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后主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纵横百科 195 0

谢邀。

说到刘禅,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了。所谓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投降后到洛阳,司马昭在招待刘禅的宴会中,演奏蜀国的乐曲与歌舞,当时俘虏过来的人皆因歌舞生情,潸然泪下,唯刘禅喜笑自若,司马昭便问:“你想念蜀国么?”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便由此而来。而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从乐不思蜀的典故中也可看出。刘禅在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后,旧臣郤正提醒刘禅:下一次司马昭再问您,您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惦念的”果然下一次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便按郤正教的那样回答,司马昭觉得不对,便说:“这语气怎么那么像郤正所说的。”刘禅立马说:“对,就是他教我说的。”满堂皆笑,但刘禅真如传闻所说愚蠢、弱智,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么?

对于乐不思蜀中的行为,有人认为,那是刘禅装疯卖傻,以消司马昭杀心。除此之外,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原本集于诸葛亮的权利分别分给费祎和蒋碗,且两者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这样一种巧妙的政治安排,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弱智皇帝绝对安排不出来的。尽管如此,我认为:

一、刘禅虽说不是个弱智的人,但他不是个有为之主。在诸葛亮等文臣武将尽已不在的情况下,没有主见的阿斗手足无措,胸无良策,无所作为,兵临城下,只能在敌人还未攻破成都前主动出城相迎。

二、如果坚守城池不降,只能招致魏军猛烈攻击。以蜀国当时将领及军力,抵抗不住当时军事家邓艾的攻击,城破是早晚的事,破城后会遭到魏军残暴的杀戮,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所以,以这点来看,后主不是个昏君,只能算是无奈也无能的选择,既保住君臣性命,也免百姓涂炭。

三、后主投降后,乐不思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住自己及臣民的性命,毕竟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这不是愚昧的表现。历史上大凡亡国之君,多是软弱、屈辱苟生,不然后主也不会活那么久。有时装傻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象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不装傻仍惦记故国山河,只会落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情人生。

三国时期,刘后主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标签: 三国时期27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