尚书祠部郎、太子中舍人,出补长沙内史。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拜为中书侍郎,后任武陵太守、彭城王刘义康门下的长史、领南郡太守。元嘉六年(429年),担任司徒左长史,转任左卫将军。元嘉十年(433年),出任吴郡太守、补吴兴太守。在郡清廉,为吏民所怀。元嘉十二年(435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配范氏(范晔之姐);生三子:综、约、纬。

    谢瑶长子谢该,字景成。东晋末年任东阳太守,袭封庐陵郡公。妣陈氏;继一子:承伯(二弟谢模次子)。

    谢瑶次子谢模,字景加。东晋末年任光禄勋。生二子:承仁、承伯(出继伯父谢该)。

    谢瑶三子谢澹,字景恒。澹性格通达仗义,不追求功名利禄。在跟随刘裕的时候,不拘礼义,别人以为他是方外术士,不受礼仪规矩约束。在晋末宋初,历任柴桑侯、尚书、光禄大夫,兼太保、散骑常侍。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担任光禄大夫、复兼太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迁升侍中,特进为金紫光禄大夫。配苏氏;生一子:里。

    谢瑶少子谢璞,字景山。自幼孝友,祖父谢安深赏爱之。仕至光禄勋。生二子:涛、炎。

    谢琰长子谢肇,字景茂。东晋末年封骠骑将军。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乱军进攻余姚,占领上虞,抵达山阴。晋军被打败,谢琰以及二子肇、峻同时遇害。配管氏; 生一子:礼。

    谢琰次子谢峻,字景纯。东晋末年担任吏部郎,封建昌侯。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乱军进攻余姚,占领上虞,抵达山阴。晋军被打败,谢琰以及二子肇、峻同时遇害。配张氏;先继一子:宏微(谢恩次子),后生一子:幼微。

    谢琰少子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颇有文才,自幼闻名;容貌俊美,为江南第一帅哥。早先,晋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婚,未几帝崩。袁崧想要招谢混为女婿,旁人劝道:“您不要招惹皇家贵婿。”后来袭父封爵。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孙恩乱军进攻余姚,占领上虞,抵达山阴。晋军被打败,谢琰以及二子肇、峻同时遇害。谢混成为晋陵公主的驸马,袭望蔡公、中书令。

    义熙二年(406年),加封中领军、尚书左仆射;义熙四年(408年),加封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义熙八年(412年),因参与刘毅叛党而被诛杀。刘裕称帝以后,对于谢混的结局感到非常惋惜。谢混著有文集三卷传于后世。配晋孝武帝之女晋陵公主司马氏、周氏;生一子:涟。二女:文婵、文孋。

    谢韶长子谢恩,又作思,字景伯,号远略。东晋末年担任武昌太守、黄门侍郎。终年四十七岁。配陈氏;生二子:曜、密(宏微,出继谢峻)。

    谢韶次子谢琳,东晋末年担任枢密御史。

    谢韶少子谢喻复,东晋末年袭南康郡公,刘宋时期担任散骑侍郎。生一子:暠。

    谢敷之子谢沉,字行思。有文才,东晋末年担任太学博士,迁升著作郎。注《毛诗》、《汉书》、《诗赋》、《晋书》,共计一千余卷。

    谢翀长子谢方明,字景宋,号严略。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率领大军进攻浙东,先后攻克上虞、会稽等地;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谢邈在郡,劝邈避之,不从,谢邈被杀,方明逃免。其后担任晋陵太守、骠骑长史、南郡相。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进位侍中。永初三年(422年),出任丹阳尹,有能名,转任会稽太守。元嘉三年(426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配严氏;生二子:惠连、惠宣。

    谢翀次子谢明惠,东晋末年出继谢汪,袭南康郡公,担任散骑侍郎。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率领大军进攻浙东,先后攻克上虞、会稽等地;明慧被孙恩乱军所杀。配邹氏;继一子:暠(谢喻复次子)。

    上虞七世:

    谢焕之子谢诲,刘宋初年都督荆湘军事。配丁氏;生一子:凰。

    谢珫长子谢宁,字元真。刘宋时期任驸马都尉、奉朝请。配王氏。

    谢珫次子谢道休,早年去世。

    谢珫三子谢奉,字刚真。出继谢玙。早年去世。配袁氏。

    谢珫四子谢雅,字景真。配殷氏。

    谢珫少子谢简,字德真。配王氏。

    谢珫之女谢氏,不详。

    谢玙之女谢娇,嫁于温楷之。

    谢玙之子谢温,字长仁。约生于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义熙二年九月(406年10月)夭亡,年约十岁。

    谢球之女谢令娇,不详。

    谢球之子谢元,字有宗。以才学高超而闻名。在刘宋初年担任司徒参军;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任殿中郎;元嘉十六年(439年),任文学馆主持;官至尚书左丞。与何承天不睦,累相奏贬。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被何承天陷害,宋文帝大怒,遣发故里,禁锢终身。著有文集一卷。生二子:起宗、嶷。

    谢虔长子谢灵昭,不详。

    谢虔次子谢灵祐,出继伯父谢肃,袭咸亭侯,封镇西将军。

    谢瑍长子谢公仁,不详。

    谢瑍次子谢公孝,不详。

    谢瑍三子谢公信,不详。

    谢瑍少子谢灵运,又名公义,字道元,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出生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十五岁回到都城建康。生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书画。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开始步入仕途;义熙二年(406年),担任抚军将军刘毅门下的记事参军、卫军将军、从事中郎。义熙九年(413年),转任太尉中军将军刘裕府中的咨议参军、秘书丞。义熙十二年(416年),转任宋国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自己觉得未能参与朝廷大事,常怀愤惋之情。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担任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始宁县侯。宋少帝即位后,永初三年(422年),出任永嘉太守。他在永嘉为官时,遍游浙南名山大川。为了登山方便,特地制了一种登山木履,鞋底前后装有活铁齿,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坡时去其后齿。穿上这种鞋登山,不怕山陡路滑,爬山稳当,下坡省力,人称“谢公屐”。所到之处,常常题诗咏赋,表达其心志。他的诗作冲破了东晋诗坛上玄言诗的传统,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每有诗作传至都城,贵贱莫不传抄,远近钦慕,名动京师,成为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

