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政治人物(转载)

纵横百科 45 0

  这是隔壁煮酒论史版块沙梨熊的作品,原贴见

  若说老牌右翼里不能不提的人物,那自然非石原慎太郎莫属。话说不知从何时起,网路流传石原慎太郎是石原莞尔后裔的说法。这真不知从何说起,要知道石原莞尔当年人锉刀长,所以某次下马的时候,老二被自己的指挥刀给咯到了,从此能站不能坐,能躺不能卧,废人一个,早就没有那方面的功能了,哪来的后代。

  回到主题,石原慎太郎本也不姓石原,他家据说是战国时武田信玄门下的武士,本姓服部,直到他爷爷那代过继给了一户姓石原的人家,这才改姓石原。他家上查三代,那是一清二楚。他爷爷服部信直因为是没落士族家庭的次子,没有本门继承权,所以过继给石原家,顶班成了爱媛县当地一个小片警。他爹石原洁,十四岁辍学进入山下汽船做学徒,之后往上爬,一路升到山下汽船设在北海道小樽市的支店店长,人称小樽之王。期间先后两任老婆,前妻的孩子送给他姑姑抚养,姓了小河。他老母是后妻,生了他和他弟弟。

  他含着银汤匙出生,按照正常逻辑,富二代的成长史就是按照坑爹犯的路子发展。可偏偏天意弄人,就在他高中时期不务正业,休学浪荡,眼看着要变成的日本天一的关口。他爹中风升仙了。家庭的重担突然压倒他的肩上。他爹的老领导还是很讲义气,由公司出面把他保送进了一桥大学。让他学会计,等读出会计师文凭,毕业可以进公司子承父业。算是定向委培了。他也很努力,可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实在太难,看着学理科不行,于是改学法科,可恶的是战后法科用的是美帝教材,ABC过六级对他来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读书读到头痛,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又出事,他弟弟裕次郎说的好听是慷慨豪爽,说的难听就是败家子,私刻印章,套取老豆的遗产在外招朋引伴,结果自然花得半点不剩。书读不出来,家底又没了,眼看着要坐吃山空。太郎悲愤莫名,干脆以他弟弟为原型,写了一系列小说,在书中把他弟弟干的那些混帐事一一道来,出自己心中的鸟气。书成拿去投稿,没成想当时日本社会读者口味就喜欢不羁的浪子故事,于是一炮而红。

  他写的《太阳的季节》获得了当年文学大赏芥川奖。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刚在文化圈里崭露头角,娱乐圈里又来机遇敲门。当时日本有六大电影公司,其中的五家联手对付字号最老的日活公司。五社协定规定,所有一线的编导演统统不能给五社以外的公司拍片。日活空有片场拍摄硬件,却没有编导演人员软件,眼看着关门大吉,也是被逼急了。别人碍于社会风化,传统伦理等因素不敢翻拍石原的文学作品。因为很黄很暴力。日活不管这个,主动接洽,两下一拍即合,此片一出,一周之内票房过亿,一出戏救活一个片场,同时捧红了石原兄弟。从此哥哥慎太郎编导,弟弟裕次郎主演,翻拍了一系列此类电影,统称为太阳族电影,横扫50末至60初的日本影坛。

  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所谓新锐作家,电影导演,下半身写手,按常理就该往小四,韩少那个路数发展下去,写写N重门,拍拍X时代,成为脑残粉们的教主。可命运无常,一次海外采风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60年代中期读卖新闻委派他为专栏特派记者赴越南采访。战地记者生涯改变他的人生观。从南越回来,他明白了两件事,其一,美国无能并自大,战略短视,只想守住17度线,而无北进意图,所以北越可以专心进攻,而且政治上自大,把自身价值观硬性嫁接到南越,西贡当局频繁更换,愈加给了北方机会。其二,赤潮的强大与恐怖,不但在战场上可以不计代价的发动人海攻势,而且恐怖的是居然可以操纵世界主流媒体舆论,在全球掀起反战潮。回到日本之后,石原发现当时的日本也是左翼高潮。他和他的圈内好友三岛由纪夫都认为当时的日本已经病了。屋外是左翼狂潮,屋内的国民却又沉浸在俗世娱乐中,关心红白歌会多过关注北方四岛。

  他们觉得不能再这么放任下去,有必要出来唤醒国魂。三岛比较激烈,选择强硬路线,最终无人回应惨烈收场。石原相对比较务实,他选择走体制内渐进路线,出来参选。有自民党和明星弟弟裕次郎的帮忙,以及自身名气。初选就以创纪录的300万票在全国选区胜出,36岁成为参议员。参院只是台阶,众院才是目标。不久辞去参议员,出战众议院,成功当选,之后连选连任。有了舞台,还需要同道,历史契机很快来到。70初围绕自民党内围绕党政改革和与大陆建交问题,党内斗争白热化。以他和中川一郎,浜田幸一,渡边美智雄为首的一批少壮派议员组成了党内跨派系的联合体,青岚会。寓意以疾劲的清风,掀起波澜,横扫金权政治。

  日本当时其实就四种主张,主流派(田中派),主张与大陆建交,本质上这派是亲美派,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贪图大陆新兴市场红利。左翼各派,本身就是亲大陆的,也没什么好说。双重承认派,部分是捣浆糊的,还有部分是亲台派,乘与大陆建交,要保送新台湾名义进入联合国。此外就是传统清流派,也就是只承认民国,不承认大陆。青岚会是这派急先锋,于公,是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汉贼不两立,拥刘反曹,于私,清流派总后台,岸信介们的理论,蒋在战后以德报怨,和平遣返百万日本战俘等等,对日本有大恩,武士道精神,有恩必报,有债必偿。不能为了短期国家利益出卖长远的江湖道义云云。

