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是历史的大手笔1

纵横百科 51 0

致斑竹:我的这个帖子是对历史事实进行评论,没有什么犯忌的东西。本版上许多帖子比我的帖子犯忌的多,为什么能放出来,为什么我的帖子要放到版务处理区?实在没有道理。本人早已超过了愤青的年龄。斑竹如果认为我的帖子内容、观点错误,可以批判、辩论,不放帖子算怎么一回事?

  以下是正文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32年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毛泽东领导湘赣秋收起义81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的正式军事生涯是从领导秋收起义开始的,从此时起,毛泽东逐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成为世界上的著名军事家。

   判断一个人的成就,最好的方法是与同时代的人相比,看他高明在哪里;同时也要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相比,看他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确定他在历史上的位置。一个军事家,需要两方面的才能,一方面是治军的才能,另一方面是指挥作战、临阵决机的能力。有的军事家往往缺少一方面的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比如人人称道的诸葛亮,治军能力很强,但临阵决机能力就弱,曾国藩临阵决机的能力也不行。毛泽东作为一个军事家,无论是治军,还是临阵决机都是极其出色的。本文以三湾改编为例,重点讨论毛泽东的治军才能。我认为,毛泽东的三湾改编是一个历史的大手笔。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的基本力量有:一支是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为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而停留在那一带;一支是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或农民自卫军;还有一支是准备起义的安源路矿的工人武装,起义部队打出的旗号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除了警卫团是有组织、有训练的部队之外,其余都属于揭竿而起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力量,与南昌起义时有三万经过训练和战争锻炼的部队不可同日而语。

   与历史上的许多起义初期时的情形一样,秋收起义一开始就打了败仗。由于起义前夕收编的黔军邱国轩团突然叛变并从背后袭击,部队受到巨大损失。第三团也在十四日进攻浏阳东门市时因力弱而失利。第二团出师后最初发展顺利,在十二日和十六日先后攻克醴陵、浏阳县城,但因国民党正规军集中优势兵力反攻,几乎全部溃散。毛泽东看到这种实际情况,当机立断,改变原有部署,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先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这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已由原来的五千人锐减到一千五百余人,受到严重挫折。九月十九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有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仍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这是符合中共中央的主张的,起义部队中也有不少人抱有这种情绪。毛泽东清醒地对客观形势作出判断,认定当地农民起义并没有形成巨大声势,单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断然主张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提出这个主张,在当时是需要有极大勇气的。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在总指挥卢德铭等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议决退往湘南”。

   文家市转兵是秋收起义中的大事件,是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开始,在中共的历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就中国的全部历史考察,文家市转兵并不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任何一个成熟的军事家都会这样做,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一从事军事斗争就表现出只有一名成熟军事家才具备的才能,这得益于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深刻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的战争和经典战例,经验和教训都极其丰富,给了毛泽东丰富的营养。虽然毛泽东以前除了当过半年兵之外没有军事经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理论,但是中国历史上有。毛泽东虽然以前没有从事过军事斗争,但绝不是初出茅庐之辈,绝不是马谡之流所能比的。他以前从事过工人运动、从事过农民运动,从事过学生运动,领导了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已经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高超的组织才能。

   正确估计战场形势并采取相应对策是一名军事家必须具备的能力。卢德铭支持毛泽东转兵表明卢德铭具有成为军事家的潜质,可惜死的太早,没有机会在后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表现才能。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成长道路有两种,一种是从士兵一步步做起,逐步成长为军事家,这是大多数军事家的成才之路,中共党内有很多这种军事家,粟裕是他们的代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还有另一种,从文人起家,一开始就处于高位指挥战争,像历史上有名的李靖、诸葛亮、左宗棠都属于这一类,毛泽东也属于这一类。后一类都是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吸取大量营养起步,在战争中进一步增长才干,成为军事家。

   与卢德铭形成对比的是余洒度。余洒度,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军人联合会主要人物之一,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北伐中表现很好。1926年5月任黄埔同学会宣传科长,主编《黄埔潮》。1927年任武汉政府警卫团一营营长。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长。应当说余洒度当时属于进步的革命志士之一,否则不会参与领导秋收起义。不过反对文家市转兵表明他没有军事家的潜质,余洒度如果一直留在红军中,可能会成长为一名高级将领,但不可能成为大军事家。余洒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瞧不起书生毛泽东。对一个一般人当然这没有什么,但对一个要想成为顶尖人才的人来说,这个弱点就太大了,表明他没有识人之明,也没有自知之明。余洒度进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这只不过说明他有初步的战争实践,其它说明不了什么。现在有人津津乐道说黄埔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多少军事人才,其实黄埔军校就是一个掌握初步军事知识的训练班,真正的锻炼是长期的战争实践。由于黄埔军校毕业的人比其他人起步早了一步,因此在初期比较有优势,在后来的战争中容易出人头地。中共的许多高级将领没有进过黄埔军校,指挥战争的能力并不比进过黄埔军校的差。后来的际遇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悟性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这就跟一个人早上了几年学,不一定比晚上学的人强一样。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取决于悟性、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余洒度不了解这一点,自以为自己有军事经验,瞧不起书生毛泽东。当然书生也有许多腐儒,但不是腐儒的书生往往是最厉害的。毛泽东敢于改变中央的决定不打长沙本身就说明毛泽东不是一个腐儒而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余洒度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这里讨论余洒度并不是说只有余洒度一个人有这种认识,实际上当时的军人大多数都是这种认识,打过几年仗就自以为了不起,其实离真正会打仗还差十万八千里。

标签: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