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历史风流人物

纵横百科 34 0

  话要从三国时期的颍川说起,颍川是豫州大郡,由于地处“四战之地”,因此“天下有变”时“常为兵冲”。正因为如此,颍川人杰地灵,诞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如荀彧、荀攸、陈群、钟繇、戏志才、枣祗、杜袭、郭图、司马德操等人,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很有特色的人物,他的优点与缺点一样突出,为当世一些名士所不喜,但为权贵所赏识,那就是郭嘉。

  一般而言,说一个人要从出生说起,然后是当时的家庭背景,甚至是家有几口人几口地,而郭嘉的生世由于三国志魏书十四卷中只字未提,裴松之也没在底下注其他历史文献说明,所以我也没法YY,不过郭嘉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这点毋庸置疑,这种入世与诸葛亮不同,他的入世带有浓烈的、强烈自我的功利目的。所以他先投袁绍,后又去了曹操那。 可以说他是个有志向有抱负的少年。

  这是生世,我们无法了解,除了生世,大家也好奇他的长相啊。现在有些历史爱好者多喜欢和爱慕郭嘉,给郭嘉配了漂亮的背景和姣好的脸庞(比如三国杀里的美少年),而郭嘉的容貌在三国志上并无记载,所以我们可以任意想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郭嘉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白皙的脸庞上有一双“囧囧有神”的眼睛。 因为郭嘉这双眼睛在那个时代确实是先知般的眼睛,不客气的说我赞同史学家傅玄的话,他的慧眼奠定了一个王朝的基础(傅子曰: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所以在这里我要主讲的就是他的慧眼,他看透的八个诸侯。

  郭嘉第一个看透的诸侯是袁绍。袁绍是他第一个投靠的主子,他在袁绍那呆了段时间,发现袁绍这人不行,虚有其表,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和郭图说,:“ 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这番话好不好,是他的决断还是他未被任用而跳槽时的气话,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分析。

  这番话首先指出了袁绍好面子、好模仿周公的礼贤下士,但是不知道正确使用他们,这个是真有的,当时袁绍是家庭背景为四世三公的大贵族,手下拥有许多门客,号称猛将如云、贤士如雨,当时许多士人认为他是潜力股,所以也来投靠他,不过他对于贤士的任用确实不怎么样,反而让许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重职,比如说袁绍一直爱夸耀他的文丑颜良二将,什么天下无敌云云,可结果了颜良一合被关羽斩与马下,而文丑死于乱军中,被小兵砍死了。 而那个原来是袁绍手下,后来投降曹操,震慑关右、名居曹魏五子良将的张颌,硬是被袁绍小看了。

  其次郭嘉指出袁绍不能决断实事,无谋无预见,举两个例子(1)沮授第一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大战略构想,比毛玠,荀彧都要早。而袁绍了听后也没执行,后来曹操迎了献帝后,他也想迎,要曹操给他,曹操给拒接了。 (2)袁绍将四子分别分封四州,沮授料到此举必会造成后期的祸起萧墙,极力反对,袁绍不从,后果然袁绍死后,二子相争,中沮授预言。 这充分说明袁绍无谋无预见。

  最后郭嘉指出袁绍不能成霸王,成大业,果然最后的结果是在官渡之战被曹操大败,丢失了自己的生力军和大量军官,再后来袁家消亡 退出了那个时代的霸业之争。所以他这番分析是准确的,而且行为是果决的,果断离开,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的智慧和气魄,当别人都认为袁绍是潜力股、是绩优股时,他却看出了袁绍是个垃圾股,早晚要跌停。这是郭嘉看透的第一人。

  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郭嘉看透的第二个人是他的第二个主子曹操。这个是大boss,和打游戏一样,我们放在最后来讲,当第八个人来讲。