    宋文帝即位后,元嘉四年(427年),担任秘书监、侍中;赏遇甚厚,然而仅仅以诗文交流而已。谢灵运感到怀才不遇,常常称疾不朝。元嘉五年(428年),他托病辞职,返回上虞东山,继承祖先家业,大兴土木,修营府第,傍山带江,尽情享受幽居之美;他与族弟谢惠连、隐士王弘之、孔淳之、何长瑜、苟雍、羊璿之等人以诗文赏会,遨游山水之间。曾自上虞东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大惊,以为是山林盗贼,后知是谢灵运,方才安心。

    谢灵运写下《山居赋》近四千言,为研究我国江南六朝世族庄园经济的珍贵史料,也是以韵文形式写成的会稽地方志。他又精通音韵,著有《十四音训叙》、文集十九卷;又编有策集十卷、诗集五十卷、诗集抄十卷、设论集五卷、连珠集五卷、新撰乐府集十一卷、回文诗集一卷。元嘉七年(430年),太守孟凯因为谢灵运所轻蔑,怀恨在心,向朝廷谎奏他有异志。谢灵运得知消息,来到朝廷当面陈述;宋文帝不予加罪,任命他为临川内史。他在临川做官,依然纵情山水,同当初在永嘉、上虞时没什么两样。

    元嘉九年(432年),谢灵运再次受到诬陷,被贬谪到广州;不久,又被诬告谋反,送廷尉治罪,收监入狱。元嘉十年(433年),在广州被杀,时年四十九岁。配王慧茂、荀氏、陈氏,生一子:鳯。

    谢琼之女谢氏,嫁于罗智时,生二子。

    谢重长子谢绚,字宣映。南朝宋武帝时任镇军将军长史。配常氏;生三子:世基、世绍、世猷。

    谢重次子谢瞻,字宣远,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年)。六岁能属文,与从叔混、族弟灵运俱有盛名。十五岁时失去父亲,由叔母刘氏抚养。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起,历任参军、秘书郎、长史、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义熙十年(414年),担任宋国中书侍郎、黄门侍郎、从事中郎、安成太守。

    谢瞻之弟谢晦位高权重,宾客盈门。谢瞻警告谢晦:“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他多次请求降职,以保门户。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终得降为豫章太守、光禄大夫、兼太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病重不起,再次警告谢晦:“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又传书信给谢晦:“吾得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谢晦始终不听。谢瞻带着遗憾和忧虑去世,年仅三十五岁。著有《紫石英赞》、《喜霁诗》等三集三卷,为当时才士叹异。配徐氏;生三子:龙、骥、麟。

    谢重三子谢晦,字宣明,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落笔成诗,时人钦佩。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担任中兵参军。义熙六年(410年),转任太尉府参军、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十年(414年),升任太尉府主簿。义熙十一年(415年),升太尉府长史。谢晦容貌俊美,笑容常在。曾与从叔谢混同在太尉刘裕面前,刘裕赞叹道:“一下子有两位美男在我面前了!”

    义熙十三年(417年),进入朝廷参与政事,转任从事中郎、太尉府主簿。义熙十四年(418年),担任宋国右卫将军、侍中。元熙二年(420年),迁升中领军、侍中,深见爱赏。二兄谢瞻见谢晦位高权重,屡次劝其退隐自保,谢晦始终不听。刘裕夺取政权以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谢晦以佐命之功,封为武昌县公、食邑二千户。永初二年(421年),谢瞻病重去世,临终前再次劝谢晦退隐自保,谢晦依然不听。转任领军将军、散骑常侍,负责宫殿的警卫工作。

    宋武帝驾崩后,宋少帝加封谢晦为中书令,成为朝廷的顾命大臣,权倾朝野。景平二年六月廿四日(424年8月4日),谢晦与徐羡之、傅亮等人共定大计,杀死宋少帝;八月初九日(9月17日),拥立宋文帝即位,改年号为元嘉元年,谢晦以拥立之功出镇江陵,都督荆湘七州军事、任荆州刺史、加抚军将军、进号卫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使持节;元嘉二年(425年),加散骑常侍、封为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宋文帝不能容忍弑主行为,首先诛杀徐羡之、傅亮、谢世休等人,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闰正月,率大军亲征,讨伐谢晦,谢晦只得举兵反抗。二月,谢晦兵败,放弃荆州重地,带领谢遯、谢世基、谢世猷等七骑欲投北魏,至安陆被擒,押送都城建康;三月初一日(4月24日),谢晦、谢嚼、谢遯、谢世基、谢世绍、谢世猷、谢世祥、谢世平一同被处斩,谢晦时年三十七岁。配曹氏;生二子:世休、世祥;二女。

    谢晦兵败被杀以后,谢氏家族的军权全部丧失,从此再没有真正掌握过朝廷大权和方镇军权。

    谢重之女谢月镜,嫁于王愔之。

    谢重四子谢嚼,字宣境,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年数岁,所生母郭氏久病卧床,谢嚼从早到晚问寒问暖,愁容满面;唯恐仆人侍奉不周,亲自照料母亲。母亲因为患病受不了吵闹,家人感念谢嚼的孝心,都主动配合,走路时不穿鞋子,说话时屏住声音,大家坚持了十余年。

    谢嚼早年担任主薄,后来迁升中军行参军、太子舍人、秘书丞。宋文帝元嘉初年,担任司空长史、黄门侍郎。元嘉三年正月(426年2月),宋文帝因讨伐谢晦,首先将谢世休斩杀,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三月初一日(4月24日),同谢晦、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一同处斩,谢嚼时年三十一岁。配董氏;生一子:世平。