  当时为了这个问题,日本政坛各派这通闹腾,青岚会的宗旨就是十六个字,不尚空谈,唯赖行动,歃血为盟,以命抗争。每每开会讨论,说不到三句半就上演全武行,前面打单一建交派(田中派),后手打双重承认派(台独派)。日落西山红霞飞,议员打架把人推,脸上挂花映彩霞,马鹿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台北去,常凯申听了心欢喜,夸咱们骂人骂得好,夸咱们打架属第一。当然石原身为青岚会的秘书长,二把手,文斗骂战没问题,武斗差点,文化人身子骨太单薄,很吃亏。

  闹来吵去,到了最后关头,72年7月5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那派选赢就赢得国策主导权,四个人出来选,浊流头头田中角荣,清流代表福田赳夫,技术官僚集团大平正芳,小派系骑墙的三木武夫。第一轮投票结果,田中156,福田150,大平101,三木69,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清流们很开心,第一轮虽然落后,但首轮淘汰票数,在二轮投票中应该至少不会同流合污,部分还可能转入清流。结果出乎意料,田中282,福田190,田中当选。事后才知道,大平和田中有默契,自己不入第二轮的话,技术官僚集团愿意有偿把票卖给田中,三木派里也有部分卖票。青岚会回天无力,田中当选几个月后就去大陆把事办了。

  大事已无可为,但田中个人是逃不过。此后就算是被咬上了,青岚会不做别的,就是死盯他,很快机会就来 田中在与美国军购案中收受回佣,洛克希德案爆发,石原们的成名战到了,反贪揭弊,田中最终黯然收场,就和另一个始作俑者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一样。

  虽然政治上是给了浊流重击,但青岚会,石原自己也被党内田中派给视为眼中钉。石原在当时辞去议员,出来竞选东京都知事,结果被党内对手幕后运作,虽然赢得二百万以上的高票但还是最终落选。

  进入80年代,中曾根新政时期,青岚会易名自由革新同友会在大哥中川一郎以及二哥石原带领下继续倡导党内变法,一来二去遭了时忌,尤其是老大北海道出身,人称北海之熊的中川一郎,积极参与党总裁选举,虽未选上,已然震撼政坛。锋芒太露,不久之后神秘挂点。官方说法先是心梗,后是自杀。可派内同志都认为是他杀,至于是那方下手,有说是内鬼,有说是契卡,莫衷一是。中川之后,革新会在石原带领下并入另一清流组织清和会(典出东晋元帝时诸葛恢“政清人和”的故事)。

  到80年代末期,党内风云再度变幻,因为一系列贪腐弊案在党内隐入幕后许久的田中派再度出来争夺总裁大位,为了阻挡田中派的林义郎,清流派推举石原出来竞选,最终结果,是来自最小派系的海部俊树渔翁得利。清流虽然未成,但总算把最坏的选项给火并掉了。

  按理石原就该在清和会里当他的主将终老,可事情就是这么出人意表,在他步入中老年之际,他的人生第三次出现重大转向。90年代,清和会的扛把子安倍晋太郎突然升仙,帐下四大天王群起争位,清和会手足相残发生内讧,石原大概是厌倦党争,退党辞职转战地方,这次以高票的当选东京都知事。之后一直连选连任。

  新世纪,清和会第四代领袖小泉强势崛起,内外互动的阶段到来。石原和小泉既是同志又是亲戚(石原老婆的侄女是小泉弟弟的老婆),用上海话说,小泉要管石原叫亚叔。如今的石原派,他自身是维新会的主脑,也即是地方诸侯联盟的盟主,而在党内,长子石原伸晃自成一派,三子石原宏高则继承他在清和会内的盘口,在石原伸晃身上很明显可以看出石原家族在自民党内如今的分量。在08总裁选举中,石原伸晃初出茅庐,只得37票,排在倒数第二,可到了四年后12年,他拿到了96票,仅次于平成研究会(旧田中派继承者)的石破茂199和清和会新当家安倍晋三141,虽未进入第二轮,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其实日本政坛派系说穿也很简单,老石原维新会这些在自民党外的是正统鹰派,自民党内类似安倍的清和会,小石原的近未来政治研究会这类是鹞 隼,相对低调但本质是相类似的,而像平成研究会是黑乌鸦,也就是田中一脉的财阀集团,宏池会则是白乌鸦,技术官僚集团,乌鸦的特色就是有腐肉就上,亲美贪利无节操是他们的共性,区别只在于,财阀吃相难看,官僚相对装13的本领更高,看上去比较清白。再过去一些,还有一些小派系,那基本就是各式小鹌鹑,在党内跟着大哥哥们混饭吃而已,至于党外民主,未来党之流那些都是自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叛徒组成的麻雀同盟会,至于泛左翼社会党,日共,都是些昨日黄花,虎皮鹦鹉,吹是天下无敌,做事无能为力。要说有没有真鸽子,还真有一个,那就是公明党,专门靠宗教敛财的忽悠集团。

  说回石原系,按照自民党内清流派系内部政治伦理排序,安倍(晋三)之后是石原(伸晃),石原之后是小泉(进次郎),接班梯队还是很清楚的,不过因为清流主推金融和行政改革,所以党内乌鸦派们通常联手对抗清流上位,总裁之争向来是自民党执政最大的短板。至于党外势力,不管是麻雀还是鹦鹉们社会支持度都远远不如那些人气老鹰。

标签: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