  郭嘉看透的第三个人是吕布。故事发生在下邳之战,当时战斗打到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士兵都打的没力了,曹操准备撤军,这时郭嘉上前说道 :“吕布勇而无谋,现在三次交战都败了,他的锐气已经衰落。军队以大将为核心,首领衰疲,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了。那个陈宫有谋却来得慢,现在趁着吕布锐气还未恢复,陈宫谋划还未确定,我们进兵急速攻打,吕布就可以被拿下。" (“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果然曹操军再一鼓作气,再战一阵,吕布就被捕获。(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从郭嘉的果断建议,我们可以看出郭嘉能分析当时的军势和吕布勇而无谋的缺点,断定吕布不会耍诈,所以当吕布连勇力都用完时,就是一举而擒的时候,这是郭嘉看透的第三个人。

  郭嘉看透的第四个人是刘备。事情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刘备来降,于是曹操的部下大伙就议论开了,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刘备是个野心家兼投机份子,于是主张杀刘备,一种是主张信任刘备给予官职,而当时的郭嘉的态度在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种是魏书的(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魏书的意思主要是说郭嘉劝谏曹操不要杀刘备,理由是杀刘备一人容易,但却失了人心 。

  另一种是傅子上的,顺便说下傅子为晋朝史学家傅玄所做,裴松之的注解中有许多采用傅子的记载,算是三国史中一本比较重要的史料。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傅子中的意思主要是说郭嘉劝谏曹操杀刘备,理由是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人心,又有关张这些猛人,早晚会成大事,所以早除早安心。

  这两个记载一正一反,由此可见一斑,治史之难。下面我们来分析史书中的这两种意思,首先郭嘉说主张杀的记载,这个分析确实很劲道,按照后来历史上刘备确实在徐州杀了车胄,起兵反了,然后和孙权军联合,最后得荆州和益州,天下三分。郭嘉预料的一点错没有,刘备确实是雄才,杀了确实安心许多。

  而魏书说郭嘉主张不杀,免得失了人心,让别的士人和诸侯不敢来降的理论确实也是有道理的,战争年代要的就是人才和人心,所谓多助与寡助的道理,但是郭嘉说只是不杀刘备,分字没有提放了刘备,他或许还是看出刘备这个人不简单了,所以不提放了刘备,而在当时他也不好给曹操点透 ,曹操自己主张给刘备豫州牧的职位,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管以上两种史料如何解读,郭嘉其实都看出刘备这个人非久居人下之杰,而他的慧眼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郭嘉看透的第五个人是孙策。说真的,要不是三国志原文这么写的,我还真不信,因为这次郭嘉的表现完全不像个谋士,而更像个巫师 ,真真的铁嘴判命。事情发生在官渡之战的袁曹相持阶段,孙策当时已经占领江东诸郡,孙策是个智勇双全的猛士,孙策是十七岁就丧父,然后凭借3000人3年就平定了江东,到第五年时就攻下了江夏杀了大军阀黄祖给自己的父亲孙坚报了仇。仅仅五年基本上奠定了东吴以后的主要国土范围,可见此人雄才难挡,是个超世之杰。当时孙策就想,趁这个机会带着一支人马千里奔袭许昌,抢劫汉献帝这个国宝。当曹操和曹操的所有高层人物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在想这下完了,因为所有生力军都在黄河岸边和袁绍军对峙了,哪有兵力能调出来对抗孙策这个猛人。

  就在这时,郭嘉站出来了,说了一番话(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孙策转战千里 ,占据了全部江东地区,听说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于是想渡江向北袭击许县。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害怕。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的部队有一百万人之多,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在一个平常的人手中。” 果然孙策还没出发去袭击许昌,就被许贡派出来的门客所刺杀。 这是什么?这哪是预判和分析这个人啊!这简直是神级般的诅咒!事情的发展结果和郭嘉之前说的一模一样。我在想假如郭嘉这个人是我们同时代的人,我想他肯定是个股神,这种先见之明,连巴菲特都难以企及 。