    谢重少子谢遯,刘宋初年,担任冠军将军。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担任竟陵内史、河东太守。元嘉三年闰正月(426年3月),宋文帝讨伐谢晦,斩杀谢世休;谢晦被迫举兵反抗朝廷。二月,谢晦败于宋军,带领谢遯、谢世基、谢世猷等七骑北逃,至安陆被擒,押送都城建康;三月初一日(4月24日),谢晦、谢嚼、谢遯、谢世基、谢世绍、谢世猷、谢世祥、谢世平一同被处斩。

    谢裕长女谢氏,嫁于庐陵王刘义真为妃。

    谢裕之子谢恂,字泰温,官至鄱阳太守。配王氏;生一子:稚。

    谢裕幼女谢氏,嫁于王僧朗。

    谢纯之子谢绹,生平不详。生一子:沈。

    谢述长子谢综,字太宗。自幼多才多艺,擅长隶书。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担任太子侍读。其后历任彭城王府中的记室参军、司徒府的主簿、太子中舍人。元嘉二十二年秋季,范晔准备发动政变,废除宋文帝,拥立彭城王刘义康,谢综也一同参与,结果被人告发而失败,参与人员全部被捕。十二月十一日(446年1月23日),范晔、谢综、谢约等人都被杀害。配余氏。

    谢述次子谢约,字天蕴。自幼喜爱绘画,擅长山水画及仕女画,有《大山图》、《声伎乐器图》传于代。历任卫尉参军、太子侍读、中舍人、鄱阳太守。元嘉二十二年秋季,范晔准备发动政变,废除宋文帝,拥立彭城王刘义康,谢综也一同参与,结果被人告发而失败,参与人员全部被捕。十二月十一日(446年1月23日),范晔、谢综、谢约等人都被杀害。配刘氏(彭城王刘义康之女);生一子:樨。

    谢述少子谢纬,想来被谢综、谢约两位兄长歧视。刘宋初年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担任正员郎;元嘉十六年(439年),被招为宋文帝五女长城公主的驸马,并担任都尉。

    元嘉二十二年秋季,范晔准备发动政变,废除宋文帝,拥立彭城王刘义康,谢综也一同参与,结果被人告发而失败,参与人员全部被捕。十二月十一日(446年1月23日),范晔、谢综、谢约等人被杀害,谢纬身为驸马,未参与政变,被流放到岭南广州。

    直到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谢纬才得到赦免,奉旨返回建康,和长城公主吟诗作赋,栽桑种麻,同时着意修葺乌衣巷谢氏旧宅,享尽田园之乐。生一子:朓。

    谢模长子谢承仁,不详。

    谢模次子谢承伯,出继伯父谢该,不详。

    谢澹之子谢里,不详。

    谢璞长子谢涛,配王氏。

    谢璞次子谢炎,不详。

    谢肇之子谢礼,不详。

    谢峻之子谢幼微,不详。

    谢混长女谢文婵,嫁于殷壑。

    谢混之子谢涟,配吴氏;生三子:有文、有武、有宁。

    谢混次女谢文孋,不详。

    谢恩长子谢曜,博学多才,常常依仗才学而不能坚持操行品德。在刘宋前期官拜御史中丞、骠骑长史。配王氏;生一子:元。

    谢恩次子谢密,字宏微,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年)。他生长在南京乌衣巷,世代高官;出继谢峻,又是家产丰厚,但是他不贪图俸禄与荣华,勤恳读书习礼。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袭建昌侯,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后为大司马府参军。义熙三年(407年),袭爵为建昌县侯。谢混因刘毅案件被杀害后,朝廷下诏,令谢混之妻晋陵公主改嫁,与谢氏家族断绝关系。公主临别之时,将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密。

    宋武帝夺取政权之后,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才得返回谢氏家族。前后已历九年,见屋宇修整,食廪充盈,谢密归还她的一应田地家产,比从前还要多。其时内外亲戚故友被谢密的忠义所感动,都流下泪水。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谢密转任咨议参军、黄门侍郎。元嘉四年(427年),迁升为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领中庶子,转任右卫将军,执掌选拔任命官员之大权。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著有文集二卷。配茅氏、连氏、金氏、苗氏;生三子:荃、荪、庄。

    谢喻复之子谢暠,不详。

    谢方明长子谢惠连,生于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十岁能写诗作文,深得族兄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在拜访叔父谢方明时,对谢惠连大加赞赏,于是邀谢惠连同为山泽之游。时人把谢惠连和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璇称为谢灵运的“四友”。谢灵运曾在永嘉作诗不成,整日愁闷,夜间梦见惠连,于是写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方明对儿子失望,是因为谢惠连曾经爱上其父属下的小吏杜德灵。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谢方明去世后,谢惠连又为杜德灵写了十多首五言诗,不久这些诗又被好事者传抄而流行于世。尽管他出身仕族,但朝廷因他有同性之好而弃之不用,因此不得仕进。后来尚书仆射殷景仁爱惜他的才华,替他向宋文帝辩护,才在元嘉七年(430年)做了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参军。

    东汉以后,大赋开始衰微,抒情咏物的小赋逐渐兴起。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并称为六朝这一类小赋的代表作。这篇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他的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笔调轻灵,用词清艳。而他的一些乐府诗,则颇有牢骚不平之气。

    元嘉十年(433年),谢惠连去世,时年三十七岁。他因为过早去世,而且因为爱慕同性,不为当世所容,所以官位不显。配刘氏;无子。

    谢方明次子谢惠宣,刘宋年间担任从事中郎、临川内史。配殷氏;生一女。

    上虞八世:

    谢诲之子谢凰,不详。

    谢元长子谢起宗,生一子:远卿。

    谢元次子谢嶷,不详。

    谢灵运之子谢鳯,生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担任鄞县令。在任不久,广施惠政,于县东二里,造坝蓄水,年溉田五千余顷;坝北有大溪,交通不便,谢鳯又铺架石桥,解决百姓渡水之患,故名之曰“谢鳯桥”。其后担任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元嘉三十年(453年)去世,终年五十一岁。配王媚、崔氏;生二子:超宗、超孙。

