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解析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姜姓传承繁衍(转载)

纵横百科 69 0

  姜姓是中国第五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东地区。当今姜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总人口大约有523万。

  得姓始祖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陕西岐山之东,源出岐山),以居地命姓为姜,成为姜姓得姓始祖。相传炎帝发明耒耜,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神农氏。炎帝亦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后与黄帝结盟,遂逐渐形成华夏民族。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姜,是一种家畜、古时候用羊作牺牲,为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供品,引申为吉祥。是象形字,像羊头和四足,尾之形。在甲骨文中,“姜“与“羌”构形相仿,都是与羊有关的特殊字,以羊为图腾的氏族,后来被称为羌人。

  《说文》注解:男羌为羌,女羌为姜。可见姜的本义是女性羌人。“姜”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也反映了上古时期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的一种痕迹。姜人长期滞留或定期放牧的地方、河流就称为姜地、姜水,最终出现姓氏“姜”。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姜姓出自神农氏。相传少典娶有嬌氏女生炎帝,号烈山氏,亦即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因以水命姓为姜。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伯夷是吕国的开国始祖、侯爵,复赐姓姜,以奉炎帝之祀。吕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商朝末,其后裔吕尚,也称姜子牙、太公望,辅佐周文王灭商,周初封于齐,为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夏商以来,炎帝的姜姓后裔在西周初有齐、吕、许、申等十几国。因姜姓源自西北高原,留于陕西宝鸡、陇县一带入戎狄的史称姜戎,后来逐渐东移,到春秋中期迁晋南,附晋。

  齐国是姜姓后裔中最强大的一支,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进人汉晋南北朝之后,北方战争纷乱,政权更迭频繁,中原百姓南逃,外族人居华北。外族基因流人北方汉民中的事件不断发生,北方姜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的事件有:南北朝梁国的武兴姜氏为氏族大姓;北魏的雍州蜀族有姜姓;北宋吐谷浑部中的羌人中有姜姓;清朝满洲人有姜姓,世居沈阳,其先人来自汉民,入旗满化,清朝中逐渐又汉化成为东北地区的姜姓汉族。另有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集体改姓姜氏。因此,当代汉族姜姓的成分中由外族加入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了原炎帝后裔姜姓的数量。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融入外族成分最多的姓氏之一。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姜姓望族。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重心仍在陕西和山东唐宋时姜姓进入闽粤地区。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最终形成西部四川、东部山东,东北三大块姜姓聚集区。

  宋朝时期,姜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后,主要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南、广东,这四省姜姓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山东为姜姓第一大省,占姜姓总人口的43%。形成了鲁豫,苏浙、广东三大块姜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姜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目的0.27%,为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姜姓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分布于浙江、山东、江苏,这三省姜姓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陕西、福建、江西,这二省义集中了姜姓总人口的19%。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约占姜姓总人口的26%,为姜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姜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姜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形成了浙苏,山东两大姜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姜姓人口已达到523万,为全国第五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姜姓人口由26万多增加到523万,增长了20倍之多,姜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姜姓人口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苏、吉林五省,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50.1%: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河北、四川、湖北、湖南,这七省又集中了姜姓总人口的28.5%、山东是姜姓第一大省,约占姜姓总人口的16.1%。形成了东部鲁苏豫、东北三省两块姜姓聚集区。在600余年间,姜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而且向东北的迁移成为重要的流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姜姓的郡望主要是天水。

  姜姓的重要堂号有稼穑,渭滨“稼穑”堂号典出神农。传说神农氏教民种庄稼,种庄稼古称稼穑,神农氏以姜为姓,为怀念神农的功德,故以此为堂号,“渭滨”堂号典出姜子牙。商末,姜子牙胸怀大志,隐居于渭河边上,垂钩钓鱼,等待英主。周文王遍访贤良,在渭河边上遇到姜子牙,并请他担任宰相。姜子牙助周灭商,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后人为此以渭滨为堂号。

  2、宗祠楹联

  孝征跃鲤;迹澜牧羊。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出郊祀裸,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后称贤。

  孤忠天植,缵茂绩于伏龙:大孝神伴,幻奇灵于跃鲤。

  天序有伦,自昔一衾常棣乐;水源在渭,于今远派竹林香。

  3、宗祠家训

  敬天地,奉祖先;积善德,笃守身。

  孝父母,和兄弟;别夫妇,教子孙。

  悯鳏寡,恤孤弱;杜奢华,尚简朴。

  正颜色,执敬语;勤桑农,精文读。

  慎交游,戒淫赌;攻职业,择邻处。

  优奖劝,明赏罚;谨冠婚,重丧仪。

  秉师道,厚友信;递薪火,传古今。

  尊礼法,睦宗族;崇家风,承祖训。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姜姓族谱163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姜姓历代名人119名,占总名人数的0.2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二位。姜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5%,并列排在第一百一十五位;姜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8%,并列排在第七十一位;姜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7%,并列排在第七十五位。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

  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标签: 历史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