  郭嘉看透的第六个人,准确说是两个人,是一对兄弟,他们就是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和三儿子袁尚,这个事情还要从头说起,袁绍想立个接班人来主管袁家大业,袁谭是大儿子又是袁绍前妻张氏所生,属于嫡长子,从传统上来说接班人是要立嫡立长,而袁谭都符合。再说袁尚,袁尚是袁绍后妻刘氏所生,也属于嫡系,不过他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嫡系的哥哥袁谭和袁熙,话说袁家接班人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大的,立嫡长子袁谭不就完了,但是袁绍不这么想啊,袁绍他喜欢袁尚,他觉得袁尚长的帅,更像自己,所以他就偏爱袁尚。但他对于这个接班人的问题始终没有确立下来,他或许觉得给大儿子不好交代,因为袁谭也没什么大过,直到最后病死要咽气的时候,他才临终指定袁尚接位,接任什么大将军、幽青并冀四州牧等头衔云云。这下问题就来了,袁尚继位,三爷党的成功,造成了袁谭以及长子党的不满,当时袁谭是有实权的,袁谭主管青州,为青州牧,于是他泄愤和夺权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兵攻打袁尚。

  这时曹操的军队也在向北开进,连克黎阳等地,正在准备大举进攻一举拿下北方四郡的时候,这时郭嘉又站出来了,说了一番话 (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翻译过来“袁绍爱他这两个儿子,一直没有立哪一个继承他。二人分别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一定会在其间交相争斗 ,互相离间。我们攻得太急,他们就会互相扶助,我们攻势一缓和,他们互相争斗的心思就产生了。我们不如向南作出像要征讨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二袁的变化,变局已成,尔后再向他们攻击 ,就可以一举成功了。” 于是曹操又一次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将军队回撤做出南征刘表的架势,军队才走到了今天河南的西平县,袁谭被袁尚打败了,袁谭派出辛毗向曹操求救,曹操于是攻回邺城,然后又拿下南皮诸郡,冀州平定,郭嘉也因为这次建议,被封为洧阳亭侯。

  郭嘉看透的第七人是刘表,这次不仅展现了郭嘉的识人之明而且也展现出了郭嘉的过人的战局分析能力。 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四郡,但还有乌丸等夷族作乱,而且乌丸和袁家有旧,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在曹操南征之际,出来作乱,于是曹操就想平定乌丸 ,但他面临三个难题,(1)乌丸太远。不是一般的远,当时的乌丸的王庭在现在的辽宁省锦州市,而曹操的基地在今天河南安阳,大家可以想想这次远征有多远。(2)乌丸王庭难打,乌丸王庭占领着地理优势,有三河一岭的地理优势,又有当地胡人的勇猛。 (3)曹操怕大军北上征乌丸,南面的刘表突然来袭,背后插刀子,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北方敌人再猛,拼命打就是,而背后无人防范,刘表打来,怕是要丢郡连州 。由于这三点,曹操犹豫不决。

  局势又到了关键时刻,这时郭嘉又站出来了,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这是郭嘉整番话,也主要以两点回答了曹操 ,(1)乌丸虽然远,乌丸王庭虽然有高山险水,但是正因为如此,乌丸王蹋顿他们才不会想到我们打来,我们如果突然千里奔袭,袭击他,他必然不会有防备。(2)刘表就是个座谈客,才能不足为我们所惧怕,刘备这样的雄才在他身边,他防都来不及,怎么也不会用的,我们尽可以放心大胆的调大军进攻。于是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调动大军去打,果然大破乌丸,斩杀蹋顿及蹋顿手下数将 。

  下面是郭嘉看透的第八人,也是他一生的君主和朋友曹操。大家知道谋士最重要的决策是什么吗? ——当然是选择自己的主人,如果一开始就是错的,下面在怎么走下去也不会成功,比如三国同时期的沮授、田丰、陈宫,这些人非能力不行,而是选错了效忠的主人,所以有大才也无能实现,反而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郭嘉是荀彧介绍给曹操的,当时郭嘉才看清袁绍为人,出走了,归隐了段时间,于是他又拿着好友荀彧的介绍信去见曹操,两人相见后聊了一段天下事,具体细节我也不知,史书也没录,反正当时聊完后,郭嘉从曹府出来后就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曹操大人真是我的主人啊!就聊了下天下事,郭嘉就能判断出曹操这人是个雄主、是个可效力的人,可见郭嘉眼光如炬,而在随后的郭嘉效力曹魏的十一年中(A.D. 196~207),曹操也是从谏如流,一步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而曹操也对郭嘉十分喜欢,甚至曾经说要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这个小自己15岁的小老弟。

标签: 河南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