    谢绚长子谢世基,具有文学才气。元嘉三年闰正月(426年3月),宋文帝讨伐谢晦,斩杀谢世休;谢晦被迫举兵反抗朝廷。二月,谢晦败于宋军,带领谢遯、谢世基、谢世猷等七骑北逃,至安陆被擒,押送都城建康;三月初一日(4月24日),谢晦、谢嚼、谢遯、谢世基、谢世绍、谢世猷、谢世祥、谢世平一同被处斩。谢世基临刑作诗:“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并称其“文虽不多,气调警拔”。

    谢绚次子谢世绍,宋文帝元嘉初年,担任著作佐郎。元嘉三年正月(426年2月),宋文帝因讨伐谢晦,首先将谢世休斩杀,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三月初一日(4月24日),同谢晦、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一同处斩。

    谢绚少子谢世猷,宋文帝元嘉初年,担任建威将军,南平太守。元嘉三年闰正月(426年3月),宋文帝讨伐谢晦,斩杀谢世休;谢晦被迫举兵反抗朝廷。二月,谢晦败于宋军,带领谢遯、谢世基、谢世猷等七骑北逃,至安陆被擒,押送都城建康;三月初一日(4月24日),谢晦、谢嚼、谢遯、谢世基、谢世绍、谢世猷、谢世祥、谢世平一同被处斩。

    谢瞻长子谢龙,不详。

    谢瞻次子谢骥,不详。

    谢瞻少子谢麟,官任中书侍郎。配杨氏、郭氏、宋氏、闻氏;生一子:洪正。

    谢晦长子谢世休,宋文帝元嘉初年担任秘书郎。元嘉三年正月(426年2月),宋文帝因讨伐谢晦,首先将谢世休斩杀,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随后发兵剿灭谢晦、谢遯。

    谢晦长女谢氏,嫁于彭城王刘义康。

    谢晦次子谢世祥。元嘉三年正月(426年2月),宋文帝因讨伐谢晦,首先将谢世休斩杀,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三月初一日(4月24日),同谢晦、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一同处斩。

    谢晦次女谢氏,嫁于新野侯刘义宾。

    谢嚼之子谢世平。元嘉三年正月(426年2月),宋文帝因讨伐谢晦,首先将谢世休斩杀,然后抓捕谢嚼、谢世绍、谢世祥、谢世平等人;三月初一日(4月24日),同谢晦、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一同处斩。

    谢恂之子谢稚,字孺子。少年时代与族兄谢庄齐名,多才多艺,善画人物,尤善声律。曾与朋友王彧在桐台宴酒,谢稚吹奏笙箫,王彧起身伴舞,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宋孝武帝年间,担任新安王门下的主簿;不久又升任司徒主簿;其后,担任西阳太守。生一子:璟。

    谢绹之子谢沈,不详。

    谢约之子谢樨,不详。

    谢纬之子谢朓,字玄晖,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家世显贵,少年好学。宋顺帝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夺取政权,建立南齐王朝,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元年。南齐初年,谢朓为南齐的藩王所器重,起初担任太尉豫章王萧嶷的行参军,又转任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齐武帝永明九年(491年),随王萧子隆担任荆州刺史,谢脁也跟着到了荆州,因为文才很受赏识。后来调还京都建康,担任新安王萧昭文的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中书诏诰。

    永明十一年(493年),文惠太子和齐武帝先后去世,皇孙萧昭业即位,由齐高帝的侄子萧鸾辅政。次年(494年),萧鸾连续发动宫廷政变,先后废杀萧昭业、萧昭文,自己夺取政权,是为齐明帝,改元建武元年。这一系列政治风波都被谢朓所经历。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他吟啸自若,为官清廉,劝民教士,惠绩很多。回朝后迁升为尚书吏部郎。

    谢脁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在西邸组织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他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还有不少是模拟汉魏晋宋的乐府民歌,这部分作品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自从前往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宋明代诗坛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二者都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所不同。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一些玄言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把写景和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他一生游宦于诸王府邸之间,不能不写些歌颂帝王的应命之作。这类作品也常常通过景物来表现颂扬之意,例如《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既是一曲颂扬之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不管什么情感意趣,他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脁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谢脁的辞赋和散文,成就不如诗歌,但也有值得称道者。现存的几篇赋,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赋体自魏晋以后,题材有所扩大,篇幅有所缩小,不事铺张,注重抒情;到了齐梁,由于声律的运用,便逐渐向骈赋过渡。谢脁写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小赋,正体现了向骈赋过渡的特点。他还写了一些散文,情见乎辞,文情并茂,也很富于诗情画意。

    齐废帝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脁不曾参与,反遭诬陷,下狱而死,时年三十六岁。配王氏;生二子:询、谟。

    谢涟长子谢有文,不详。

    谢涟次子谢有武,不详。

    谢涟少子谢有宁,不详。

    谢曜之子谢元,(与堂伯同名),不详。

    谢密长子谢荃,不详。

    谢密次子谢荪,不详。

    谢密少子谢庄,字希逸,生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自幼聪慧,七岁能文,通《论语》。长大以后,容貌俊美帅气,宋文帝看见感到很惊异。起初担任始兴王刘浚府中的法曹参军,又转任太子舍人、庐陵王刘绍府中的法曹参军。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担任随王刘诞府中的咨议。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担任太子中庶子。元嘉三十年(453年),迁升司徒府左长史、侍中。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迁升左将军,拜吏部尚书、吴郡太守。太明元年(457年),担任都官尚书,迁升左卫将军,加封给事中。大明二年(458年),迁升吏部尚书、右卫将军。大明四年(460年),迁升侍中、领前军将军、晋安王子勋门下的征虏长史、广陵太守,加封冠军将军;又改任江夏王义恭府中的太宰长史;大明七年(463年),迁升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大明八年(463年),迁升新安王刘子鸾府中的长史、抚军将军、吴郡太守。

