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纵横百科 175 0

《乾象历》,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吴亡(公元280年)实施的历法。东汉末三国时期刘洪撰。规定一回归年为365 145/589,一朔望月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点月为27.5508日,一个近点月内月球的近地点进动3o4′,并创立定朔算法。景初历,三国时期杨伟编制的历法。魏景初元年(237年)至咸熙二年(265年)实施。它的主要优点在日、月食的预推方面,它根据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每年有移动,交食的发生不定必在交点上,月朔在交点附近也可能发生日食,月望在交点附近也可能发生月食的情况,定出交会迟疾的差,这和现代的食限一样。在推算食分多少、日食亏始方位角等计算方面,更是它的特创。这些都是以前的历法所没有而为其后的历法可遵从的。《海岛算经》,是中国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禹贡地域图》约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编完成。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内容则包括从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晋的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国、县、邑及它们间的界线,古国及历史上重大政治活动的发生地,水陆交通路线等,还包括山脉、山岭、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同时裴秀还主编了《地形方丈图》,是计里画方的实验样品,即将缯八十匹的中国全图缩编为方丈挂图。裴秀倡导的计里画方的方法,长期为中国古代编制地图所遵循,并且影响远及朝鲜和日本。《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扶风)人,生活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标签: 三国时期27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