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不该带和氏璧入秦,完璧归赵实乃外交灾难

纵横百科 70 0

  题记:完璧归赵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件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主角故事之一,谈的是赵国大夫蔺相如带着赵国的和氏璧前往秦国,与秦国谈判城池割让问题,被秦国百般刁难后却能带着玉璧全身而退的美谈。可是事实却与之大相径庭!和氏璧事件之后秦国便发兵赵国,夺光狼城,斩赵军三万,逼赵军入水溺死两万,整个赵国为此损失了五万名将士,数座城池,粮饷军器无数,全部付之东流。可以说是最失败的外交案例了。

  秦国与赵国必有一战,这一点秦国上下都知道,甚至连廉颇、赵王都知道,但是却不是和氏璧的时候!除了赵国此时国力远弱于秦国之外,还因为这和氏璧事件的前一年,六国合纵伐齐,破齐国七十二城。此时赵国的军队主力全都在东境北境(燕国灭齐之后国力大增,燕赵本是死敌,赵国陈兵燕赵边境以为防范),赵国在秦赵边境的兵力十分有限,这才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主因,为的是不给秦国发兵赵国的借口,哪怕只是拖延点时间赵国也会有回旋的余地!而秦国这个时候本身也无意于赵国,秦国一直都在谋划进攻楚国的事,好不容易打倒楚国的传统盟友齐国之后,正是攻打楚国的最佳时机。但是秦国却担心赵国趁着秦军在南线与楚国作战的时候进攻秦国,是以秦国才打算敲打一下赵国。秦国以十五城索取和氏璧不过是个借口,他要的是赵国的态度。如果赵国强硬则先攻赵,如赵国友好结盟则刚好趁机攻楚。这种外交手法秦国经常使用,当年的张仪就是这么用连横破合纵的。

  但是赵国使臣蔺相如却带来了赵国不一样的政治信号,蔺相如不仅没有带来秦赵结盟的友好信号,还咄咄逼人的要秦国先交地后给和氏璧。这让秦昭王大大的难堪!虽然在战国大争之世,外交的坑蒙拐骗不会成为战与和的主因,借口什么的也都不重要,想打的时候或者不想打的时候各种理由都可以找得到。但是,此时却是赵国不想打秦国也不想打(这也是蔺相如入秦之前考虑到的),但是却被迫不得不在一起打上这么一仗。而且赵国欺秦王的事在秦国上下广为流传(蔺相如自以为聪明的将和氏璧事件大为宣传,想要秦王迫于舆论压力不再索取赵国和氏璧),秦国上下愤怒,秦军上下愤怒,军队士气大振,蔺相如戏弄秦国一事虽然在赵国传为美谈,却是赵国主力不在,秦赵接壤部的赵军战力严重不足;两厢比较高下立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赵惠文王与其父赵武灵王的区别所在,当年,赵武灵王为了给赵国喘口气,不仅把国内的奇珍异宝全都拿去贿赂六国的权臣君王,自己还退候称君,在大争之世,财宝名声都是虚的,只有实力才是真的!和氏璧再怎么珍贵也只是一块玉璧,与人命或者城池比起来真心不过只是一块玉。赵王在认清实力不足与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之下仍然舍不得一块玉,又导演了一出不切时宜的外交纠纷,致使两国交兵伐恶,五万赵军将士冤死战场,数座赵城易主,赵王需负主要责任,蔺相如要负次要责任。

  优己/著 收录 《纷争》

  本文系 社科哲学家、童话作家优己 原创发表

  学汉语读历史,交流儿童教学与教育请找 优己导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优己

标签: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