    谢庄擅长歌赋,是南朝著名文学家。他的《赤鹦鹉赋》、《月赋》、《舞马赋》,都为当时所重。其中《月赋》是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虽然也多用典故,但情致深永,风格明净,铺陈排比而不显得生硬累赘,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他的诗作,钟嵘在《诗品》中评为清雅,近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宋书·谢庄传》说他有诗文400多篇行于世,存世不及十分之一。

    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年),迁升中书令、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配王氏、陶氏、梅氏、刁氏、魏氏;生五子:飏、朏、颢、嵸、瀹,以风月景山水命五子之名;又生一女。

    谢惠宣之女谢氏,擅长文学艺术,嫁于庐陵内史王道琰,生子王融。史称“惇敏妇人也”,曾教王融书法文学,使他得以成才。

  上虞九世:

    谢起宗之子谢远卿,不详。生一子:谐。

    谢鳯长子谢超宗,生于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九年(432年),因谢灵运受到诬陷,全家被贬谪到广州,当时谢超宗只有三岁。元嘉三十年(453年),父亲谢鳯去世后,才得返回都城建康。勤奋好学,具有文才,盛得名誉,宋孝武帝大为赞赏:“超宗殊有鳯毛,灵运复出矣!”此为“鳯毛麟角”之由来。

    起初,谢超宗担任新安王府中的常侍、参军。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年),担任建安王府中的参军、尚书殿中郎。宋明帝泰始年间(465至471年间),担任南郡王府中的司马、司徒府中的主簿、丹阳丞、尚书左丞中郎。泰豫元年(472年),担任卫将军府中的长史、临淮太守、义兴太守。

    萧道成夺取政权之后,建立南齐王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谢超宗担任骠骑将军谘议、转任黄门侍郎。朝廷征集《郊庙歌》,十人共同创作,谢超宗的作品独占鳌头。建元三年(481年),掌管国史、迁升竟陵王府的征北咨议。由于恃才纵酒,多所疏忽,犯下失仪之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

    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齐武帝诏令收捕谢超宗,交付廷尉讯审,把他贬放越巂(今四川西昌);行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便赐他自裁而死,终年五十四岁。配曾氏;生三子:才卿、几卿、讱卿。

    谢鳯次子谢超孙,又名超祖。生一子:苏卿。

    谢麟之子谢洪正,不详。

    谢稚之子谢璟,生于南齐年间,从小与从兄弟谢朏同时扬名。起初担任竟陵王的西府文学,后来历任骠骑将军谘议参军、中书郎、晋安内史、霸府谘议、梁台黄门郎。其后,萧衍夺取政权,建立南梁王朝。梁武帝天监初年(约503年),迁升司马卿、秘书监。天监九年(510年),担任左户尚书、侍中;后来担任明威将军、东阳太守。中大通元年(529年)去世。生一子:微。

    谢脁长子谢询,不详。

    谢脁次子谢谟,南齐年间曾担任咨议。本与梁武帝萧衍次女永世公主萧玉婉订婚;齐废帝永元元年(499年),谢脁遭受诬陷,下狱而死。萧衍称帝以后,便悔婚不予承认,仅用一个县令的职位来抚慰谢谟。这样,谢氏家族除谢弘微一支外,均归败落。

    谢庄长子谢飏,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担任秘书郎;后来历任晋平太守、车骑功曹;赠金紫光禄大夫。生一女:梵境。

    谢庄次子谢朏,字敬冲,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自幼聪慧,常随父亲谢庄左右。年十岁,谢庄游山水,命朏赋诗,挥笔立就。其后,宋孝武帝游姑苏,命谢庄携朏从驾,诏令作赋,于座奏之,帝赞之曰:“虽小,奇童也。”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起,谢胐陆续担任参军、太子舍人。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起,历任中书郎、长史、黄门侍郎、临川内史。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任萧道成府中的长史、侍中;升明二年(478年),兼任南东海太守、领秘书监;升明三年四月(479年5月),萧道成夺取政权,建立南齐王朝,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元年。谢胐不肯配合,被免去官职,返回始宁东山(上虞)。

    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谢胐担任散骑常侍、累迁侍中、领国子博士;永明五年(487年),迁升冠军将军、义兴太守;永明八年(490年),被任为都官尚书、中书令。齐少帝延兴元年(494年),迁升侍中、征虏将军、吴兴太守。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被任命为侍中、中书令;后废帝永元二年(500年),散骑常侍、中书监;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担任侍中、太子少傅、散骑常侍、太子詹事。

    中兴二年四月(502年5月),萧衍夺取政权,建立南梁王朝,是为梁武帝,改元天监元年。谢胐担任相国府军谘祭酒、加封后将军、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特进右光禄大夫。天监二年(503年),迁升侍中、司徒、尚书令;天监五年正月(506年2月),迁中书监、司徒、卫将军。同年十二月十三日(507年1月11日)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谥曰靖孝公。著有文集十五卷,传于后世。生二子:谖、譓。

    谢庄之女谢氏,嫁于王肃。

    谢庄三子谢颢,字仁悠。从小生活俭朴宁静。刘宋王朝后期,担任秘书郎、从事中郎;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担任豫章太守,后来免官。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担任吏部郎、太尉府从事中郎;483年,永明元年,成为竟陵王的友人,历任吏部郎、北中郎将长史、东阳太守。配李氏;生一子:绥。

    谢庄四子谢嵸,性格清高,不随意交际。门前无杂宾,有时候独自醉饮。谓人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风度蕴蓄,襟怀豁达,为士人君子所推重;在梁武帝年间担任广陵太守。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只得寓居广陵。陈霸先建立南陈王朝之后,谢嵸历任吏部尚书、右光禄大夫。去世以后,谥曰康公。

    谢庄少子谢瀹,字义洁,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自幼敏睿聪慧;大明四年(460年),年七岁,受到宋孝武帝召见,许以婚姻;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年),宋明帝夺取帝位,婚姻作罢;其后,尚书仆射褚渊将女儿嫁给他,并送来大量嫁妆。刘宋王朝后期,担任参军、秘书郎、司徒府祭酒、丹阳丞、抚军功曹、中军记室。

    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谢瀹成为桂阳王的友人;其后历任安成内史、中书侍郎、长史、黄门郎、吏部尚书、太子中庶子、骁骑将军、司徒府左长史、吴兴太守。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迁中书侍郎。齐少帝延兴元年(494年),迁升吏部尚书。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加封领军将军、右军将军,转任侍中、太子中庶子、豫州中正;永泰元年(498年),迁升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同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曰简子。著有文集十卷。配褚氏;生三子:览、玄大、举。

    上虞十世:

    谢远卿之子谢谐,不详。

    谢超宗长子谢才卿,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父亲被免官赐死,恶人又诬告谢才卿死罪二十余条。齐武帝怀疑这是诬告,将谢才卿交付廷尉审理,最终以罪名不实而获得赦免。年轻时去世;生一子:藻。

    谢超宗次子谢几卿,生于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从小能说善辩,有神童之誉。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齐武帝将谢超宗贬放越巂,诏家人不得相随。几卿年八岁,别父于新亭,不胜其恸,遂投于江。超宗急忙命数人入水救之,十余日才得康复。父亲被赐死后,几卿哀伤欲绝,古今罕见。

    永明五年(487年),谢几卿年十二,被召补为国子生。齐文惠太子派人前往论辩,几卿回答得滴水不漏,文惠太子大为称赏,认为是谢超宗再世。几卿长大以后,博学有文采,擅长玄学理论。南齐王朝后期,历任豫章王府中的常侍、法曹行参军、相国祭酒、宁国县令;后废帝永元二年(500年),担任尚书殿中郎、晋安王府中的主簿。

    南梁王朝建立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谢几卿担任治书侍御史;天监八年(509年),任鄱阳王府中的记室、尚书三公郎;此后,历任光禄卿、散骑侍郎、中书郎、国子博士、尚书左丞。他性情通达,爱好饮酒,曾参加乐游苑之宴,不得醉而还,见道边有酒家,便停车入内,与马车夫对饮;当时观者如堵,几卿处之自若。

    不久,担任河东太守、太子率更令、南平王镇卫长史。普通六年(525年),担任军师长史、威戎将军、左光禄大夫,跟从萧深藻北伐,兵败,被免去职务。大通元年(527年)去世,终年五十二岁。几卿著有文集,传于后世。配王氏;生五子:景相、景仁、景素、景懋、景光。

    谢超宗少子谢讱卿,不详。

    谢超孙之子谢苏卿,不详。

    谢璟之子谢微,又作徵,字玄度,生于南齐后废帝永元二年(500年)。自幼聪慧,父亲担心道:“此子非同寻常,但是我担心他的健康和寿命;如果上天能让他延长寿命,我就没什么遗憾了。”长大以后,英俊帅气,好学善文。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起,担任南梁王朝安成王府的法曹参军;迁任豫章王府的记室、中书舍人;普通元年(520年)之后,迁任平北将军的谘议参军、鸿胪卿。

    普通七年(526年),北魏王朝的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梁武帝在武德殿设宴饯行,命群臣赋诗三十首,限三刻作成;谢徵二刻便已完成,文采非常美好,梁武帝再三阅览,赞赏不已。中大通元年(529年),谢徵因父亲去世而辞职,不久母亲又去世了。守孝完毕,升任尚书左丞。中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去世,梁武帝立晋安王萧纲为皇太子,唯召何敬容、孔休源、谢徵三人商议。谢徵当时年位尚轻,任遇已重。

    中大通五年(533年),谢徵迁升中书郎,同时保留鸿胪卿、舍人的职位;大同元年(535年),出任豫章王的长史、南兰陵太守。大同二年(536年)去世,时年三十七岁。著有文集二十卷。生二子:澄、季成。

    谢飏之女谢梵境,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立为皇后。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夺取政权,逼迫宋顺帝禅位,封为汝阴王,谢皇后被降爲汝阴王妃。

    谢胐长子谢谖,字元青。南梁王朝年间,官至司徒右长史,其后由于杀牛而被罢黜为东阳内史。任职期满回乡时,当地百姓送钱一万,只留一百,答曰:“数多则宠,更以为愧。”至南陈王朝年间,复为东阳内史。晚年在家乡去世。生一子:守。

    谢胐次子谢譓,又名絪,颇有文才。南梁年间,历任员外尚书郎、中书令、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晋安太守,一直担任到去世。生一子:哲。

    谢颢之子谢绥,梁武帝初年担任著作佐人。生一子:经。

    谢瀹长子谢览,字言涤。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容貌俊美,勤奋好学。齐明帝建武三年(496年),谢览年二十,便担任太子舍人;配齐明帝次女钱唐公主,成为驸马都尉、秘书郎,迁升秘书丞。齐和帝中兴元年十二月(502年1月),萧衍率领大军占领都城建康,谢览前往拜见,萧衍被他的英俊帅气强烈震撼;告辞以后,萧衍久久注视着他的背影,说道:“我看这位青年长得如此俊美,想必当年谢庄当政时的英俊形象也不过如此吧。”

    随后,萧衍将谢览提拔为大司马府东阁祭酒,迁升相国府户曹。不久,萧衍夺取政权,建立南梁王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谢览迁升中书侍郎、掌吏部事。览不仅容貌英俊,而且善于辞令,深受梁武帝萧衍器重。他在朝见梁武帝时,奉旨作诗,写得甚为精湛。梁武帝觉得很不错,命他重作一首,依然很精彩旨,梁武帝佩服之至。不久,谢览因为母亲去世,请求辞职奔丧。

    守孝完毕后,担任中庶子、吏部郎、侍中。他很喜欢饮酒,在宴席上与皇亲萧琛发生争执,被官员参奏。梁武帝认为谢览年轻,不予追究,仅仅降职为中权长史。不久,便提拔他掌东宫管记。天监九年(510年),迁任新安太守、仁威将军的长史、行南徐州事、转吏部尚书。天监十一年(512年),迁任司徒府的谘议参军、五兵尚书、吏部尚书。谢庄、谢瀹、谢览,祖孙三世连续担任吏部尚书,负责选拔官吏的重任,当时的人们都很羡慕,觉得谢氏家族荣耀无比。

    天监十二年(513年),出任吴兴太守。当地豪强恶霸和山林盗贼极为猖獗,横行乡里;谢览到任之后,社会上久闻他的名望,秩序肃然,强横者不敢放肆。他在任期间,以廉洁闻名,被民众传扬。不久因病去世,时年三十七岁。配南齐钱唐公主萧氏;生二子:罕、琢。

    谢瀹次子谢玄大,南梁时期担任侍中。生二子:侨、札。

    谢瀹少子谢举,字言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玄理及佛学。年十四,曾赠送沈约五言诗,备受称赏。世人将他和兄长谢览并提。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担任中书侍郎、掌吏部事;后历任太子庶子家令、掌东宫管记、轻车功曹史、司空府从事中郎、安成郡守;天监十一年(512年),升为侍中。天监十四年(515年),首次外迁,担任宁远将军、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天监十八年(519年),首次返回朝廷,担任侍中,领步兵校尉。

    普通元年(520年),再次外迁,担任贞毅将军、太尉临川王长史。普通四年(523年),再次还朝,担任左民尚书,并掌管吏部事务,不久因为公事二免职。普通五年(524年),担任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普通六年(525年),复为左民尚书、步兵校尉,迁升吏部尚书,加待中。大通元年(527年),第三次外迁,担任仁威将军、晋陵太守,在任期间,常与高僧讲经,百姓感念其德,境内安定。离任时,官吏百姓来到朝廷请求为谢举立碑留念,皇帝下召准许。

    大通二年(528年)第三次还朝,担任侍中,掌管吏部事务。中大通三年(531年),迁升尚书左仆射,侍中如故。中大通四年(532年),迁任尚书右仆射,侍中如故。大同三年(537年),以疾病的原因请求辞职,仅保留右光禄大夫;同年,第四次外迁,担任云麾将军、吴郡太守,政绩很好。大同六年(540年),第四次还朝,担任侍中、太子詹事、翊左将军。大同九年(543年),迁任尚书仆射,侍中、将军如故。因病多次请求辞职,梁武帝下旨允许他经常休假,并亲手赐下处方,配给上等药品,恩遇甚厚。

    北朝叛将侯景来降,梁武帝询访朝臣,谢举及朝臣都请求拒绝。梁武帝听信谗言,决定接纳侯景,谢举等人的忠言不被采纳。太清二年(548年),谢举迁任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这一年,叛贼侯景兴兵进攻都城建康,建康同外界的联系完全被隔绝,形势日益恶化,谢举在围困中悲愤而逝。他的人生道路跌宕起伏,平生供职“四出四入”,为前代所未有。著有文集二十卷。生二子:禧、嘏。

    上虞十一世:

    谢才卿之子谢藻,自幼失去双亲,依靠叔父谢几卿抚养,无微不至。谢藻成年之后,能够担任清官,皆几卿培养之力。谢藻在梁武帝年间,历任公府祭酒、主簿。生一子:玄曙。

    谢几卿长子谢景相,不详。

    谢几卿次子谢景仁,不详。

    谢几卿三子谢景素,不详。

    谢几卿四子谢景懋,南齐末年担任侍郎。

    谢几卿少子谢景光,不详。

    谢徵长子谢澄,不详。

    谢徵次子谢季成,字子立。梁武帝年间担任宜州县令、元佑廉州、邕州知州。

    谢谖之子谢守,不详。

    谢譓之子谢哲,字颖豫,生于梁武帝天监八年(509年)。俊美帅气,举止文雅,胸襟开朗,为士人君子所敬重。南梁前期,担任秘书郎,后来担任广陵太守。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谢哲以母亲年老的原因,寓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陈霸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渡江来到广陵,谢哲同他取得了联系,深被敬重。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谢哲在京口担任南徐州刺史长史、参议政事。大宝三年三月(552年4月),陈霸先、王僧辩率领大军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大决战,彻底摧毁侯景势力。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二月(555年1月),西魏发兵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其后,陈霸先派遣谢哲奉表,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即位。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谢哲迁升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太平元年(556年),迁升司徒府左长史、兼侍中。

    太平二年十月(557年11月),陈霸先夺取政权,建立南陈王朝,是为陈武帝,改元永定元年。陈武帝、陈文帝年间,谢哲历任都官尚书、豫州大中正、吏部尚书、明威将军、衡阳内史、长沙太守、散骑常侍、中书令。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担任前将军、录尚书事、侍中、仁威将军、司徒府左长史、太宰、中书令。同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谥曰康子。

    谢绥之子谢经,梁武帝年间,历任北中郎谘议参军、太子舍人。配阮氏;生二子:蔺、萌卿。

    谢览长子谢罕,早亡。

    谢览次子谢琢,不详。

    谢玄大长子谢侨,字国美。家中向来富贵,曾经有一次缺乏饮食,他的次子想用班固写的《汉书》典当一点钱,谢侨说道:“我们宁可饿死,怎么能够用这部史书还钱买粮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去世,留下文集十卷。生二子:袆、启。

    谢玄大次子谢札,字世高。亦博涉文史,位居湘东王的谘议,先于兄长谢侨而去世。配孙氏。

    谢举长子谢禧,在梁武帝大同年间,任职豫章(今江西南昌)。大同十一年(545年),调回都城建康。太清元年(547年),担任轻车将军长史。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谢禧被迫从建康撤退。配萧絮风,生一女:优昙;继娶裴令柔,生一女:梨耶。

    谢举次子谢嘏,字含茂,风神清雅,颇善属文。在梁武帝后期,历任秘书郎、太子中庶子、建安太守。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谢嘏前往广州,投奔萧勃;梁元帝承圣年间,担任智武将军、镇南长史、南海太守。萧勃败亡之后,还至临川,为周迪所留。此后,又依靠陈宝应。南陈王朝建立之后,陈文帝多次征召,谢嘏因为路途崎岖、寇虏横行,身不由己,无法脱身前往朝廷。

    陈宝应败亡以后,谢嘏才来到都城建康,归顺南陈王朝。历任给事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都官尚书。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担任信威将军、中卫将军、始兴王长史;其后,迁任中书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太建元年(569年)去世,谥曰光子。有文集传于后世。生二子:俨、伷。

    上虞十二世:

    谢藻之子谢玄曙,不详。

    谢经之子谢蔺,字希如,生于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五岁时,能在饮食上孝敬父母,舅舅阮孝绪曰:“此儿在家如同曾参,事君如同蔺相如”。因名之曰蔺。少年时期,授以经史,过目便能诵。父亲去世以后,谢蔺昼夜痛哭,形容憔悴,母亲阮氏为他感到很担忧。守孝完毕后,吏部尚书萧子显向朝廷奏报了谢蔺的事迹,朝廷提拔谢蔺担任法曹行参军,后迁任外兵记室参军。在朝廷任职期间,谢蔺先后奉旨创作了《北兗州刺史萧楷德政碑》、《宣城王奉述中庸颂》。

    太清元年(547年),谢蔺迁任散骑侍郎、散骑常侍,出使于东魏。正逢侯景在黄河以南叛乱,诈降西魏,边境上连年交兵。谢蔺的母亲阮氏忧虑他回不来,急火攻心而身亡。等得谢蔺回国入境,做了一个不祥的噩梦,天一亮便加快速度往家里赶。到了家里,闻知母亲去世,悲伤痛哭,竟至吐出鲜血,昏厥过去,很久才醒过来,水米不能入口。亲友皆为之悲恸,纷纷劝他喝几口薄粥。谢蔺起初勉强喝了一点,终究不能继续喝。过了一个多月,他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八岁。留下诗、赋、碑、颂数十篇。配王氏;生一子:贞。

    谢经次子谢萌卿,配张氏;生一子:文节。

    谢侨长子谢袆,不详。

    谢侨次子谢启,不详。

    谢嘏长子谢俨,时当南陈王朝后期。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御史中丞、太常卿,出监东扬州。陈后主祯明二年(588年)卒于会稽。

    谢嘏次子谢伷,字菩提。陈宣帝年间担任左户尚书;陈后主至德三年(585年),迁升吏部尚书;至德四年(586年),迁任尚书仆射;祯明元年(587年),迁任宁远将军。祯明二年(588年)去世。

    谢禧长女谢优昙,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嫁于湘东王世子萧方等。太清三年(549年),萧方等作战失利,溺水身亡。

    谢禧幼女谢梨耶,嫁于颜之推。颜之推历仕南梁、北齐、北周、隋朝,著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

    上虞十三世:

    谢蔺之子谢贞,字元正,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为世人所推重。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擅长草、隶、篆书法。太清元年(547年),年十四,父亲谢蔺去世,痛哭欲绝,多次昏倒。起先,父亲谢蔺在举行老母阮氏丧事期间,水米不进,痛哭泣血而亡;所以此时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会这样。他的伯父谢洽、族兄谢皓一同前往华严寺,请禅师对谢贞讲道理,告诉他说:“孝子既无兄弟,就应该自爱。如果毁了自己的身体,谁来奉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他才开始稍微喝点薄粥。

    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乱,谢氏家族亲属散亡。太清三年(549年),谢贞在江陵落入西魏宇文氏之手,族兄谢皓逃难到番禺(今广东广州);谢贞的母亲王氏出家于宣明寺。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建立南陈王朝,谢皓返回故乡始宁(今浙江上虞),侍奉谢贞的母亲,前后将近二十年。

    谢贞在北周,曾经侍奉周武帝的弟弟赵王宇文招读书,宇文招对他很好。但是,宇文招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暗暗哭泣。私下一打听,才知道谢贞的母亲远在江南,他一直在思念母亲。于是对他说:“我如果能有机会,一定让你返回故乡!”一直等了好多年,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宇文招有了一个机会,面奏周武帝,恳请释放谢贞返回江南故乡。周武帝被谢贞的爱国感情和宇文招的仁爱思想所感动,就让谢贞跟随使者回到江南。

    谢贞回国以后,先是担任始兴王陈叔陵门下的主簿。他发现陈叔陵心存异志,每次宴游皆不参与。不久,他就回到朝廷,担任智武府外兵参军事;太建六年(574年),迁尚书驾部郎中、侍郎、始兴王府的主簿、录事参军,领丹阳丞。太建十四年正月(582年2月),陈宣帝驾崩,陈叔陵发动政变企图篡位,失败被杀,唯独谢贞因为不参与阴谋,没有获罪。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这一年,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奔丧,哀痛不已。朋友们看见他形容憔悴,叹息道:“信哉,孝门有孝子!”不久,谢贞因为哀伤过度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配孔氏;生一子:靖。

    谢萌卿之子谢文节,不详。

    上虞十四世:

    谢贞之子谢靖,字依仁,生于陈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年)。六岁时,即陈后主至德三年(585年),谢靖失去父亲,陈后主念其出身忠良世家,命官府长期供应衣粮,使其免收饥寒。

    然而,到了祯明三年正月二十日(589年2月10日),隋朝大军占领南朝都城建康,南陈王朝灭亡。映衬着隋军点燃的熊熊烈火,谢氏家族这个延续二百七十八年的江南华丽豪门,伴随着乌衣巷的付之一炬,最终落下了沉重的历史帷幕,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在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的二百七十八年岁月里,上虞东山谢氏家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成为远比皇族还高贵的士族领袖。

    经过晋孝武帝的猜忌、宋文帝和宋孝武帝的打击、侯景叛贼的疯狂扫荡、直至隋文帝大军的南下,江南谢氏家族失去了当年的繁荣和富贵。但是,这个家族依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代一代在江南各地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尤其是在浙江上虞,谢氏家族更是人丁兴旺。进入公元21世纪,上虞谢氏家族人才辈出,为改革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494位皇帝名字列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